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4專題 >> 聚焦2024湖北兩會 >> 兩會影像 >> 正文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實錄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24-01-31 15:19

一月三十日,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

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4年1月30日13:00

地點:洪山禮堂二號廳

主題: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主持人:黃勤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

嘉賓:

馬澤江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

熊 翔 省人大代表,恩施州利川市委副書記、市長

徐志新 省人大代表、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第一書記

焦春海 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劉松林 省政協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校長

謝清倫 省政協委員,省中小企業協會會長,盛隆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婷、曾雅青)1月30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圍繞“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6名代表委員講成績、謀發展、話落實。

共抓長江大保護,宜昌有目標、有規劃,更有行動和探索。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規”之地,近年來,宜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實現了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編制《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戰略規劃》,全市34個省控及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穩定達到100%,長江出境斷面總磷濃度較上年下降25%。投資增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八百里清江發源地利川,強力推進文旅避暑康養產業,走出綠色崛起新路子。2023年利川接待游客202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6億元,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避暑旅游優選地等稱號。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從1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重點貧困村,到2023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在推進品牌強省建設中,省政協廣泛組織動員,圍繞50多個專題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宣傳政策、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省政協認真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召開專項民主監督協商會,有關協商成果轉化為省委、省政府決策和工作舉措。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目標任務,企業家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為積極搶占新領域新賽道、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鍵詞

長江經濟帶發展

馬澤江:建典范城市 護一江清流

宜昌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規”之地。宜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實現了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

在治山理水中筑牢三峽屏障。制定《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戰略規劃》,明確剛性管控“底圖單元”和負面清單,形成“三級強管控、四級重實施、五級治末梢”機制。編制《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規劃》,持續推進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四水共治”。跨市州河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批經驗全國推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人居環境獎”。

在轉變理念中優化發展路徑。著力構建“核心主城+東部產業新區”空間形態和“雙中心五組團”城市布局,著力壯大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游“3+2”主導產業,投資增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在賽道轉換中放大比較優勢。加快傳統化工向現代化工新材料升級,搭建磷化工供應鏈平臺,在建、擬建億元以上新能源電池及材料類項目63個,建成新能源電池產能70GWh。去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平均每天開工4個、每兩天竣工3個,平均每兩周落戶1個50億級招商項目、每月落戶1個百億級項目。近三年,招商落戶項目中追投跟投占比達四分之一。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中,宜昌居全國地級市第4位。

下一步,宜昌將從培育清潔能源產業、優化能源供給結構、豐富拓展應用場景等產供銷三端協同發力,全產業鏈推進清潔能源之都建設,力爭到2025年,培育和引進新能源電池產值過百億龍頭企業10家左右,產業鏈上下游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關鍵詞

文旅融合

熊翔:融合新業態 更具“硒”引力

利川位于北緯30度黃金線上,憑借涼爽怡人的氣候,成為許多朋友遠方的“涼家”。2023年利川接待游客2029萬人次。

在推進文旅避暑康養產業過程中,利川立足“土、硒、茶、涼、綠”特色優勢,打造民俗文化、富硒養生、茶旅融合、避暑度假、生態觀光等多種體驗形式,不斷創新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居體驗。

從以下四個方面,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做美生態環境,與廣大游客共繪清江山水。實施了一批水安全項目,以清江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功創建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省級森林城市。

做特民族風情,與廣大游客共游土苗山鄉。在利川,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62.98%。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12項、不可移動文物264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5人。

做強避暑康養,與廣大游客共賞四季山色。推動5A級景區騰龍洞、4A級景區龍船水鄉等提檔升級,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1個、湖北旅游名鎮2個。依托地熱、冰雪資源,打造溫泉小鎮、齊岳山滑雪項目,逐漸豐富四季旅游業態。

做優配套服務,與廣大游客共享涼爽山城。每年夏季來利川避暑的“候鳥”游客達60萬人,平均旅居時長90天。我們始終以文旅融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游客提供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務,舉辦“候鳥人才”節,建立“候鳥人才”智庫,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引領廣大新老利川人共同締造、共建共享涼城利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兩會影像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