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姜明助、通訊員吳超志報道:“通城大道東側2696畝土地,西側752畝土地,要依法依規全部征收下來。”昨日,在通城縣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項目建設指揮部,項目負責人正在布置園區土地征收工作。
去年12月,通城經濟開發區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加快園區發展轉型升級,加速園區向高新技術聚集地轉變,今年6月,通城決定在高新區內高標準打造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按照規劃,整個孵化園建成后,總建筑面積將達200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家企業,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這是該縣開發區掛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后,轉經濟、調結構,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舉措。
瞄準“高”“新”聚集。在園區建設上,孵化園將按照“產城一體、一區多園”的高標準規劃思路,所有用地一次性征收到位,并完成水、電、路以及配套設施的全部建設。在推進園區建設過程中,不過分追求面積大,不片面強調一體化。允許工業中間有農業,城市里面有農民,以交通、管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實現園區和農村基礎設施的一步到位。最終形成企業之間相互通達,農企之間相互依存,生活服務設施相互共用的良好園區生態。在產業培育上,孵化園將采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方式,著力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招商選資,培育產業群,實現集群效應。
著眼孵化帶動。該縣將通過高新技術孵化園,為園區培育大量高新技術產業,進而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拓展產業鏈條;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組織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院校實現“院園對接”、“院企對接”,進行“訂單式”研發和孵化培育,實現由過去的單一的程序性技術改造,邁入到政府牽線搭橋,企業自我主導,產學研對接的發展壯大路徑。
目前,通城高新產業孵化園已吸引意向簽約企業30余家。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