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潘潔)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報告顯示,75年來,從積貧積弱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1979年至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9%,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的增速水平。
新中國是在極其薄弱的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億元,1986年突破1萬億元,2000年突破10萬億元,2006年突破20萬億元,此后以每1至2年便突破一個十萬億元關口的速度發展,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人均GDP方面,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7007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0158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2023年達89358元,比1952年實際增長89倍,年均增長6.5%。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和劃分標準,2023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13400美元,已經由新中國成立初的低收入國家躍升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國際影響力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僅為1.7%,居世界第10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2023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1979年至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首位。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突破2000億!我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單”公布
下一篇:
總量連上臺階 結構優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經濟發展成就綜述
美國商務部29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繼今年第二季度創紀錄下跌31.4%以后,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
2020年是極不平凡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極不平凡的成績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中國成為全...
在市場經濟里,必須有嚴格的法律保護私有產權,讓人安心合法地掙錢,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障生產者的投入、努力和創新可以獲得...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黃張凱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研究員).
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和社會隔離措施的影響,巴西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經季節性調整后...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道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31日刊載題為《危機中“證券化”的贏家是中國和美國,輸家是歐洲》的報道...
23日,泰國財政部長阿空表示, 2021年泰國GDP預計增長4%。泰國政府將計劃投入1萬億泰銖(約合2169億人民幣)的貸款計劃,其中...
日本政府8日通過新的經濟刺激方案,規模為73.6萬億日元,其中財政支出為40萬億日元。據日經新聞社報道,追加刺激方案按照支出...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道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道稱, 2021年1...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近日發布《5G產業發展白皮書。隨著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以及5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