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4日電(記者上官云)“祝你節日快樂!”過節時,這是一句很常見的祝福語。但在有一個節日到來時,這個祝福可能顯得有些“奇怪”,那就是清明節。
有人認為,清明節的一大習俗就是掃墓、追思離世的親人,因此應避諱說“祝你快樂”等詞語。但也有說法認為,清明還有郊游踏青等輕松有趣的習俗,也是個比較歡樂的節日。
那么,從節日文化的角度看,清明節能不能祝別人節日快樂?
它最早只是個節氣
如果捋一捋傳統節日形成的時間線,你可能會發現,清明最早壓根不是個節日。
資料圖:圖為清明粑組合擺放成“清明”兩個字(拼圖)。 楊孝勇攝
古代社會重視農耕,莊稼能不能長得好,跟陽光、雨水等自然氣候條件關系很大。所以,人們一邊種地,一邊總結物候、天象的變化規律,形成一套“四時八節”的時令系統。
慢慢地,這套時令系統又逐步完善細分為二十四節氣,清明即是其中之一。清明到來,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有類似“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諺,算是農事指南。
但在當時的節日體系里,它只是個毫不起眼的“小透明”,因為古代的上巳節、寒食節內涵特別豐富,它們倆與清明的日期臨近,根本沒人去注意后者。
先說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的重要節日,人們結伴去河邊沐浴,希望洗掉一年的晦氣。
寒食節一般在冬至后105天左右,相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民俗專家蕭放說,以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寒食是節日,而清明是節氣。寒食當天不能用熱火。
習俗慢慢趨向融合
理論上來說,上巳節、寒食節、清明互不干擾。但有時由于歷法的原因,清明會與寒食節時間重疊或貼近,在習俗上也逐漸有了融合的趨向。
資料圖:一場重現中國古代春秋時期上巳節“曲水流觴、臨水浮卵、水上浮棗”風俗的活動在江蘇常州淹城春秋樂園內上演。唐娟攝
但那個時候,娛樂活動比較多的上巳節明顯更受歡迎,“曲水流觴、臨水浮卵、水上浮棗”等風俗都挺討喜,人們玩得不亦樂乎。這種局面持續了挺長一段時間。
在隋唐之前,人們重寒食、輕清明。但有資料顯示,唐玄宗時,清明節掃墓被正式編入禮典,清明節的地位得以提升。
隨著社會發展,這三個節日習俗受關注的重點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民俗專家王娟介紹,宋代時,商品經濟比較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有更多精力去過節。
而上巳節那種帶有儀式性質的“祓除”活動存在感卻在大大減弱,游春、踏青的文化內涵越發濃郁,這恰恰是清明的核心主題之一。
民俗活動隨著時間流逝不斷調整,從唐代開始,清明就逐漸就結合了另外兩大節日的風俗,其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人們過節的重心越來越偏向清明。
如果從名字來看,清明也更能代表這個時間段內天氣的特色。掃墓要去郊外,在追念祖先之余,人們可以賞花、踏青,調節思念故去親人帶來的傷感。唐代詩人王維寫道:“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后來,綜合種種因素,清明一舉逆襲,風頭蓋過了上巳節與寒食節,走上“節生巔峰”。
清明曾是“春季狂歡節”?
明清時期,寒食基本消亡,春季大節除新年外基本就只有清明,掃墓和踏青成為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主題。
資料圖:排列整齊的“清明餃”制作完成。 吳建平 攝
王娟發現,現在對清明節的理解,有些無限放大了“掃墓”這個環節,但從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來看,它本來也是一個很歡樂的節日,也有學者把它叫做春季的狂歡節。
比如,清明節這一天,婦女忌做針線,一律要出外踏青,參與各種戶外活動,包括蕩秋千、蹴鞠、放風箏等。清明的野外,男女雜沓,歌聲笑語。有人甚至說,清明節與其說是拜掃,還不如說是為了“尋芳討勝,極意縱游”。
“清明節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景色非常美,古代大家出去郊游,男孩女孩都可以到野外踏青、互相認識。”她說。
在飲食上,人們會在清明時吃雞蛋,雞蛋也意味著孕育生命的一種形態。南方有的地方則會吃“青團”,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與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籠,香甜可口。
能在清明節祝別人“節日快樂”嗎?
每逢傳統節日,人們往往習慣送上祝福。但曾有一種說法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清明節能不能祝別人節日快樂?
“如果從傳統習俗來看,也可以說節日快樂,但前提是要尊重別人的感受,畢竟如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節更多的是掃墓、懷念親人的時候,說祝福語時要分清場合。”王娟說。
資料圖:圖為清明節,揚州一景區開展“插柳戴柳”民俗文化活動。 孟德龍 攝
蕭放則認為,從中國的節慶文化來講,清明節比較特別,在人們心目中,它是寄托思念、追悼的日子,在清明節當天,祝別人節日快樂確實不太合適。但有人說清明前后很長時間內都不能問好,這個說法是謠傳。
拋開清明節當天,他表示,在清明期間的其他時間,如果一群年輕人只是出門踏青或者郊游,或者參加以散心、游玩等為目的社交活動,那說“快樂”也是可以的。或者,可以道一聲清明平安。(完)
編輯:但堂丹
正常情況下,這樣的活動幾乎年年舉行,所以張說還有類似的詩篇,如《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的“今歲隨宜過寒食,明年...
孔帆升(通山)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松馳與寬闊起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
孔帆升(通山)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松馳與寬闊起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
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種說法: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
原標題:唐宋清明七天大假宋代酒賬單中有寒食節用酒的記錄。他們除了向先祖寄托哀思之外,還相約斗雞,結伴踏青,邀約三五個...
周緒成(咸安)清明又到,每年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父母時,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先由我清除墳頭雜草,再和我老弟用鋤頭鐵鍬為父...
清明小長假將至,為方便公眾出行,高德地圖近日聯合全國多地交管部門共同發布《2021年清明出行預測》。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
▲返鄉游清明返鄉探親,許多游客選擇就近到鄉村旅游景區、公園、古鎮等旅游,回憶家鄉往事,感受風土人情,帶火鄉村旅游市場...
清明節的習俗:掃墓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 “...
袁俊(赤壁)不知不覺間,離開故鄉生活三十七年多。于是,燕窩的酒店滿座,燕窩的住宿滿員,不提前訂還沒有住的地方。”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