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通訊員 王依依:為切實做好社區矯正對象的解矯工作,進一步鞏固社區矯正成果,助推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成為遵紀守法好公民。3月27日,通山縣司法局邀請縣安置幫教協會、志城傳統文化交流中心李城云老師,為即將解矯的39名社區矯正對象上好社區矯正的最后一堂課。
一是開展法治教育,樹立守法意識。在解矯教育開始前,社矯工作人員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點檢,結合實際案例以案釋法,圍繞詐騙犯罪、青少年犯罪、毒品犯罪等行為,詳細講解違法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個人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以及給家人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后果。接著工作人員重申管理規定,告誡社矯對象在矯正的最后階段仍要嚴格遵守監管規定,深刻反省,汲取教訓,認真學習法律法規。
???????????
二是安幫銜接到位,鞏固矯正成果。“解矯”不等于“脫管”,通山縣社矯局余威局長細致講解了安置幫教有關規定,告知社矯對象將在解矯后第一時間開展安置幫教銜接,納入安置幫教管理,積極落實幫教措施,加強社區社矯對象解矯后的社會適應性和心理調適能力,避免與社會脫節。同時囑咐社矯對象解矯后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法治素養,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踏實肯干的行動,走上人生正軌,過上幸福生活。
三是談心教育到位,筑牢思想基礎。李城云老師從中華傳統文化美德中的“德”入手,通過親切生動的講述,傳遞社會主旋律和正能量,對解矯對象進行解矯前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法治安全、就業創業教育和引導,鼓勵解矯對象順利走好健康、情感、安全、事業“四條路”,幫助解矯對象進一步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樹立生活信心,明確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為其順利融入社會筑牢堅實的思想基礎。
此次教育活動強化了即將解矯對象的法治意識,有利于進一步鞏固社區矯正教育成果,助推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
編輯:金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