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洞別有洞天——通城縣關刀鎮環云溪湖共同締造觀察
來源:咸寧發布
時間:2023-01-31 15:54
12公里長的環湖公路完成拓寬、裁彎、降坡,正在實施黑化、亮化、美化工程;濱湖村灣相繼建起小廣場、文化墻和休閑亭廊,房前屋后種上了果樹和油茶苗;清淤除險加固后的云溪湖,水碧山青,云繞霧鎖……
寒冬臘月,在通城縣關刀鎮環云溪湖片區,呈現出干部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生活的火熱場景。
縣、鎮、村、組四級聯動,部門、企業、工作隊、新鄉賢共同參與,在幕阜山北麓的云溪湖,匯聚成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強大動力。
剛剛過去的2022年,這個片區共實施鄉村振興項目25個,總投資達1600多萬元。
“三十里云溪洞”,是通城縣靚麗的地域名片,卻是關刀鎮環湖四村鄉村振興的制約瓶頸。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修建云溪水庫,形成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將云水、高橋、道上、楊家四村分割成東西兩部。從村東到村西要繞幾個村,加之山路崎嶇,山嶺陡峭,村民出行難、產業發展難,讓四村干部群眾望湖興嘆。
“借助共同締造的東風,打造環云溪湖四村鄉村振興共同體。”2022年下半年,聯系關刀鎮的縣政協主席湯會禮、鎮黨委書記黎旺龍、鎮長胡凌云一道,逐村召開屋場會,懇談詳談,問需問計。鎮黨委成立由鎮人大主席任書記,各村書記主任、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參加的云溪湖聯合黨委,協調推進各村項目建設。召開云溪片區共同締造工作啟動大會,作出“因地制宜、廣泛參與、協同作戰,常抓不懈”的部署。
一方面,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聯合黨委帶領下,環湖四村一起跑部門、找企業,爭取旅游公路、移民家園建設等項目,解決出行難、飲水難等問題。在云溪環湖公路修建中,聯合黨委統一各村建設標準,砂石路硬化黑化,路面按兩車道拓寬,涉及村與村之間的用地、用工問題“一碗水端平”,快速協商解決,公路得以順利通車。面貌一新的環湖公路,猶如一條黑色的綢帶,將湖畔云水、高橋、道上、楊家四村連成一體。
另一方面,協同發展生態產業。在聯合開發油茶基地時,云水村憑借豐富的經驗,派出技術指導員到高橋村、道上村指導種植,做到統一施肥、統一打藥、統一管理,大大節約了種植成本。楊家村前幾年先后培育出黃精、覆盆子等中藥材基地,在該村的帶動下,其它村去年也新建了500畝中藥材基地。
各村還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文化廣場、親水平臺,濱湖地帶、公路兩旁及房前屋后種滿種綠,每個村灣都是靚麗的景觀帶。
“云溪湖聯合黨委探索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村委會、監委會、民間協會、黨員志愿者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由‘單打獨斗’向‘合力共治’轉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昌在云溪調研時深有體會說。
美麗家園怎么建?環湖各村把決策權交給了村民。圍繞萬家山屋場改造事項,道上村委員召集大家開屋場會。屋場會一場接著一場開,開到第五場,環境管理員中心戶長方國平提出,建一個村民休閑納涼廣場。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我愿意把我家的一畝多地捐出來。”村民李白為第一個表態,擲地有聲。
這一畝多地,按當地征收的補償標準算,怎么也得三四萬元。李白為的慷慨感染了其他人。在一陣熱烈的議論聲后,相鄰地塊村民也紛紛站起來,表示支持建休閑廣場,愿意效仿李白為捐出土地。
建設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需要真金白銀。錢從哪里來?工從哪里出?
