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作為國家質量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食品藥品監管、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維護貿易公平、維護公眾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新一輪機構改革的逐步完成,檢驗檢測行業迎來一系列新的變化和挑戰。2020年6月,咸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領域管理人員對咸寧市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分析。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咸寧市檢驗檢測服務機構的基本情況
全市檢驗檢測機構64家,實驗室總面積達到21.94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183人,2019年出具報告395736份,營業收入16341萬元,較2018年增長7.2%。按照2019年咸寧檢驗檢測機構營業收入進行排名,排全省第10名。
從行業分布來看,全市64家檢驗檢測機構,建筑建設領域17家(含土工和交通領域),占比26.6%;機動車檢測領域16家,占比25%;環境檢測領域8家,占比12.5%;食品檢測領域3家,占比4.7%;衛生疾控領域5家,占比7.8%;司法鑒定領域6家,占比9.4%;其他檢驗檢測行業9家,占比14%。
從規模上看,其中從業人數不超過10人的微型檢驗檢測機構共12家,占總數的18.8%;大于10人不滿50人的檢測機構51家,占總數的79.7%,比例相對較大。50人以上檢測機構僅有一家。
從機構屬性上看,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20家,占比31.3%;國有企業單位12家,占比18.8%;民營企業單位25家,占比39%;外資企業1家,占比1.6%。公安部門司法鑒定行政機構6家,占比9.4%。
二、主要特點
1、品牌建設意識薄弱,開拓市場的前瞻性不足。
咸寧市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數量相對較少,居全省后四名,沒有一家百人的企業,都屬于小微企業,很難滿足咸寧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省內其他領先的市州檢驗檢測機構相比,目前,咸寧市尚無檢驗檢測領域的全省知名的檢驗檢測機構,大部分機構缺乏品牌經營理念。還有大量質檢、疾控、環境監測、工程質量等隸屬于各級政府部門的事業單位和國企性質的檢測機構,分布于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各自為政,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過去的“衙門”思想,對政府撥款依賴性強,缺乏可持續的長期競爭優勢。
2、人才匱乏,制約了檢驗檢測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目前咸寧市能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僅有1家(咸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制修訂標準的檢測機構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檢測機構0家。高技術人オ匱乏,大專及以下學歷檢驗檢測從業人員717人,占比高達61%,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共計33人,僅占總數的2.8%;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347人,占總數的29.3%,高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77人,僅占總數的6.5%、遠低于全省11%的平均水平。咸寧檢驗檢測機構技術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檢驗檢測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3、檢驗檢測機構服務與市場脫節。
咸寧市大部分檢驗檢測機構技術含量低,基本沒有科研項目的投入,開展業務的地域范圍局限在本市,能夠開展了全省性業務的機構數量很少,服務范圍有限。機械制造、電子電器、軟件及信息化等新興產業的檢測機構數量幾乎空白。行業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配置薄弱,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滯后于產業產品的更新換代,無法滿足咸寧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4、咸寧市的檢驗檢測機構與產業發展尚未形成產業合力。
目前,咸寧市具有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一家都沒有。不久之后,咸寧區域內第一個國家級檢測機構“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檢中心”就要落戶咸寧。原國家質檢總局對國家級中心在咸寧落戶建設的批籌,既是對咸寧苧麻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是對咸寧苧麻經濟蓬勃興起和恢復曾經欣欣向榮輝煌日子的一種期盼。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實現需要咸寧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來支撐。
三、建議和措施
隨著我國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及實驗室的體制構成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咸寧的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既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要堅持整合資源、自主創新,樹立品牌意識,完善體制機制,盡快實現跨越發展。
1.進一步簡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申報評審流程。
2020年疫情期間,在省市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咸寧有很多檢驗檢測機構順利通過各種資質認定評審,分別采取了網上申報、專家文審的方式有效規避了聚集風險,同時縮短了企業取證時間。建議進一步簡化和優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申報和評審流程,鼓勵開展線上不見面評審和審批。
2.加大“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力度。
