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山縣紀委監委健全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探索建立“查找風險在前、防控措施在前、建章立制在前、監督約束在前”的防控機制,將“三不”一體理念貫穿正風肅紀反腐全過程、各方面,緊盯基層腐敗重拳出擊。
保持不敢腐的震懾
“我當初想著這個錢我自己私人沒用,都是公家用的,是沒有問題的……”收到處分決定書的廈鋪鎮黃荊村案黨支部書記夏某某懊悔道。
2022年2月,廈鋪鎮黃荊村三名村干部因私設“小金庫”被立案查處。
近年來,通山縣紀委監委深入開展基層微腐敗專項監督檢查,盯住重點事、重點人、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嚴肅查處了農村公路、庫區糧補、移民后扶資金、征地補償、農村集體“三資”等一批基層腐敗案件。以鐵腕反腐規范約束公權力運行,以正風肅紀保障民生改善。
十九大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基層腐敗案件507起,處理507人,其中黨紀處分454人,政務處分2人。讓不敢腐的震懾在基層充分彰顯。
通山縣紀委監委組織百余名年輕干部旁聽庭審
“在旁聽慈口鄉原鄉長蔡某涉嫌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一案庭審后,我思想和心靈受到了非常巨大的震動,違紀違法的代價是巨大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要以此案為鑒。”廈鋪鎮黨委書記陳國寧表示。
層級接近、崗位相似,“面對面”接觸庭審過程,切身感受法律的威嚴……這樣精準式、沉浸式的警示教育,在通山已成為常態。
與此同時,通山縣紀委監委緊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違紀違規問題,分類梳理近年查處的49起典型案例,匯編成《通山縣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選編》,以身邊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為鑒以案促改,舉一反三狠抓整改落實,固化長效機制,讓不敢腐的震懾力持續強化。
扎緊不能腐的“籠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為確保“小微權力”規范化運行、陽光運行,該縣紀委監委扎緊制度籠子,為小微權力套上緊箍咒。制定出臺《村級權責清單三十條》,涵蓋村級重大決策事項、村級招投標管理事項、村級財務等10個方面30條小微權力運行、監督、追責清單。強化了權力監督約束,方便了群眾辦事,有效解決村干部用權隨意性、失范性問題。
通山縣繪制“小微權力”清單漫畫系列墻畫
“有了這本小冊子,辦啥事都一目了然,村干部有沒有按要求給咱老百姓辦事,一看就知道。”楊芳林鄉高橋頭村村民黃崇煉拿著《村級權責清單三十條》高興地說。
為進一步實現基層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該縣紀委監委堅持監督主體融入,織密基層監督網絡,完善“清單管理+動態督查”相結合的履責督責機制,定期邀請財會人員到各鄉鎮講解報賬程序與流程,以及在報賬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在規村級權力使用規范的基礎上,推動村(社區)黨組織配齊配強監察信息員,構建起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監督網絡。
同時,該縣紀委監委建立協作區制度,構建起“室組地”協同以及“鄉鎮紀委、村級監察信息員”聯動監督模式,指定一名分管同志聯系一個協作區,統籌協調推進協作區聯動開展日常監督、聯動開展專項監督、聯動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推動基層監督體系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不斷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
2021年以來,通山縣紀委監委持續深化以案促改,針對案件查辦中發現的單位管理漏洞和廉潔風險,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36份,督促相關單位不斷扎緊制度“籬笆”。
筑牢不想腐的堤壩
“這張小小的勤政廉政提醒卡簽,還印上了老婆孩子的照片,時刻提醒我要廉潔從政,廉潔才能回家,才能對得住黨和組織的重托。”九宮山鎮黨委副書記成坤收到黨員干部勤政廉政提醒卡簽后說道。
該縣紀委監委把廉政警示語印入卡簽、筆筒等常用工作學習工具上,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黨員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思想的詮釋。為進一步筑牢不想腐的堤壩,該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及辦案能手深入到各鄉鎮講授廉政黨課,針對基層黨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干部三大群體,深入淺出剖析當前基層干部中易出現的各種問題,認真分析當前基層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
縣紀委監委干部下鄉開展紀法宣講
為進一步強化不想腐的自覺,防治基層微腐敗,該縣紀委監委盯村(社區)干部這個“重點群體”,積極開展“大篷車”普紀普法鄉村行活動、廉政流動影院活動、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編制極具地方特色的廉政采茶戲《三杯酒》等活動,在鄉鎮擺攤設點,讓紀法教育直抵田間地頭、屋場院子,有效發揮廉政文化引領、教化作用。
“微權力看似不大,面對的是大民生,微腐敗的危害不容小覷。”通山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推動“三不”一體在基層走深走實,夯實清廉建設的基層基礎。(雷素慧)
編輯:通山縣紀委
上一篇:
鏡頭|夏至已至 美好如期
下一篇:
咸寧:“四訪一公開”推動疑難積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