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少數民族文學呈現生機盎然新氣象
第十二屆“駿馬獎”揭曉
評選出25部獲獎作品和5名獲獎譯者
光明日報北京8月23日電(記者劉江偉,文藝報記者黃尚恩、李曉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獎結果23日在京揭曉,《西南邊》、《青色蒙古》、《駐村筆記》、《神授·魔嶺記》、《舞動的木偶》(朝鮮文)獲得長篇小說獎,《騎馬周游世界》、《睡覺的水》(藏文)、《人間消息》、《馬嘶》、《白熊》獲得中短篇小說獎,《懸崖村》《宋文驄——從游擊隊員到殲10之父》《羅布泊新歌》《父親原本是英雄》《海雀,海雀》獲得報告文學獎,《無數燈火選中的夜》、《西北辭》、《春夜,誰在呼喚》(蒙古文)、《桑多鎮》、《逆風歌》獲得詩歌獎,《檐上的月亮》《陪審員手記》《大河》《被風吹過的村莊》《那條叫清江的河》獲得散文獎,哈森、龍仁青、鐵來克·依布拉音、牙生·賽依提、朱霞獲得翻譯獎。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出席了當日召開的第十二屆駿馬獎評獎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鐵凝指出,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之年——2020年,恰逢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恰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時間節點。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每一天,我們都身處讓人感奮的現實之中,被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所激勵、所振奮。相信廣大作家、評論家和文學工作者,在今后的文學實踐中會為擦亮靈魂、激發創新活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奉獻新的作為。我們絢爛多姿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也會如駿馬奔騰,在新時代不斷呈現生機盎然的新氣象。
據悉,本屆評獎的征集工作于2020年3月1日啟動,5月31日截止,共有376部作品和20名譯者符合參評條件。8月18日,經投票表決產生75部初選作品和13名翻譯獎初選譯者。最終,評選出25部獲獎作品和5名獲獎譯者。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駿馬獎評獎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在接受記者提問時指出,在本屆評獎中,我們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標準,把有利于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作品推選出來,對深刻反映現實生活、時代變革和人民主體地位、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作品給予了特別關注。同時,注重作品的藝術品質,追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在題材、主題、風格等方面體現出多樣化和創新性。我們還特別關注那些反映新時代少數民族人民創造新生活的偉大實踐,書寫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文化的作品。
評委黃平說,此次參評的107部長篇小說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少數民族文學過去4年的基本創作面貌,有的作品聚焦新時代的現實面貌與社會發展,而有的作品側重于表現本民族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綜合來看,本屆參評的長篇小說題材豐富,藝術手法多樣,代表著近年來少數民族長篇小說創作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評委劉大先認為,參評的57部中短篇小說集,涵蓋了16個少數民族,其中有6部是少數民族文字作品。這些作品以現實主義創作為主,同時也體現了題材與風格的多樣性。
評委卓瑪說,此次參評的37部報告文學作品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以及教育、軍事等各類主題,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新時代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生動圖景。總體來看,5部獲獎報告文學作品彰顯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刻畫了一批血肉豐滿、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
評委冉冉說,此次參評的近百部詩集,涵蓋28個民族的詩人詩作,包括87部漢字詩集和9部少數民族文字詩集。其中,青年詩人的作品占據一半以上的比例,這體現了少數民族詩歌創作代代相繼的可喜局面。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不僅讀到了各民族同胞的多彩生活,也領略了他們豐富的精神圖景,以及各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和獨特民俗風情。此外,獲獎的蒙古文詩集和其他10部入圍作品也從不同面向展示了不同民族的獨特氣質和文化魅力,展現了少數民族詩歌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
在評委楊彬看來,這次獲獎的散文作品題材廣泛,內涵豐厚,藝術成熟。5部獲獎作品和其他參評的優秀散文集展示了近些年來少數民族散文創作的多彩風貌。
在本屆評獎中,許連順的長篇小說《舞動的木偶》(朝鮮文)、拉先加的中短篇小說集《睡覺的水》(藏文)、滿全的詩集《春夜,誰在呼喚》(蒙古文)分別獲獎,體現了少數民族母語文學作品的生機和活力。評委鄭風淑說,《舞動的木偶》講述一個平凡家庭在生活的激流中屢遭磨難,卻始終心懷夢想、向往簡單而美好的生活的故事,表現了面對困境不屈服的意志和精神,結構巧妙精致,語言優美流麗。評委次仁羅布認為,拉先加的《睡覺的水》敘寫當下藏族地區發生的深刻社會變化,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變遷和面對這種變化時的心靈堅守,體現了一種關注現實、貼近生活的文學品質。評委葉爾達說,此次參評的蒙古文作品,整體文學水平都比較高。獲獎的詩集《春夜,誰在呼喚》謳歌英雄,謳歌人民,謳歌草原,具有神話色彩,而且完美結合了古典和現代詩歌表現手法,體現了草原詩人的濃厚氣息。
哈森、龍仁青、鐵來克·依布拉音、牙生·賽依提、朱霞5位獲獎譯者多年來或將少數民族母語作品翻譯為漢文,或將漢文作品翻譯為少數民族文字,讓各民族的文學創作成果得以更廣泛地傳播,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文學獎,自1981年創辦以來,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促進了大批少數民族作家的成長。以往十一屆評選,共計748人次、709篇(部)作品獲獎,對于繁榮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發展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4日 09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網絡寫作:從自發到自覺,從自律到精進
下一篇:
處暑時節話秋涼
咸寧網訊記者馬麗、周瑩報道:26日,青龍山之戀·畔山林語攝影書法大賽評選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初評、網評、終評三個評審環節...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周春芽的《春天來了》17日晚拍出8625萬元(人民幣,下同),大幅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作為該場封面作品的《春天...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王軍報道:日前, , 2020年全省計劃生育協會戰“疫”好新聞作品評選結果揭曉,嘉魚縣融媒...
據近日發表在美國《藝術實證研究》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從抽象表現主義的杰作到現實世界的完美刻畫, AI已可創造出與人類畫作...
內容簡介:本書是記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及發展歷程的一本紀實文學作品。從特區獨具特色、敢為天下先的18個方面,記錄了深圳四十...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為引領青年學生廣泛開展“四史”學習,不斷加強基層組織活力建設,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湖北...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個短視頻無意間刷到一部劇、一部電影或者一檔綜藝,然后開始在短視頻平臺追劇。視頻截圖“合理使用...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余茹報道:近日, , “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咸寧初賽)活動評選結果出爐, 34個優秀作品進入全國復...
《隱秘的角落》贏得高口碑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極大豐富和調整了原作扁平化的人物處理,將三個青少年的復雜心理與家庭成長環境...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盛建軍報道:近日, ,該校參加“共同戰疫守望香城”咸寧市抗疫主題朗誦短視頻征集典藏活動,選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