近年來,咸寧市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含分支機構)有所增加,很多外地檢驗檢測公司將檢驗檢測業務拓展到了咸寧檢測市場,導致了低于成本價競標、不完全按照技術標準要求檢驗等行業亂象,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公正性、合法性等不到保障。那么加大“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督檢查力度很有必要,特別是要加大對一些跨區域的分支機構的場所、人員、設備以及報告的準確性、合法性進行監督抽查,進一步規范咸寧市的檢驗檢測市場,爭取早日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檢驗檢測市場氛圍。
3、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發展規劃。
政府相關部門應做好咸寧市檢驗檢測產業的前瞻布局,
依靠咸寧本地的產業集群,采取對本地機構培育和引進知名檢測機構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特別是在機械制造、電子電器、軟件及信息化等新興產業方面,出臺各種優惠措施,吸引相關檢驗檢測機構、企業落戶。
4、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高校和企業的優勢與資源。
湖北省高校資源豐富,咸寧本地也有多所大專院校,隨著標準化與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支持和引導高校利用科學的實驗室管理手段,參與市場化服務。高校實驗室具備充足的設備和較強的檢測及科研能力、同時擁有一批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具備豐富的檢驗檢測資源。因此可以充分挖掘高校優勢資源來服務新興領域或高技術領域的檢測需求,使高校的儀器設備資源發揮充分的價值。支持科研院所采用各種不同形式將優質科研技術資源投入檢測服務市場。
還要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將具有比較優勢的檢驗檢測技術資源與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分離,投資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技術機構,向社會提供專業化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未來,我市可以參照其他市州的先進實踐經驗,進一步鼓勵更多的高校和企業將檢驗檢測技術資源充分利用或剝離,投入檢驗檢測市場,促進資源共享,幫助咸寧檢驗檢測機構和相關產業迅速做大做強。
5、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產業集聚平臺。
利用市政府大數據中心的基礎數據建設一個統一的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監管和服務平臺,既可以提高監管效率,同時也可有效整合不同行業的檢驗檢測資源,打破地域、行業、機構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虛擬集聚效應,各類檢測資源、業務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以及標準資源等都可以互相交流或共享。如果有了完善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對公眾提供各種檢驗檢測的的咨詢服務,及時公布標準、技術法規、政策變化的信息,同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為咸寧整個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6、出臺良好的人才儲備和培養政策。
人才同樣是一個檢測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檢測行業是人力和技術密集的行業,技術人才是競爭的核心。咸寧檢驗檢測機構技術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高學歷和高技術人才嚴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那么夯實人才基礎,培養高素質團隊,提升檢驗檢測核心競爭力勢在必行。我們要加大對高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利用職業發展吸引人才,用價值觀留住人才。
(龍新文 石權?作者單位:咸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宋泓錫自然風水學研究心得之六」養生
下一篇:
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就業
:近日,咸安區6000多名初三學生返校復課。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學生飲食安全,咸安區公共檢驗檢測中心迅速行動,對學生生活用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愛虎1.2億, 1.77億, 2.6億, 2017年至2019年的銷售數據,勾勒出一條近乎垂直上升的曲線。”東土科技(宜...
咸寧網訊記者張敏、通訊員余茹報道:8月21日,市教育局發布通知,全市各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及幼兒園定于9月1日開學。全市所...
題:山西檢測員伉儷:疫情不退,決不放松新華社記者解園2月11日,李娟在山西省朔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登記核酸檢測結果。...
遲象陽: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的軍中女博士新華社記者賈啟龍黎云“截至3月28日,我和戰友們已對8000余份樣品進行了檢測,無一...
新冠病毒的流行使大家越來越關注健康,許多人都在疫情常態期抓緊時間進行了體檢,并特意增加了一些項目,如近年比較流行的腫...
今日,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將如期開學,近期,各高等院校也將陸續分批開學。為給學生們創造安全、有序的學習環境,各學校研...
據了解, 1月28日至2月19日春運期間,咸寧人保財險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中國人保心服務、伴您歡喜過大年”活動,通過警保聯動快...
黑龍江省新增29例本地確診病例(綏化市望奎縣26例,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3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51例(綏化市望奎縣24例,綏化...
5月20日,武漢市7.3萬名初三學生將返校復課。通向教學樓的走道旁,擺放著抗疫科普知識及學校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流程圖等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