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
| ||
|
2020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對疫情,咸寧市作協快速聯動社會各界資源,從多角度策劃、編寫專著《抗“疫”者說》,體現了青年一代作家群體的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凝聚起抗疫防疫的必勝信心和強大合力。
書中人物大部分來自咸寧抗疫一線
“我不后悔打沖鋒,雖然把自己搞病了,但還沒有被病毒打垮。假如我不帶頭入戶,后面就沒人敢去,只有做出榜樣,才能殺出血路,真正打開工作局面……”這是《抗“疫”者說》中令人動容的一段話。
《抗“疫”者說》書中人物大部分來自咸寧抗疫一線,也有武漢、黃石、荊州等兄弟市州的抗疫戰士,他們有的是援鄂醫護人員,有的是接受治療的新冠患者,有的是社區居民、志愿者和各個行業關心抗疫斗爭的人們……他們通過個人經歷、書信記錄、接受采訪等展示抗疫見聞,直抒內心感受,為湖北戰疫歷史存照。
2020年2月中旬,在新冠疫情防控膠著對壘之際,我市青年作家程文敏已經投入抗疫戰斗二十余天,作為人民抗疫戰爭的見證者、踐行者,他不滿足于僅僅寫出自己的親歷親見親聞,而是萌生更高遠的寫作理想——為一線抗疫戰士立傳,弘揚志愿者獻身精神,展現咸寧人勇毅篤行的風貌,為子孫后代留下精神財富,書寫出有道德、有溫度、有筋骨、有血性的非虛構作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月17日,在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評論家吳義勤的鼓勵下,程文敏在咸寧市作協和志愿者團隊中就地挖掘苗子,初步組建十二人采寫團隊,并開始在福星城社區戰疫現場采訪志愿者。2月17日晚,經過通宵奮戰,程文敏草創近萬字寫作項目方案,就寫作創意、組織構架、集結團隊、挖掘典型、現場采訪、整理錄音、形成思路、寫出素材,集體改稿,統一體例與文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創作設想、組織實施與操作指南。
2月18日早晨八點,程文敏通過微信向市有關部門報告,獲得支持立項,各相關部門派出1-2個專人對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發動一場抗疫戰士寫作的人民戰爭。
采訪小分隊深入現場挖掘資料
由程文敏帶領采訪小分隊,深入醫院、集中隔離點、執勤和消殺現場、社區(村組)、復工企業等目擊抗疫第一線,采訪挖掘人物典型、整理錄音、梳理第一手資料。采寫組主要成員有72位參與抗疫工作的“戰士”,包括但不限于咸寧市各級單位干部、醫護、公安、民政、媒體、企業、宗教人士等各條戰線。另外,該寫作項目還成立改稿組,邀請青年作家熊湘鄂、章國梅、胡芳、曾萍等加盟,人物素材成型一個修改一個,分頭改寫、交叉作業,沖刺完成文稿最后一公里。
2月20日,作家出版社編輯向萍加入,全程跟蹤指導,提供智力支持。2月下旬,在《山西文學》雜志社編輯蘇二花的持續鼓勵下,在《芳草》雜志社編輯老師的督促下,程文敏開始獨立創作六萬字《戰疫堡壘日志》并陸續發表。
3月初,咸寧市文聯黨組書記、市作協主席李專對該寫作項目提出指導意見建議。3月中下旬,湖北省作協創聯部、文學院負責人獲知,均對該寫作項目給予極大精神鼓勵。
后來,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獲悉,當即表示全力支持該寫作項目。3月24日,李修文與省作協黨組書記文坤斗,副主席耿瑞華等商議支持意見。同時,積極尋求社會各界指導意見和文藝扶持政策。
書籍的寫作過程,好比九頭鳥,天運九轉,九死一生。各個環節可謂“不堪回首”,程文敏回想起來都頭皮發麻。他既要統籌全局,又要操控每個細節,包括帶隊采訪、素材挖掘、錄音整理、分頭改寫、交叉作業、統一文風、潤色校改等。
據不完全統計,搜集各類文字材料幾百篇、兩三百萬字,凡錄音整理稿、人物素材近百萬字,成品稿件52篇,共計43萬字,先后六易其稿,最后刪改僅存35篇,版權頁顯示39.7萬字。這不是遺珠之憾,而是腰斬之飲恨,幸好看到書稿清樣煥發出斷臂維納斯的光芒,大家也就寬宥了責編的“鐵石心腸”。
40萬字匯成戰疫磅礴力量 “疫情復雜嚴峻,接送的業主中不乏女同志,其中還有幾位情況特殊需要全程陪護的。身為人夫,總讓我感到不安,生怕老婆大人吃醋。沒幾天,大家居然給我起了個外號——‘共享老公’。” 《抗“疫”者說》不乏生動又有生活氣息的章節,令讀者忍俊不禁,讀后又百感交集,有潸然淚下之感。
