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月13日電(記者嚴勇)記者日前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大理市五指山遺址發現主體遺存為南詔時期的官家寺廟建筑群,進一步揭示了南詔寺廟布局特點和窯業生產狀況,屬近年來南詔考古新發現。
一號建筑基址大殿 新華社發
出土的滴水 ?新華社發
考古項目負責人朱忠華介紹,遺址發現有春秋戰國、漢晉、南詔、元明等不同時期遺存,主體遺存為南詔時期,發現建筑基址14座、夯土臺基2處、磉墩155座、石墻63道、踏道3道、溝23道、磚瓦窯2座,出土瓦片40余噸,瓦當、滴水、鴟吻、有字瓦、陶器、釉陶器等8100余件,支釘、墊片9200余件。
五指山遺址位于大理市太和街道陽南村西,北距太和城僅600米。朱忠華介紹,太和城是南詔統一洱海區域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739年至779年),為南詔早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020年1月至7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對五指山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該遺址多處建筑基址、塔基等分散布局,周邊配套有附屬設施,構成一個寺廟建筑群,揭示了南詔寺廟的布局特點。從建筑結構及出土遺物來看,該遺址為南詔都城太和城的重要寺廟功能區。
其中,一號建筑大殿基址上發現“官家舍利”有字瓦。朱忠華說,“官家”應指南詔王或南詔王室,出土的塔模、陶瓶、小型釉陶瓦等遺物或與舍利供奉有關。由此推斷,一號建筑或為供奉有南詔王室舍利的官家寺廟,這是南詔王室喪葬習俗的重要新發現。
據介紹,此次發掘還全面揭露了多座完整的建筑基址,這些建筑均由正殿、南北廊道、門廊等組成獨立院落。遺址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南詔建筑的結構樣式和風格特色,構成研究南詔唐代建筑的新資料。此外,遺址東部還發現磚瓦窯,出土了大量支釘、墊片、印模等窯具及釉陶殘次品,揭示了南詔時期的窯業生產狀況。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4日 09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神榜:哪吒重生》畫風很“國潮”
下一篇:
《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么
8月1日,孝昌縣小河鎮中心小學院墻改造工地上,建筑工人在挖院墻地基時,發現了一塊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古碑(如圖),距...
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余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山大學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沙梁子村揭露一處距今約2000年的西漢中晚期疑...
記者27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隨著考古工作者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的持續發掘,發現了大量唐代建筑構件和銘文板瓦,一座...
今天上午, 2020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揭曉:①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②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③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⑩吉林圖...
分別是:浙江余姚市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鞏義市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北武漢市郭元咀商周遺址、寧夏彭陽縣姚河塬西周...
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層關系明確的文化遺物,兩座距今1萬多年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類頭骨化石,水、陸生動物遺...
咸寧網訊記者?丁婉瑩、通訊員潘曉、羅娟報道:8月17日,咸寧市博物館啟動對咸安經濟開發區智能產業園等7個園區文物調查工作...
不久前,一件與《憤怒的小鳥》中的豬“撞臉”的泥塑陶豬,從正在發掘中的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圈”成為焦點新聞。而在現場考...
,截至2020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西部格布賽魯遺址共發掘21座墓葬,這為研究阿里地區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