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金盛蘭冶金科技公司高爐里鐵水翻騰,每日4000多噸螺紋鋼筋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流向貨車和輪船,發往重慶、浙江、湖南、江西和全省各地,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金盛蘭是全省在建的最大工業項目之一,總投資75億元,可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稅收10億元。
金盛蘭的繁榮折射出我市工業經濟保持戰略定力、競進有為的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工作總基調,深入開展“重大規劃項目啟動年”、“推廣PPP模式突破年”、“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年”主題活動?,工業經濟開局良好。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7.3%;工業增值稅同比增長19.1%。
量質兼取 精準發力
有什么樣的精神區位,一定程度上就有什么樣的發展結果。
發展不夠一直是咸寧最大實際。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競進有為,精準發力,打響工業強市攻堅戰。
工業崛起強力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舉全市之力實施百億產業、百億投資、板塊倍增、素質提升、綠色制造“五大工程”。每季度召開一次工業崛起督辦推進會,開展一次新投產工業項目拉練檢查,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拉練、一年一考核”倒逼機制,傳導發展壓力,催生比拼干勁。
“一工程、三計劃”落地有聲。《實施“一工程三計劃”加快推進“工業崛起”的意見》出臺后,通過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等七條措施,加快培育大企業、大產業、大園區,做大總量、做優增量、提升質量;通過“竹十三條”、“茶十條”、“油茶九條”,加快培育千億農產品加工業。全市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9個,總產值突破500?億元。紡織服裝、機電制造、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占規上工業總量77.3%。
百余項目密集開工。全市一季度打響項目建設大會戰,新開工建設工業項目103個,實際到位資金45.8億元;招商引資捷報頻傳。3月30日,總投資達379.23億元的52個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領域。
以質為帥 升級增效
智者,善于判大勢、謀全局、觀未來。
市委、市政府清晰地認識到,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是咸寧面臨的發展困境。
破解困境,我市邁出了鏗鏘步伐——
百家企業技改計劃推出:設立工業企業技術進步專項扶持資金,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裝備技術水平。一季度,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4.7億元,同比增長15.6%,三環奔馳方向機、華源印鐵擴能、瀛通電子新產品開發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進展順利。 產業升級“綠九條”出臺:重點支持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加快發展。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利倍增、科技服務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四大工程”。一季度申請專利同比增長28.07%,授權專利同比增長16.8%。
“兩化”融合開始試點:合加環境、三贏興電子等8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對標評估;打造工業電商平臺,石材、食品、紡織等行業應用電子商務;與騰訊公司簽訂“互聯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軟通動力等16個“智慧咸寧”項目成功落戶。
多措并舉 競進有為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新常態下,區域分化更加明顯,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能在未來發展中占據先機。
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上下凝聚在這一認識下,大局著眼、小處入手,打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組合拳”——
以金融平臺破企業之困。組建金融投資集團,打造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對接服務平臺,目前已為全市2173家(戶)中小企業提供22.77億元擔保貸款;在全國首創“政銀保集合貸”,通過“政府支持、銀行放大、保險保證、企業受益”模式,已為80家小微企業投放貸款2.6億元。
以減壓降負解企業之憂。制定降低企業成本15條具體措施,出臺涉及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收費、經營服務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等清單;政府出資或控股的擔保機構年擔保費率降低至1.5%,每年可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2000萬元以上。
以一企一策化企業之難。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創優服務穩增長”活動,1605名干部進駐企業(項目)758家,收集企業困難和問題1286個,已經解決922個;推進大用戶直供電改革,今年為金盛蘭冶金等5家重點企業落實直供電交易電量10億千瓦時,可為企業節約用電成本7000萬元。(記者 饒紅斌 通訊員 張安軍)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市獲批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下一篇:
以“開門紅”引領“月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