《抗“疫”者說》涉及的層面比較廣泛,從上至下一盤棋,采取自述與采訪相結合的方式,深挖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戰斗故事。這是一本平凡人的英雄之書,講述每個一線抗疫戰士最想說的話,并通過他們的不同說法、不同故事、不同瞬間,書寫大疫之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進而展現各條戰線的復雜、艱巨和曲折,使文字的性情能夠配得上戰疫的磅礴力量。
目前,《抗“疫”者說》已面向全國出版發行,京東、當當網日前上架預售。全書成稿約40萬字、456頁碼,部分篇章已在《山西文學》《紅巖》《教育家》《湖北日報》等權威報刊雜志發表。
也正是因為涌現出那么多“最美逆行者”,讓一座座英雄的城市充滿人性的光輝,《抗“疫”者說》才有大量的素材可以選取,通過不同先鋒人物的不同說法、不同故事、不同瞬間,講述大疫之下眾生世相,展現各條抗疫戰線的復雜、艱巨和曲折,構成了可歌可泣,人性閃光,波瀾壯闊的抗疫現實。從而使全書有生動鮮活,感染人心的力量。
與全省乃至全國其他抗疫題材書籍相比,該書無論是進度還是質量都走在前列,為講好中國戰“疫”故事添上了湖北咸寧篇的精彩華章。該書涉及層面廣泛,從上至下一盤棋,采取自述與采訪相結合,深挖許多不為人知的戰斗故事,再現了咸寧抗“疫”現實,盡量貼近文學品質、記史意義與文獻價值三位一體且俱佳的目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眾抗“疫”信史。
程文敏介紹,咸寧市相關單位預訂《抗“疫”者說》達12000冊,他在團隊發起倡議:將預訂書的版稅捐給咸寧市慈善會,用于疫后心理創傷和困難救助,得到絕大多數團隊成員的擁護,咸寧參與者一致贊成義舉,目前已與咸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達成捐贈協議。
“不管成書文本如何,都是嘔心瀝血的結果,肯定帶有敝帚自珍的成分。”程文敏表示,事實上,生活和寫作總是充滿遺憾的,如果你對抗“疫”本身有一絲好奇,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畢竟,一線抗疫者們曾經默默奉獻過,付出過,不管什么時候回想起來,都讓人流淚動容。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安扶貧著作廣受好評
下一篇:
柯于明及家人合著《補天——我們家的抗疫志》出版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近日,我市舉辦抗疫詩詞作品集《庚子壯歌》首發贈書暨“香城味道杯”頒獎儀式。2月6日,正式發起咸...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講述疫情之下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跡,展現社會各界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抗疫精神。活動征稿以...
抗疫英雄之醫護群體——“帶隊勇闖隔離區的臨退休醫生”曹曉英, “白衣作戰袍,上陣父子兵”的徐自強、徐秋筆, “推遲婚期...
本報訊記者王恬報道:近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市作家積極展開抗疫主題文學創作,立項《抗疫者說》,為全民抗疫鼓...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國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
4名曾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新聞工作者登臺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 140名新聞工作者代表和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專業的...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制作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
近日,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中華英雄兒女——《戰“疫”中國:全國美術作品選》出版座談會暨向抗疫英雄贈書、贈畫儀式”...
戰“疫”不缺位“宅家”不虛度咸寧網訊今年疫情期間,柯于明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名黨員作家的職責,除了帶領家人搞好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