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咸寧“兩會”,與會代表和委員就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優化、企業融資問題緩解、保險制度完善等熱點經濟話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記者就代表委員們精彩發言及提案議案進行了搜集整理,以饗讀者。
提供政策支持 助推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與會代表和委員們圍繞市場主體建設和產業發展展開了激烈討論,不少助推產業發展的建議得到全民關注。
陳浩委員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激活市場主體。他介紹,我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量為224家,共登記注冊60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568家家庭農場。近年來,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鎮務工,農村耕地等資源要素分配細碎化,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村經濟組織呈現出“小散亂雜”的態勢,農業現代化發展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容忽視的問題。
陳浩建議,要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協調落實相關扶持資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打造農產品公用品牌;積極發展線上銷售和線下體驗相結合新業態,促進農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高標準打造農業生產基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家庭農場、合作社、企業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
葛婷委員認為,嘉魚蔬菜正處于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期,有望成為繼茶葉、楠竹、油茶“三大百億”產業之后,又一個新的“百億產業”。
據調查,嘉魚常年種植蔬菜面積近60萬畝,總產量180萬噸,產值超過40億元,形成了以富德蔬菜為代表的一批專業合作社,培育了一批有知名度的蔬菜品牌。
葛婷建議,我市要統籌推進蔬菜產業發展,調整優化全市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制定扶持蔬菜產業發展政策,尤其是要對嘉魚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給予重點扶持,使之成為引領全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
李麗霞代表建議,要立足咸寧發展實際,進一步完善金融供給,服務現代產業。
李麗霞說,金融與實體經濟是水和水泥的關系,只有兩者調配適中,才能有更高質量的混凝土,筑起咸寧經濟這座宏偉大廈。近年來,咸寧著力答好金融高質量發展考題,穩步推進“金融領先”戰略,有效助推了現代產業發展。
如何實現金融服務的倍增效應?李麗霞建議,針對實體經濟主體有效擔保不足,資金需求短、頻、急的特點,摸索新的融資模式,優化業務流程,逐步探索無形資產評估和抵質押模式,加快建立投貸聯動、產業基金、股權基金等新型融資方式。要探索開發支持新型實體經濟市場主體的新產品、新模式,圍繞農業現代化建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做好金融服務。
劉倩代表建議,針對特色產業資金需求,完善金融供給,通過金融杠桿撬動特色產業。
劉倩說,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是咸寧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目標。近年來,嘉魚縣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大量涌現,但多數由于缺少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管理發展能力不足。
如何用金融杠桿撬動特色產業?劉倩建議,金融產品要創新,要大力發展新型物權抵押產品,推出“兩權”抵押、土地流轉按揭、土地經營權與固定資產組合擔保、動產質押、產品預期收益質押等多種授信模式;要開辟特色產業貸款“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針對不同產業發展階段特點,適度降低擔保條件,進一步完善特色產業貸款管理辦法。
完善融資制度 緩解企業融資難
企業融資問題在每年兩會期間都有眾多代表委員關注,今年兩會就如何緩解融資難、融資貴,代表委員們進行了深刻討論。
吳永清委員認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三抓一優”、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企業發展動力,我市涌現一批優秀企業。但總體而言,企業總量小、質量不優、外向度不高、產業鏈不全,發展不夠是我市最大的現實。企業普遍面臨創新動力不夠,研發投入風險大,市場開拓難,資金量不足融資成本高等問題。近年來,我市出臺了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金投集團推出的政銀保、政銀擔等,對企業融資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政策融合落地仍需加強,有待進一步轉化成企業動力和效益。
吳永清建議,我市早些年開通的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應該保留,使“直通車”制度更順暢,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對現行各經濟職能部門的政策,再評估使之融合,使之更好地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動力。完善金投集團風險補償制度,發揮金投集團為實體經濟,融資增信、過橋貸,處置不良資產中的主力軍作用。
楊斌斌委員說,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中小微企業稅負重、優惠政策門檻高,而原材料價格波動和人工成本上升影響中小微企業發展,用工難、員工流動性大,極大地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楊斌斌委員建議,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中小微企業短期借款額度,創新金融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突破資金瓶頸制約。研究出臺鼓勵在全市新設中小微企業金融機構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下拓展,激發區域整個銀行業的發展和活力。加大針對中小微型企業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創新工作的組織力度。金融機構利息和收費也要公開透明,防止亂收費。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加大信用擔保機構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督,著力在擔保機構數量、質量和擔保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方面取得突破。此外,繼續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力度,降低政策門檻,通過提高小型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擴大小型徽利企業減收企業所得稅政策范圍,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做好對中小微企業的納稅輔導工作,優化減、免、緩”辦稅流程。
