
【改革開放40年·咸寧建市20年】談發展·話變化 離退休干部說
“但愿人長久,共享好生活”
講述人:詹才杰(原咸寧地委委員、地委秘書長)
編者按:
城區越來越大、經濟越來越強、風景越來越美……建市20年來,咸寧發生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翻天覆地。即日起,本報推出《談發展、話變化》專欄,讓我們一起傾聽這些親歷者講述咸寧的發展與變化。
我退休20多年了,感受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咸寧像全國其他城市一樣,發展之快、變化之大,前所未有。
城區高樓林立。40年前,溫泉城區以平房為主,只有幾幢低層樓房,街道也只有兩三條。如今,樓房越建越高,街道越來越寬,城區越來越大,咸寧越來越美。
交通四通八達。以前,坐汽車去武漢,只有107國道一條路,要兩三個小時。如今,條條大道通武漢,高速公路只要1個小時,坐高鐵只要20多分鐘。9條高速公路貫穿咸寧的每個縣市,還有城鐵、高鐵,兩座長江大橋也在建設中,咸寧成了交通樞紐城市了。
經濟實力提升。我在職時,地直的財政收入只有一個多億,只能保障地直機關干部職工發工資。如今一年有20多個億了,全市有80多億元,不僅能保障干部職工的工資,還能發展民生事業,每年建了不少的民生項目,真不簡單啊!
人民安居樂業。記得40年前,我與老伴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只有100多元,如今有1萬多元了,而且每年都在加、每年都在漲,我家生活早已達到小康水平了。這40年,經濟繁榮,物價穩定,生活富足,加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人民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了。依我看呀,歷史上的貞觀之治時期,也比不上我們這個新時代呀。
生態環境優美。咸寧的生態是有名的,在全省是有地位的。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工業項目很多,但是森林覆蓋率、綠地率反而越來越高。市里提出來建設公園城市,很適合咸寧的市情,今后生態會越來越優美,城市越來越宜居。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咸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前幾天,我寫了一首詩,與大家一起分享:
“庭前小鳥會唱歌,一鳥唱來眾鳥和。我問小鳥為何樂?小鳥說——這里的藍天白云多,萬里長空任我搏,飛到斧頭湖,會會小天鵝,四十年改革一閃過,人生如歌,歲月蹉跎,老天不負我,耕耘有收獲。看,群山疊翠,碧水晶波,風景如畫,美麗南鄂。但愿人長久,共享好生活。”
作為退休老干部,我要真誠地感謝鄧小平同志,是他推行改革開放,讓人民富起來;要真誠感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讓國家強起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嚴治黨,反腐肅貪,剎住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政治生態像自然生態一樣風清氣爽。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新 整理)
編輯: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