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要求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出臺了《咸寧市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將中醫藥強市建設納入市領導領銜重大改革項目,加快推進。
按照市委“六大”活動要求,我們以實地上門、集中座談、查閱資料等形式,調研走訪了17家中醫藥中游及下游產業單位,既包含市中醫醫院、麻塘中醫醫院等中醫醫療機構,又囊括真奧藥業、福人金身、海王藥業、九州通等龍頭醫藥企業,還實地深入通城縣大坪鄉部分中藥種植農戶家中座談。在調查分析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制約因素的基礎上,融合大健康產業、中醫藥強市發展戰略,以發揮醫保支付杠桿作用為著力點,探討解決當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有關問題。
一、發展現狀:一路逶迤,幾許欣喜
2019年,全市共有中藥材種植、種苗繁育、加工等各類企業30家,中藥材種植面積16.62萬畝、產值12億元;主要產品有中西藥制劑、中成藥、保健用品、消毒液、功能性食品等,年工業總產值14.1億元。
一是中藥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種植基礎良好。我市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藥材品種繁多,加上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幕阜山脈溝壑縱橫,具有豐富優越的宜藥低山荒地資源,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據統計,我市天然野生中草藥品種多達166科、1313種,占全省藥用植物總數的46.59%,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6.62萬畝,近兩年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增加,產量達5.73萬噸;種子種苗基地面積達860畝,年繁育種苗能力17270萬株,2019年出圃種苗16470萬株。通城縣的金剛藤被省政府辦公廳正式發文確定為我省首批道地藥材“1+10”優勢品種,湖北福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剛藤、鞘蕊蘇種植基地被評為“全國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
二是龍頭企業帶動成效初顯,發展前景廣闊。全市中藥材產業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384家。全市規上中醫藥制造企業有3家,分別是湖北福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金剛藤膠囊、川貝清肺糖漿,益心顆粒,年產值6億)、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心血管類補心氣滋心陰口服液、兒科類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肝科用藥金酸萍顆粒,年產值2.8億)、真奧金銀花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金銀花口服液,年產值1.4億)。三家龍頭企業占我市中藥材企業總產值的70%以上,對行業帶動作用明顯。近年來,我市中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成功開發出腸福軟膠囊、龍膽瀉肝膠囊、鞘蕊蘇膠囊、小兒消食口服液、魔芋防偽膠囊等新品。福人藥業與南京藥科大學、湖北中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長期合作,研發2個國家三類新藥、1個國家二類新藥,中成藥產品由金剛藤糖漿單一品種發展到20多個新藥品種。
三是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小成,能力不斷提升。我市現有公立中醫醫院7家、民營中醫醫院 9家,中醫、中西醫結合類別醫師(含助理)1100余人,每千人口衛生機構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 0.45人。2019年,全市中醫醫院門急診量83萬人次,住院70409人次,總收入6.6億元。全市73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設立了國醫堂,全市6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有58 個(占89.2%),911個村衛生室中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有646個(占70.9%)。有全省中醫知名工作室38家,有湖北中醫名醫6人、咸寧市中醫名師30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及重大疾病攻關取得明顯進展,復方馬錢子散外敷、自制軟肝化堅丸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研究等7個中醫藥科研項目立項并通過驗收。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市將中醫藥貫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始終,王維武博士的“肺毒清”和傅勃的“肺炎1號方”覆蓋了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集中隔離點人群及醫務人員等,全市中醫藥使用率達到99.2%,“一人一方、辨證施治”,在改善癥狀、提高精神、體力、食欲等方面作用明顯,在危急重癥病例中實現了與西醫的協同,提高了臨床療效。
二、現實窘境:美則美矣,未盡善焉
在取得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我市中醫藥產業也面臨著產業融合和資源整合上乏力,發展協同性不強,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品質優良的生態資源、中藥材及食材資源等不能及時地轉化成本地產業優勢的發展困境。
