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張丹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廣大市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促進文旅融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市文化和旅游局于6月11日至6月12日在市博物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以“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為主題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
深刻的黨史教育
“以圖片形式、按時間脈絡,呈現咸寧革命歷史,能系統地受到一次革命歷史教育。”11日,湖北科技學院的師生們一行30余人,前往市博物館參觀咸寧市革命文物圖文展,大家為本次展覽點贊,表示自己收獲滿滿。
“一幅幅精美的圖片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的思緒穿越百年時光。革命先輩們在那么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堅守初心、舍生忘死,創造了現在的美好家園。我們怎能不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還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好好學習生活?”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夏文淵深有感觸地說。
市博物館舉辦的革命文物圖文展和有獎問答也深受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和溫泉中學的師生的歡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此次革命文物展,告訴我們和平環境來之不易。”
記者在市博物館看到,有人在一樓大廳參觀市革命文物圖文展,有人在領取有獎問答禮品,有人在各個展廳聆聽講解員的精彩解說,有人在仔細端詳每件展品……現場每個人都沉迷于咸寧文化的魅力中。
本次展覽是我市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一次有益嘗試,借助展覽的多元化方式,讓革命文物從革命舊址、博物館、檔案館里走出來、活起來,實現“從被動辦展覽等參觀,到主動送展覽進基層”“從各地片段歷史展出,到革命歷史全景呈現”“從傳統聽講解受教育,到觀眾全程參與互動”“從展出靜態單件文物,到多手段活化感知”的轉變。
據了解,我市現存不可移動革命文物7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出此次咸寧革命文物圖文展,旨在使全市人民對咸寧革命歷史、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精彩的文化盛宴
12日,記者探訪市文化中心,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通山木雕、崇陽提琴戲、赤壁青磚茶等傳統非遺項目輪番展示,令人目不暇接。
“‘通山木雕’是以通山縣及其周邊地區的果木和雜木為主要原料的板材上,進行藝術加工和創作。”在通山木雕非遺手工技藝展示廳內,講解員詳細、生動地介紹,讓觀眾們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
游客們駐足在木雕展品前,聚精會神地觀察著。健康環保的天然木料;傳統特色的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的桌椅工藝產品……非遺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在市非遺館,國家級非遺項目通山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熊應華老師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木雕作品,國家級非遺項目鎮氏風濕病馬錢子療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鎮樹清為市民免費義診。市民和游客在館內興致勃勃地參觀和體驗非遺項目,并現場品嘗瑤山紅茶,購買楊芳醬油、通山包坨、嘉魚魚圓、通山木雕小擺件等非遺產品。
據了解,目前我市已經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0個,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09個。
記者了解到,6月11日至12日,這些展覽還在各縣(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同時舉行。
鮮活的城市名片
“如何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要將地域文化和特色旅游相結合,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11日,我市還邀請國際青磚茶傳播大使定光平教授、《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權威做客市群眾藝術館直播間,圍繞萬里茶道申遺、咸寧百億茶產業發展、青磚茶的功效、磚茶制作技藝的傳承等話題進行訪談。這是我市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契機,傳承鄂南文化、服務地方發展的一個縮影。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名片。咸寧,作為湖北省的南大門,地處湘、鄂、贛三省交匯處,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座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特別是具有地域性的鄂南古建筑文化、古瑤文化、戲曲文化、茶文化等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鮮活的文化氛圍,正彌漫在香城泉都。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挖掘本土豐富的非遺文化內涵,提升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讓文藝氣息像水和空氣一般,滋養著市民和游客的心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傳統文化進社區
下一篇:
漂流書包,“漂”出一個圖書館
咸寧網訊通訊員宋成光報道: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湖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赤壁市的羊樓洞志愿軍烈士墓、鄂南秋...
光明日報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光明日報通訊員王語晗1935年10月中下旬,陜北延安的山坳坳里來了一支風塵仆仆的隊伍,從此,中國的...
咸寧網訊?通訊員樊錚報道:近日,筆者獲悉,市博物館現面向社會開展紅色革命文物征集活動。征集內容主要包括實物和資料兩大類...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載文化客廳的重要作用...
簰州說唱簰州圓子嗚嘟非遺美食好聲音肉質鮮嫩、鮮而不腥,輕咬一口,唇齒留香。上午,由嘉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嘉魚縣文...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是2011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與湖北科技學院共建的“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秉...
光明網記者黎夢竹光明日報記者曾毅10月13日晚,隨著舞臺上一場場“浙江好腔調”曲藝專場節目展演陸續呈現, 2020全國非遺曲藝...
在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河南肩負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孫凡、田麗報道:近日,湖北科技學院組織“傳蠟染非遺,育文化扶貧”貴州省幫扶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