推動政策落實 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既是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迫切需要。眾多委員代表關注我市營商環境優化,并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黃四生委員說,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新階段、新形勢、新變化,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發展環境仍存在諸多不足,與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黃四生委員建議順應“三抓一優”需要,設立市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中心,并將中心建設成為招商引資、項目促進、企業服務的專門服務機構,打造與項目引進、項目建設和項目運營“三環節”相對應的“三位一體”服務體系。規范實施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四項制度,及時收集企業、商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建立督辦機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專門督查收集問題的責任分解和協調解決。整合有關部門服務平臺,實現“窗口化”、“一站式”便捷服務。同時建立中介機構集中服務大廳,設立功能服務區,建立中介服務機構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匯集優質服務機構為企業發展提供多方面快捷服務。強化領導,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各專項領導小組,負責政策落實。
朱曉明代表認為,近年來,我市一些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如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綜合成本較高的現象,“最后一公里”服務得不到完善等問題,困擾著民營企業經營者,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朱曉明建議,要在全市各地強化營商環境認識,營造維護營商環境光榮,破壞營商環境可恥的良好氛圍;構建城市發展良好軟環境,其中以人文營商環境為主;打通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政府部門要通過聯系走訪、設立服務熱線等級渠道了解企業困難,暢通民營企業問題,爭取讓民營企業家們體會到中央有政策、地方有落實的措施和作法。同時,要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民營經濟全省100強企業。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深化“多證合一”和“證照分離”改革,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改革。實行企業登記實名認證系統,建立“審核合一、一人通辦”機制,推行“容缺受理”審批和“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制度。
完善保險制度 增進民生福祉
隨著保險觀念日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們在提案議案中提到完善我市現有保險制度,為家庭和產業發展撐起“保護傘”。
孫強委員認為,提高農業機械參保率,可以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安全支撐,保證農機手家庭收入穩定增長,解決農機手及受害人因事故致殘或致貧等問題。但由于保費增加、監管弱化、農民投保意識不強、保險機構服務不夠等原因,致使參保率不高。他建議,相關部門要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給予相應補助或優惠;要發揮農機協會的作用,加強與保險公司的溝通協調;保險公司要主動服務,加強政策宣傳;要加強農機監管的執法力度,強化安全意識和防風險能力;全市要統一政策,在各縣市區買農機具必買保險,排除漏??赡堋?/p>
對于保險制度,孫和平委員建議,我市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增進民生福祉。
如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孫和平給出三點建議:及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多渠道籌集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合理劃定護理保險的保障范圍。
立法先行是建立和完善長期護理保險的重要經驗,是構建長期護理保險需要法律的保障。相關政策法規出臺前要考慮多方利益,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落實。
長期護理保險屬于長期支出項目,特別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情形下,需要探索多元渠道的籌資機制,以保障制度本身的獨立性。因為社會保障堅持的是多元主體分擔的原則,強調權利和義務相結合,所以長期護理保險也應采取多元主體籌資的方式,如企業、個人、政府以及其他渠道資金的來源。
長期護理保險建要明確定位,屬于養老和醫療范疇的定不能劃入長期護理的范疇,因為養老和醫療已經有各自的保險進行規避風險。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保障程度劃分尚不清晰,保障范圍可大可小、保障水平可高可低,因此合理劃定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范圍,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記者 徐浪 整理)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全年發放各項貸款21億 嘉魚農商行全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下一篇:
3天內放款提速到3小時放款 嘉魚農商行推出零售信貸管理平臺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譚宏宇報道:記者昨悉,第三屆湖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大會上上2020年度湖北“十大美麗鄉村”揭曉,崇陽縣...
12至13日,赤壁代表團認真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錢紅星代表說,赤壁要深度對接湖北省“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重點承接發...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近日發布《5G產業發展白皮書。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規...
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達658.71億元,而回首5年前,這一數字尚不足88億元。近年來,所有促進科幻產業發展的舉措,無疑都...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丁偉通訊員鄧志高“疫情不散,我們不退”,鎮守在村組一線的農村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著激昂的斗志。在走訪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宋文虎5日至6日,通山代表團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談感受、談打算、謀發展。懇請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武漢至...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吳鳳友委員建議,產業扶貧要注重全域覆蓋推進。參與對象要廣泛,實行人人參與產業扶貧,人人為產業...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毛亞軒“建議將桂花產業發展納入市區發展戰略布局,以此助力咸安區桂花鎮發展。同時,從標準化種植、電商...
熊玲代表認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就要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要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要創新金融服務政策。熊玲代表建...
2020年12月31日晚,有多達8臺跨年晚會共同亮相熒屏,其中不乏一些“失真”的身影:數字女孩“萬一”在浙江衛視跨年晚會穿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