(一)中醫診療服務不平衡不深入,醫養結合有待落實
全市中醫藥服務總量在全市醫療服務中所占比例不高,2019年全市中醫醫院門急診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別僅占8.6%、12.3%,中醫診療類項目全年醫保報銷金額8013.79萬元,僅占全市醫保報銷總額的2.84%。全市854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中,中醫醫療機構僅16家,且不少中醫醫院沒有自己的??坪蛢瀯莶》N,主要依靠西醫來維持醫院發展,市中醫醫院中醫診療收入只占醫院診療總收入的22.11%。中醫藥旅游、養生、文化開發不夠,中醫藥特色與健康療養沒有充分結合,醫保定點中醫康養醫療機構仍未實現零的突破。
(二)中醫藥產業不成塊不集群,特色品牌打造不足
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種植基地多為散戶種植,基地分散、規模小,且種植技術及規范化水平不高,缺乏整體規劃引導。在中醫藥生產方面,2018年,全市中醫藥總產值占當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約僅為0.3%,既沒有一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也沒有一家上市公司。產學研結合緊密度不夠,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臨床試驗到藥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尚未形成,研學孵化不足。部分藥品市場銷量偏低,真奧藥業總經理李勛在座談時提到:如果能將真奧金銀花推薦納入國家基藥目錄、醫保目錄,有信心將真奧金銀花品牌做到40億產值,達到甚至超過咸寧紅牛水平。
(三)新業態發展不融入不貼合,全產業鏈有待延伸
在產業發展層面,我市中醫藥產業塊狀分割比較嚴重、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鏈、產業融合疊加得不到突破性發展的困局。中醫藥、旅游、養生、養老、體育、中藥材種植項目發展相對獨立模式相對單一。且調研中福人、真奧等企業普遍反映研發人才和高端運營管理人才缺乏,科技創新人才尤其缺乏,都期盼政府能創造好的條件,出臺具有吸引力強的人才引進政策。
(四)中醫藥特色不鮮明不凸顯,需要更多醫保支持
部分中藥飲片由于炮制上工藝多樣,缺乏統一標準規定,藥材質量參差不齊,“證清、方對、癥準、藥不靈”現象較為普遍。一些中醫診療項目收費雖經歷了兩次價格調整,但價格偏低,如中醫熱敷包、一次性洞巾、紗布墊、中藥煎煮、隔熱包布、人工成本合計已達到38元/次,但價格限定在12元?,F行分級診療政策也給部分中醫醫院發展帶來新挑戰,如《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三十條規定:“國家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引導非急診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中醫患者大多不屬于急診患者,實行分級診療、縣域醫共體政策后縣(市、區)內病人首先到當地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就診,危重癥轉診大多也轉診到市中心醫院、武漢各大醫院,市級中醫醫院受影響較大。
三、對策建議:戰略宏觀,戰術管用
(一)進一步強化中醫藥強市發展戰略
一是提升發展戰略定位。在明確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將中醫藥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中進行系統管理和規劃,爭取省級層面支持,力爭將我市中醫藥產業提高到省級“大健康”產業戰略上來部署安排,提高產業發展地位。
二是完善一攬子扶持政策。及時制定和調整有利于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通過設立扶持資金、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多種方法,聯動社會各方面為其注入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等。
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依托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將中醫藥人才培養融入到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大學生村醫項目中去,將中醫藥人才納入每年“招碩引博”專項,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二)緊密融合“大健康”產業發展契機
以加快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契機,按照《健康湖北2030行動綱要》部署,拓展大健康產業視域下中醫藥健康產品差異化、個性化、高端化的發展方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一是創新開發中醫藥全產業鏈模式。將傳統中藥種植、炮制加工、制造物流與咸寧特色的溫泉元素、桂花元素、美酒元素結合起來,打造賀勝雞湯中醫藥膳食、黃鶴樓中醫藥酒、溫泉藥浴旅游等中醫藥文化產業鏈建設,實現中醫藥全產業鏈覆蓋。?
二是探索中醫藥“互聯網+”新模式。在當前緊密型醫共體、醫聯體基礎上創新遠程中醫“互聯網+”等新業態模式,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中醫診療資源的跨區域流動,發揮中醫在精準扶貧、治慢病未病中的特色治療作用。
三是發揮中醫服務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提高醫保在“治未病”健康管理領域的報銷比例,將更多中藥及中醫診療服務項目納入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支付范圍,突出中醫院“治未病”防治疾病的整體價值。
(三)打造中醫藥產業精品名牌
一是依托名山效應推動品牌建設。充分發揮我市九宮山、藥姑山、黃袍山優越自然生態條件和文化底蘊,結合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將中醫藥元素融入到九宮山、藥姑山現有旅游發展中,形成以名山為代言的道地中藥材產業格局。??
