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月28日電 “來,雙手捏住年畫,我們‘接福’……”在廣東省非遺館舉辦的非遺項目年貨大集上,佛山木版年畫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鐘萍正手把手帶著游客體驗木版年畫制作。
在廣東省非遺館舉辦的非遺項目年貨大集上,劉鐘萍在展示佛山木版年畫。新華社記者 鄧瑞璇 攝
對于劉鐘萍來說,今年這個春節格外忙碌。每天奔波于全國各地推廣年畫,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時間雕刻蛇年主題的“福”字木版。這幅木版年畫的主題叫“蛇來運轉”,有蛇年的元素,也有嶺南特色的醒獅元素,寓意年年有余、健康平安。
佛山木版年畫興盛于清代乾嘉年間,作品行銷嶺南及南洋各地,距今已有約700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佛山年畫主要分為門神畫、神像畫、歲時風俗畫三類,用于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承載著人們驅邪納福的愿望。佛山年畫色彩艷麗,常用丹紅為底色,以金線勾描,更顯富麗堂皇。醒獅、荔枝等本地元素的加入,也為年畫增加了更多嶺南文化氣息。
隨著時代變遷,佛山木版年畫曾一度發展凋敝,甚至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
1月18日,劉鐘萍帶領外國小朋友體驗佛山木版年畫。新華社發
“我就想一輩子干好一件事,既然選擇了就想多堅持一下。”2014年,劉鐘萍辭去導游工作,跟隨佛山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馮炳棠學習年畫制作。在她的記憶里,如何讓“非遺項目走進日常,見人見物見生活”,讓佛山木版年畫被大家用起來,是他們師徒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思考,劉鐘萍嘗試制作了“早睡早起”“脫單神器”“逢考必過”等多個年畫作品,把傳統年畫里的美好寓意,用年輕人的方法演繹了出來,受到市場青睞。“一旦把作品契合到現代人的需求,又找到能夠打動大家的點,這門手藝就會被重新喚醒,被大家用起來。一旦被大家用起來,它就會恢復生命力。”
除了將年輕人關注的主題融入年畫制作中,她還發起“讓非遺項目走到普通人身邊”的開放日活動,舉辦印制年畫祈福許愿的儀式活動,賦予傳統年畫更多“新潮”體驗。
圖為佛山木版年畫作品《金榜題名逢考必過》圖案。新華社記者 朱雨博 攝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春節申遺成功的現場,中方代表給各國代表贈送的紅包圖案,就是劉鐘萍創作的木版年畫《金榜題名逢考必過》。世界級的“露臉”,讓佛山木版年畫有了更多的知名度。“未來,我想把佛山年畫故事講到全世界。”劉鐘萍說。
策劃:令偉家
統籌:劉雅萱、王朝
記者:鄧瑞璇、潘禹杰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組圖:三國赤壁古戰場人氣旺
下一篇:
尋“味”中國年|廣東年味的“十二時辰”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的召開,對于加強咸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推動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該院將帶領醫院傳承人團隊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切實把《鎮氏風濕病馬...
創作新內容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有——傳統技法繪出現代風本報記者朱虹在天津霍慶有年畫博物館的畫室里,一排剛畫...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劉歡、余娜報道:4月15日,在市圖書館5樓報告廳,我市召開群眾文化和非遺工作會議。打磨舞臺藝術、...
記者劉念桂花樹下打桂花、茶園里采茶、公園內游玩健身、白鷺紛飛……日前,走進續恒雕刻工作室,一幅展現咸寧生態美、自然美...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田麗報道:“青磚茶是中國茶葉生產和貿易中的一個奇跡。”湖北科技學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
市文旅局要求,與會人員要開拓思路,搭建專班,嚴格標準,規范管理,加大對咸寧長篇敘事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系統和全...
該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不僅為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全縣的文化建設增添了亮麗的...
咸寧網訊通訊員徐浪、徐燕紅報道:揀豆、搓豆、蒸煮、燒爐、翻曬……24日,筆者來到通山縣楊芳林鄉,在吉利通豆制品廠,省級非...
”木雕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文化的載體,它們承載著古老的技藝,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別樣的光彩,讓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