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民以食為天”,其實除了餐飲行業,還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巨大消費寶藏,那就是餐具。
這不,家住咸安區大幕鄉雙垅村的竹農徐力趕忙出門趕工,他要完成竹筷廠的兩百根毛竹加工任務。在竹海圍繞下的雙垅村村民,深知“靠山吃山”的道理,經常拿上工具,戴上草帽,來到竹加工廠,開始一天的辛勤工作。
迎難而上興竹業
咸安區大幕鄉雙垅村獨特的地理氣候,造就了獨特的美麗風景,這里產出的楠竹,更是廣銷四方,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隨著雙垅村楠竹的名氣提升,發展瓶頸也隨之而來。先前,本地楠竹加工多為初級、半成品模式,外銷至江浙等地,再進行加工,楠竹產業發展受到限制,且絕大部分收益都分流至外地加工廠以及交通運輸,成本增加,導致效益不高。
“早些時候,竹產品加工生產全靠手工操作,冬天竹子冷冰冰的,有時凍得手都拿不住;夏天狹小的作坊悶熱不已,還要遭受蚊蟲叮咬;有時生產出的產品不合格,還賣不出去……”談起當初勞作的艱辛,老工匠張輝感慨不已。
現在,雙垅村建造的屬于自己的楠竹深加工廠開始投產使用,將這一問題徹底解決了。20日,記者走進雙垅村竹加工廠的車間,戶外的空曠場地上機器轟鳴,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砌筑竹炭爐,場面忙碌而有序。
“竹加工廠預計產量8000噸,產值500萬元,可帶動周邊35人就業。”雙垅村“90后”村支書邱明介紹,竹加工廠占地面積約20畝。建設工程預計投入資金370萬元,資金來源于省武警總隊支持150萬元,咸安區扶貧辦扶持150萬元,村級自籌70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雙垅村擁有楠竹1.8萬畝。村里引進浙江老板投資建設楠竹加工廠,2017年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消耗楠竹10000噸,既解決了村民銷竹難的問題,還帶動當地30多農戶就業增收。
吃干榨盡一根竹
“竹子的附加值提高35%左右,因為我這里還是初加工,后面產品做出來以后附加值相對來說還要上升一點。”雙垅村竹加工廠負責人馬仁忠介紹。
經過切割、開片、蒸煮、烘干、打磨等工序,一根根楠竹變身成為竹條、竹簽等初加工產品。一噸原竹從520元經過初加工以后可以賣到800多元。
“平均每天可掙200元,每月拿到手工資5千多塊,不錯哩!”廠內,37歲的劉富群正忙著駕駛大型操作車。在工廠里,很多工人都是當地村民,他們就地務工,既照管了家庭,還能每年掙到可觀的收入。
竹子加工全程沒有半點污染,而且將每根竹子都用到了極致,沒有半點浪費。該村做足一根竹子的全產業鏈,竹加工廠專門生產竹筷,楠竹加工廠專制竹拉絲涼席、竹簽半成品,邊角余料作為烘干燃料,燃燒后的廢料則進入竹炭廠高壓后再燒制成竹炭,可謂“吃干榨盡一根竹。”
“現在不一樣啦!山區的農民靠山吃山,竹梢、竹屑可以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竹枝可做成生活工藝品……對本地竹農來說,一根竹子全身是寶,處處能賺錢。”咸安區鄉村振興局一名工作人員說。
“一片楠竹不僅興起一個產業,還富足了一方百姓。”雙垅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楠竹產業,深挖楠竹附加值,把楠竹產業形成資源增量、產業增效、竹農增收、永續利用的多贏格局。
下“竹”功夫提質效
該廠生產的竹產品市場優勢在哪里?“我們生產的高溫竹炭無煙無味,燃燒時間長達6個小時,不用出省就銷售一空。”馬仁忠高興地說,竹炭用于燒烤加溫,省內各燒烤門店的訂單不斷,供不應求;周邊的草莓大棚也購買了10余噸竹炭,用于長時間加溫;就連竹炭渣也出口非洲,成為制作蚊香的主原料。
據了解,竹子初加工操作非常簡單,初加工毛竹步驟一般分為切割、破片、磨邊、打包等。只要有足夠寬敞的場地就行,設備方面需要一臺切割機、破竹機、磨邊機,設備投入不超過1.4萬元 。但經過深加工后,毛竹成品的價格差異就較大,利潤也不一。
“過去直接賣原竹,是賣不出幾個錢;現在做成竹工藝品,在‘藝竹情’平臺上,單品最高可賣到8000元。”咸寧市藝竹情工藝品有限公司90后總經理賀慈興致勃勃地介紹。
竹加工廠大規模投產,使雙垅村竹產業形成一個完整鏈條,這里的竹產品也成功走出咸安,帶動大幕竹產業發展。
眼下正值盛夏季節,天氣酷熱,工廠竹農李琴依舊堅持下竹林、跑車間,汗水浸透衣衫,她總是搖搖頭說,“沒關系,多干活心里才踏實”。李琴表示自己和同事們一樣,想讓竹加工廠的行情越來越紅火,大家的日子也會和竹子一樣“節節高升”。
“楠竹之鄉”咸安有竹林面積29.3萬畝。近年來,咸安區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大力培育發展竹加工企業,通過構建利益連?接機制,讓3千多農戶發展竹產業增收致富。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疾病無情保險暖心?新華保險快速理賠雪中送炭
下一篇:
咸寧市政府采購網上商城?603家商家入駐,成交額約2500萬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通訊員徐功頻、王旦一根1.65米長的竹蔸,先剖開拉條,然后切段浸泡,再經穿孔、拋光、干燥等多個...
7月10日,嘉魚縣渡普鎮國美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在加工冬瓜。雷平徐敏范艷山攝(影像咸寧)。
編者按:為實現貧困人口零投資、零風險、零距離就業,通城縣在嚴把產業關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
24日一大早,赤壁市黃蓋湖鎮老河村,小龍蝦養殖大戶賀龍富夫妻倆就樂呵呵地來到稻蝦田里收地籠。
黃陂出現第二個“華南海鮮市場”?近日,有網民在微博反映武漢市黃陂區病死豬用作原料加工飼料或食品問題,從發布的視頻看出一...
市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推進小作坊升級改造小作坊關系大民生,強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治理和規范提升,是新形勢下提高食品安全...
赤壁融媒體記者魏保東2020“一帶一路”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召開,一批頂尖專家學者齊聚赤壁,積極為赤壁青磚茶產業高...
孟祥偉到咸安調研竹加工產業發展情況立足“三新”要求強化系統觀念全環節謀劃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見博...
日前,嘉魚縣經濟開發區,湖北聯創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在機器旁趕制蓮蓉月餅餡料。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特約記者...
抓好扶貧車間建設,是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務實舉措。如通城縣共投入2030萬元,建成52間鋼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