“建文化休閑廣場,這是好事情呀!我肯定支持!”接到道上村村黨支部書記李云的電話,遠在廣州的鄉賢李希文爽快地答應。
李希文在廣州開辦了一家五金加工廠,盡管受疫情影響,廠里的效益不好,但他還是很快給村里捐了3萬元。
加上其他村民捐的十余萬元和村級自籌資金,萬家山屋場項目迅速啟動,9月底完成了部分基礎設施建設。
“幾個月沒回來,家里的變化真大呀。”拿著規劃圖,看到初具規模的休閑文化廣場,國慶假期回家的李希文不住地點頭。
“我再捐4萬元,加修一個文化長廊吧。”李希文提議道。
1月4日,記者來到萬家山屋場,村民們正在新修成的文化長廊上張燈結彩,一派新年的喜慶氣氛。
“李老板準備再捐3萬元,叫我們采購一些過年物資,把年味過濃一點。”村支書李云笑呵呵地說。
據了解,道上村萬家山屋場休閑文化廣場總投資43.1萬元,其中,群眾自愿參與籌資21.7萬元、籌勞折計4.8萬元,土地投入7.9萬元,村級自籌8.7萬元。
高橋村5組剛剛完工的休閑廣場位于云溪湖畔,地面鋪設灰色的花崗巖地磚,顯得高端大氣,健身器材和景觀燈分布在廣場周圍,靠近湖邊,建有一個休閑納涼觀景的親水平臺。
“廣場建設很順利,老百姓捐土地,義務投工投勞。”高橋村村支書徐林說。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既有村民的主動參與,也有部門的全力支持。
2022年,通城縣水利和湖泊局通過向省水利廳爭取,將關刀鎮的云水村、高橋村兩個村納入省級移民“美麗家園示范村”項目范圍,投資800余萬元,進行亮化、綠化、美化,沿水庫公路安裝路燈,建設文化體育休閑廣場,改建屋場,栽種苗木,整修排水渠道,兩個移民村氣象一新。
“建設項目時,我們注重因地制宜改善環境、打造特色,彰顯地域特點,真正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通城縣水利和湖泊局移民辦主任徐慎說。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1月4日18時30分,萬家山屋場廣場,健身操音樂響起,十多位村民隨著音樂做健身操。
道上村萬家山屋場離道上集鎮約有1.5公里山路。以前晚間,村民跳廣場舞去集鎮廣場,出行不便,有人還為此摔過跤。“現在好了,音響、路燈、健身器材,應有盡有,村民唱歌、跳廣場舞、散步、納涼,熱鬧得很。”道上村10組村民李念文說。
在高橋村環廣場步道上,六組村民方光華老人帶著孫子怡然嬉戲漫步。“我們住在路邊,車來車往,沒有一個方便散步的地方。現在好了。散點步,健點身,舒心啦。”老人說。
“像城市一樣啦,我們村里有廣場,有花壇,晚上的路燈照得雪亮。”76歲的潘國平老爹望著家門口的變化,愜意地說。
潘和興是通城縣關刀鎮云水村5組村民。他如數家珍般講述這個移民村的變化:門前的公路已從3.5米拓寬至6米,再也不會堵車了;附近山包上辟出一片休閑平地,建起紅色的木亭子,登頂一望,壯闊的云溪水庫盡收眼底;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即將竣工,成為村民久盼的廣場舞舞臺,桂花樹、銀杏樹、野柿子樹都已移栽成活,歡快的舞曲、休閑的村民,將很快成為這里尋常的一景。
“以前彎急路窄,每年都有四五起摩托車掉入湖里的事故,最近路面拓寬鋪了瀝青,裝了防護欄,現在騎車心里踏實多了。”道上村5組村民黎友良說。
“我們老倆口在家養老,沒事喜歡串串門。以前溝溝坎坎的,出站一腳泥沙,現在好了,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兒子開車來看我們,車子可以直接開到院子里。”云水村6組村民潘金玉說。
干凈整潔的路面,生機勃勃的庭院,擺放有序的物品……環云溪湖走一圈,目之所及,處處是“綠凈美”。
圍繞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目標,環湖四村開啟“黨建引領+網格聯動+群眾參與”“積分制”管理試點,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各村委會設立環境管理員崗位,配備垃圾運輸車、灑水車,負責每日垃圾清理,村民則“門前三包”,干部與群眾“雙向發力”,共同締造“雙向奔赴”。
“水庫除險加固已經完成,道路拓寬黑化綠化亮化即將完工,沿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是時候發展云溪湖旅游了。我們將積極踐行‘五共’模式,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帶領群眾奔富路。”關刀鎮黨委書記黎望龍說。
編輯:呂希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層】春節期間,咸寧那些忙碌的身影……
下一篇: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