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書寫了人民至上的嶄新篇章。
今天的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
這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的中國。
這是在14億多人口的國度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的溫暖的中國。
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百姓擁有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的美麗中國。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園”、綿延的健身步道讓城市賞心悅目,更健康、更宜居。
這是全體人民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同心協力,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的中國。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成就,一個個普通中國人、中國家庭奔向幸福生活的腳步,成為這場偉大革命最生動的注腳。
2012年,中國開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軍。當時,在邊遠的山鄉村寨還有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
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作出了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在中國大地徐徐展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項具體任務、336項改革舉措,而人民至上,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鮮明的底色;人民群眾,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深的牽掛。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如何幫助所有貧困人口盡快擺脫貧困?從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到革命老區江西井岡山,從“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涼山,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冒嚴寒、踏風雪、看真貧、問冷暖。
老百姓生活中有哪些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對好日子有哪些期待?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基層,察民生、看民情。
他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輾轉3個多小時,來到重慶的山村小學,看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問老師的工資待遇。走進黑龍江尚志市受災村民家中,叮囑地方黨委和政府,東北冬季來得早、時間長,要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在上海,習近平總書記了解外來務工人員住得是否安心。在北京看望還在工作的“快遞小哥”。他走進遼寧沈陽的社區老年餐廳,詢問飯菜價格貴不貴、社區服務好不好。在湖南常德的老城街道,囑托要傳承好傳統文化。在山東日照的陽光海岸綠道,指出要搞好生態環境,讓老百姓多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與人民心連著心。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
改革的目標宏偉而樸素,奔向的就是人民的好日子。
面對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攻堅戰,圍繞精準扶貧基本方略,建立脫貧攻堅責任制,健全扶貧考核評價體系,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制定嚴格規范透明的貧困縣退出標準程序核查辦法,保證脫貧質量和可持續性。一系列改革措施構建起了完善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紫云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一改變近1億人命運的時刻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
如今,全國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已經升級為防止返貧監測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信息系統,圍繞“精準”二字,改革繼續在發力。
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全面發力。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夯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就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祛疴治亂,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快打破戶籍壁壘、創新職稱評價機制、推動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一項項關乎每個百姓利益的急難愁盼都成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一項接著一項改,一年接著一年干。在改革的偉大進程中,14億多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改革發展的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不斷健全。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向中西部地區和群眾身邊擴容延伸,9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已覆蓋37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6400多萬套。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5分鐘生活圈”、老舊社區改造,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社區活動豐富多彩。
為了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必將激發出14億多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無堅不摧、無險不破。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偉大的歷史變革丨“中國之治”新境界
下一篇:
時政微視頻丨將改革進行到底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