二是打造中醫藥集散交易品牌。聯合借鑒恩施“富硒”、十堰“武當藥谷”、黃岡“李時珍”中醫藥產業集群成功經驗,依托咸寧一市跨三省、交通發達的地理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中醫藥貿易物流,成為鄂東南中藥材重要交易地、集散地。
三是深入挖掘中醫特色品牌價值。發揮以“麻塘”風濕病中醫院為代表的中醫診療品牌優勢,重點支持和打造福人、真奧等中醫藥龍頭品牌,在融資補貼、產業扶持、目錄準入方面給予支持,力爭將明星中醫藥產品申報納入國家基藥目錄、醫保目錄范圍,幫助企業提高市場影響力,打造1-2個年產值突破10億的中醫藥明星企業。
(四)以醫保實策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6月底,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廣泛征集意見、統一思想、轉變作風,發揮醫保支付杠桿作用,制定出臺了關于服務我市中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助力打造咸寧特色產業增長極的十七條意見,得到了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同志的關注,被省局《每周醫?!泛褪姓断虒幙靾蟆房d,取得了一定社會影響。
一是降低準入門檻,支持醫養結合發展新業態。對符合條件的中醫藥服務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中醫康養機構,優先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幫助“麻塘風濕”等我市特色中醫類定點醫療機構優先納入全國異地就醫定點范圍,提升區域輻射力。主動爭取省級支持,將更多應用廣泛、療效明確、品質可靠、價格適宜的中藥飲片、院內中藥制劑推薦納入醫保,及時上調部分收費明顯偏低的中醫診療服務項目價格。對經批準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中醫醫保定點機構,按協議將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中醫復診服務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二是打造專業龍頭,推動中醫特色診療新模式。支持打造以市級中醫醫療機構為龍頭,“區域+??茖2 秉c面結合、全專互補的聯動發展新模式。適時將部分中醫特色明顯、診療效果好、診療費用低的中醫優勢??萍{入“市域內就醫結算管理”范圍,在市域內不受轉診相關規定影響。
三是提高報銷比例,創新中醫醫保付費新方式。支持中醫特色技術發展,對中醫診療類項目醫保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分批探索部分中醫單病種付費,合理確定付費標準。將符合規定的中藥及中醫診療服務項目納入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支付范圍。秉持和發揚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中的積極作用,對于重大疫情期間國家衛生健康部門診療方案中的中醫診療項目、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方劑,不在醫保目錄范圍內的,及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四是打通招采環節,助力中藥企業發展新業態。鼓勵市內醫療機構優先使用本地中醫藥企業生產藥品,全面落實本地中醫藥生產企業“一票制”配送,以直供直銷的方式打通中間環節,降低企業成本。及時向我市中醫藥企業發布國家和省級醫保藥品目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等醫保政策信息,推薦引導我市中醫藥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省級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以集采規模效應帶動企業效率蓬勃增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也不是朝夕之功,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只有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破解難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步一個腳印,積小成為大成,積小勝為大勝,借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東風,幫我市中醫藥產業搭好臺子唱好戲、唱大戲,才能把咸寧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更好地造福人民。
(市醫療保障局局長 徐永春?)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宋泓錫:關于自然風水學的定義
下一篇:
[朱封金譜學研究之五]連桐朱氏的前世今生
9月7日,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專題展區,一款中醫AI機器人為觀眾把脈。這家企業的中醫AI機器人可通過中醫診斷方式與人交互,并...
對于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養老難等問題,呂建中建議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械等,通過打造數...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龐赟 鄭璐)11月1日,市中醫醫院10多名醫務人員來到溫泉辦事處桂花路社區,為小區居民們進行義診。 ...
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冬天可以進行艾灸理療,調理身體健康。中醫認為易患感冒、流感、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通訊員劉亞琴吳忠廉2月5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赤壁市龍佑防控冠狀病毒肺炎醫學觀察區進行實地采訪。脫下防護服,進入工作區休...
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天氣晴朗。至此,江夏方艙醫院最后一位患者治愈出院。核酸檢測三次陰性, CT檢測也沒問題,已經治愈...
用“心”守護衛生熱線的醫學生袁婧怡新華社記者趙丹丹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大三學生袁婧怡至今仍每天緊盯疫情進展。今年1...
疫中小雜記■黎洪濤(市中心醫院)疫情前,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地置辦年貨或聚會,一派歲月靜好、現世...
近年來,嘉魚縣衛生健康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主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