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徐世聰
|
你知道門樓文化嗎?百家姓除了“趙錢孫李”, 你還記得多少個?答案在通山門樓文化撲克牌里都能找到。近日,由通山縣退休干部邱承良設計發明的通山門樓文化撲克成功申請到國家專利。
1 精心設計門樓撲克
“結合本地特色設計的,一看就不一樣。”邱承良饒有興致地給記者介紹。記者翻看手中的門樓文化撲克牌,包裝小巧輕便,可隨身攜帶。和傳統撲克牌的圖案設計不同,每張撲克牌都是圖片在上,文字解說在下,但撲克牌的字母、數字標志和傳統撲克牌一樣,是上下印刷,使用起來很方便。
這項寓教于樂的發明,讓大家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更大范圍地宣傳普及通山的門樓文化知識,一推出就引來了眾人的關注。
據了解,通山門樓文化興起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間,自“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后,從江西遷來的移民均完成“開基”使命,逐漸“立業”有成,形成以各姓氏為村落的傳統民居,各姓均建有祠堂,各戶建筑均建有門樓,現保存的大多傳統村落及古民居均是這一時期建筑。
今年63歲的邱承良是該縣黃沙鋪鎮退休干部,他從上世紀80 年代就開始醉心于門樓文化的搜集、整理與研究。經過30多年的積累,硬是將百家姓里的504個姓氏資料基本搜集齊全。經過七易其稿,在2007年9月編成并出版《百家姓門口掌故》一書,并被中華邱氏圖書館、通山文化館收藏。
通山門樓文化撲克一副共55張,除一張“癩子”說明,2張大小王分別為“九宮山”“大幕山”旅游景點門樓字圖片外,其余每張1個姓氏對應1幅門樓字圖片。一副撲克牌中的52個姓編排順序按《通山縣志》(2005年版)姓氏序號進行。各姓氏的門樓字圖片或為民居、或為祠堂、或為牌坊。圖片下面的文字解釋門樓的來歷。
“撲克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每天都在琢磨新創意。”邱承良也表示,通過設計撲克宣傳通山門樓文化,畢竟作用有限,如果能有更有趣的創意設計,他也會堅持琢磨研究。
2 一心癡迷門樓文化
行走在通山的村村落落,到處可見風格各異的古民居,一座座古風相遺的門樓,或秀麗,或典雅,或雄渾,或端莊,沉淀著歷史的滄桑,散發著歲月的輝光。
“我從事門樓文化研究工作有30多年了。”回首往事,邱承良刻骨銘心。上世紀60年代,邱承良正讀小學,從小就對那些門樓上的文字、圖案感興趣。師范畢業后,邱承良回通山本地教書,并成為當地辦紅白喜事的一名“禮生”,每當看到老屋的門樓字,就請教有學識的的老先生,問這是什么意思。
1986年,邱承良被調任負責黃沙鋪鎮的掃盲工作,借此機緣,邱承良結識了會寫門樓字的柏樹村聶家灣人聶彥勤,真正開啟了研究門樓文化之旅。
健談的聶老師告訴邱承良:“門樓題字一是為了紀念我們的祖先,二是為了教育后代成材,告訴我們家族的淵源,如我們的祖宗怎么讀書取功名,怎么做官為人等等,主要起教化的作用。”看邱承良虛心求教的樣子,聶老師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姓氏族譜箋釋》送給他,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老了,你愛好門樓文化,我就把這本書送你了,希望對你有用。”
接過聶老師的書,邱承良感覺自己接過了一副沉重的擔子。他開始著手搜集門樓題字的資料,并下決心做出名堂來。
后來在黃沙鋪鎮九折村,邱承良又拜訪了熱衷門樓文化的研究者孟慶和。孟老師不吝賜教,又給了邱承良一本當地寫門樓字的手抄本。邱承良就將書借回家,逐一抄錄下來,并借助族譜進行查對,查找故事淵源。邱承良對聶、孟兩位老師說:“絕不辜負二老期望,一定把門樓文化傳承下去。”
自此,邱承良愛上了門樓文化,踏上了研究門樓文化的“不悔路”。
3 用心傳承門樓家風
“把門樓文化傳承下來,我還得下一番功夫。”邱承良表示,會根據諸多使用者的意見,適時調整修改撲克、變換風格、增加圖片,努力讓門樓文化更廣為人知。
一副小小的撲克,幾易初稿,也可以說是邱承良的嘔心瀝血之作。“古民居展現了曾經詩情畫意、叱咤風云的歲月,門樓之上也像陳述了一段歲月的清歡。其豐滿、粗獷、俊美定格了一個時代的燦爛;細膩、巧妙、精致的雕刻工藝,展現了一個時代家族的輝煌……”愈深入研究,邱承良愈發感覺到門樓文化的深邃和厚重。
業內人士評價,門樓文化撲克,形式新穎,有創意,在宣傳、整理、收藏、發展通山傳統門樓文化方面的發展與傳承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是推動本土文創設計的亮眼一筆。
“還是想讓撲克普及,激發大家對門樓文化的興趣,知道有這樣一種有趣的傳統文化。”邱承良表示,全國都有門樓文化,自己之前出版的門樓文化書籍是以通山門樓為主,申請通山門樓文化撲克牌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通山的門樓文化,起到宣傳、傳承和教育作用;另外,自己也希望通過申請專利的形式,引起相關部門對通山門樓文化的重視。
黃沙鋪鎮文化站站長孟麗娟說,邱承良老干部設計的門樓撲克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我認為這不僅意味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更意味著我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自信了,我們黃沙鋪鎮在文化站設置了門樓文化走廊,也是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我們自己的本土和傳統文化并傳承發揚下去。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作協舉辦小說《留春不住》欣賞會
下一篇:
嘉魚舉辦咸寧故事大賽宣講活動
據了解,通山門樓文化興起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間,自“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后,從江西遷來的移民均完成“開基”使命,逐...
你知道通山門樓文化嗎?據了解,通山門樓文化興起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間,自“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事件后,從江西遷來的移...
”17日,咸安區馬橋鎮四門樓村20余名貧困學生赴赤壁古戰場開展主題為“圓夢蒲公英,尋夢三國歷史”的研學實踐活動,馬橋鎮小...
1927年8月,通山農軍參加鄂南暴動,以夏桂林為主任的暴動委員會,迅速占領縣城并成立了全國最早的一批紅色政權——工農政府委...
許愛瓊(嘉魚)從通山采風歸來,已是深夜,一個人仰望這寂靜的星空,沒一絲的睡意。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星星之火燎原到通...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通訊員焦陽、鄭夢溪報道:2日,記者沿著核電路前往隱水洞,道路兩側花草叢生,遠處青山煙...
咸寧網訊(通訊員施仕寨)4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石玉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洪豪赴武漢市與鄂旅投公司成功簽...
曹荷香(通山)你總以陽光的姿態呈現出現在哪,哪里便有了溫暖寒冬,北風匆匆地來去我是陽光下的影子你,是否聽到我心底種子破...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報道:13日上午,市政協主席曾國平來到通山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集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工作...
咸寧網訊通訊員柯昆鵬報道:12月22日,朱旋農名師工作室對口通山實驗高中開展結對幫扶送教活動。通山實驗高中化學教師紛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