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心靈驛站 >> 正文

走出工作倦怠的迷城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1-28 15:59
?

最近,東方出版社出版了《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一書,作者波波夫是《中國新聞周刊》原主筆,他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調查報告與研究數據,分析了產生這一現象的經濟條件、社會背景、心理因素等,進而對全球范圍內存在的各類青年就業問題進行考察,并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能方案進行探討,或許能給當下被困在迷城的職場人士一些有益的啟發。

1.工作倦怠是一種病

世界衛生組織對工作倦怠的標準定義是:工作倦怠是由未能妥善控制的長期工作壓力造成的一種綜合征。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感覺精力耗竭或耗盡;心理上與本人工作的距離感加深,或對本人工作感到消極或厭倦;工作效率下降。簡單說來,就是“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

倦怠不是立即發生的,而是經歷系列壓力的疊加。在《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中,作者指出,雖然各個行業各有差異,但壓力引發的工作倦怠也有一些共通之處,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個體在工作中被要求大量付出,比如過大的工作量、比較惡劣的工作條件等;二是在上述情況下,企業給員工提供的工作資源匱乏,比如福利待遇、發展空間、工作參與性等不盡如人意,而工作要求又比較高時,個體就容易產生工作倦怠。上述兩種因素都會令人產生壓力,從而成為倦怠的重要誘因。

除了工作的剛性壓力之外,個人的主觀因素也會導致職業倦怠,如不合理的時間壓力,和上級缺乏溝通的壓力,對工作責任和期待不明確的壓力等。

身處數字時代,消費設備和工作設備、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都在迅速模糊,下班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讓你7×24小時在線,老板、同事很容易在下班后繼續在微信、釘釘上找你處理工作,這進一步加劇了職業倦怠。

作者波波夫認為,工作倦怠并不僅僅是員工自己的問題,它是由落伍的教育體系、畸形的經濟增長、不公正的財富分配、薄弱的社會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所共同鞭撻出的現代文明的疤痕。越來越細致的分工、越來越普及的自動化,在人們手頭工作和交付產品之間樹立起一道又一道隔離墻,最終讓人們看不清每一份具體工作的意義。無論是傳統的科層制,還是新近倡導的扁平化管理,本質上都無法緩解當下工作一族所遭遇的意義虛無的精神危機。我們很可能正在重演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對人異化的那一幕,焦慮、抑郁、倦怠不過是這種異化在我們精神面貌上的投射。

2.我們并非孤獨地倦怠

“厭班”情緒在職場人中就像感冒一樣常見。它如同病毒一樣,穿梭在世界各個國家、階層和工作崗位之間,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書中,作者引用大量數據,對全球范圍內存在的各類青年就業問題及工作倦怠問題進行考察分析,揭露了一個事實,“許多人被困在倦怠的迷宮,唯一可以安慰的是,我們并非孤獨地迷路”。

年輕人的閃辭、慢就業甚至不工作,其實都與工作倦怠有關。

2020年3月,國際勞工組織發布《2020年世界青年就業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青年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持續下降。自1999—2019年間,全球青年人口從10億增加到13億,但青年人就業總人數從5.68億下降到4.97億。13億青年人中,有2.67億是“尼特族”(NEET)。研究表明,年輕女性成為“尼特族”的可能性是年輕男性的兩倍多。

“尼特族”一詞源自英國。1999年,一份來自英國工黨政府受社會排斥學生輔導社團的報告中,將不就業、不安排就學、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人縮寫為NEET。隨著全球經濟深度探底,未來“尼特族”還將繼續膨脹。

中國當然也有這樣一群把工作看得極輕的年輕人。青年草根圖騰“竊·格瓦拉”以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爆紅,吹響了網絡“廢柴”集結號;“三和大神”也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不工作族”的集體畫像。此外,更有相當數量擁有大學文憑、有一技之長,卻自愿退出就業或處于游動就業狀態的“啃老族”群體。

作者波波夫對以上種種社會熱點現象及相關群體進行了理性剖析,認為“竊·格瓦拉”熱度的背后,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人們在審丑群嘲中,發泄自我以達到自嗨的心態。

如何把這些不工作的青年拉上岸,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開始重視并著手的問題。

3.行動能產生信心和勇氣

工作倦怠是從個體的心理特征中反射出來的一種社會現象,有關工作倦怠的研究,已經成為職業健康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雖然如何從工作倦怠中恢復正常,目前尚未有公認標準的解決方案,但心理學還是給出了一些建議。在書中,作者概括了五條走出倦怠迷城的路徑:

第一,了解自己的長處,保持樂觀情緒。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技能不匹配,你遲早都會丟掉工作。戴維·格雷伯說,地獄就是一群人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完成一件他們不喜歡也不太擅長的任務上。

第二,認清自己的短板,保持終身學習。職業倦怠的另一種常見情形是“知識性倦怠”,又叫“本領恐慌”。因此,要防治這類職業倦怠,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通過參加更多的專業培訓來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的要求。

第三,挖掘工作中有意義的方面,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在看似重復、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創新的可能性。在創新中,激發出昂揚的斗志和美妙的成就感。一個人若是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去工作,常常能超額、超水平發揮,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第四,在工作中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保持聯系,維持良好的社交關系。據研究發現,銷售經理的職場朋友圈人數與他的工作績效評級呈正相關。在職場中有好朋友的一大好處在于,不但能夠獲得多方面的信息,同時還能夠較為輕松地獲得決策建議。

第五,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放棄過多的職業期待。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給自己設定了過高的期望目標。我們要承認,一個人并不能控制和改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的確有些事是自己做不好的。當對工作產生倦怠時,最好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需要,摒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確信不是自己內在的原因,而是領導、同事有意傷害你,或是企業的管理理念與你不能合拍,最好換一份工作。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游三峽小記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