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所謂反“三”,就是打破思維定式、路徑依賴,既抓具體,又抓深入,遇事解題多想一層、深思一層、細謀一層,在“一件事”中抽絲破繭,為“一類事”尋找有效解法。
近日召開的全省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推進會明確要求,把“四下基層”的任務要求貫通落實到第二批主題教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各項重點措施之中,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取得更大實效。
第二批主題教育在群眾“家門口”開展,參加的單位和人員直面基層和群眾,同群眾的聯系更直接、更緊密,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更復雜、更具體。如何通過具體工作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取得更大實效?很重要的一點是,用活用好“四下基層”中蘊含的方法論,通過舉一反三,推動“解剖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拓展、延伸、強化。
舉一反三,前提是舉“一”。所謂舉“一”,就是從抓具體、具體抓做起,一地一策、一事一策,對癥下藥。解剖麻雀是有效方法,但麻雀不會自動飛來,直插基層、直奔一線,才能抓到具有典型性的麻雀。在福建寧德工作時,習近平同志曾專門組織調研并匯編了一本名為《滴水集》的典型材料。這本集子收集整理了當時寧德地區各領域的典型經驗例子,具體翔實的做法,成為寧德各地學習推廣的重要參考資料。比如,古田縣瑞巖小學創新探索教學方法的典型經驗得到推廣后,原本教育不算拔尖的該縣,教學成果大幅提升。這告訴我們,抓住麻雀,分析透徹、研究透徹、解剖透徹,才能習得方法、提升認識、推進工作。
舉一反三,關鍵在反“三”。所謂反“三”,就是打破思維定式、路徑依賴,既抓具體,又抓深入,遇事解題多想一層、深思一層、細謀一層,在“一件事”中抽絲破繭,為“一類事”尋找有效解法。《習近平在寧德》一書里,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比如,當年習近平同志提出下基層要會看“三面”:田面、人面和市面。田面,就是看田間地頭有什么莊稼,莊稼長得怎么樣;人面,就是看群眾的精神面貌;市面,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躍、物價高不高,等等。另一次,習近平同志又提到要“三看”,一看路面,二看屋面,三看桌面。進村先看村里道路是否平整干凈,村容村貌怎么樣;二看群眾住得怎么樣,家庭條件怎么樣;三是掀開桌罩看看老百姓吃什么。正是通過這些理念、方法,抓工作的實情得到了解、思路變得清晰。如今說到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等之所以被認為飽含歷史經驗啟示,就是因為它們扎根寧德現實,從對無數紛繁復雜的具體事情的破解之道,深入到了探尋一方水土的發展之道。
對湖北來說,我們要學習運用好“四下基層”工作方法,推廣落實好“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就要讓干部沉下去,讓群眾成為主體,在工作實踐中注重由點及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舉一反三、循序漸進,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推動主題教育落實見效,推動改革發展提質增效。(作者??湖北日報評論員)
編輯:何珊
上一篇:
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改造主觀世界
下一篇:
評論|緊盯不放抓落實
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5月27日,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召開機關黨員干部大會,動員部署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
要堅決杜絕“裝樣子”“擺架子”“一窩蜂”式的下基層,做到應下盡下、能下盡下,真正沉下去,確保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
要堅決杜絕“裝樣子”“擺架子”“一窩蜂”式的下基層,做到應下盡下、能下盡下,真正沉下去,確保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
近日,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
只有秉持“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的情懷,沉得下、融得進,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流、實打實服務,才能掌握...
只有秉持“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的情懷,沉得下、融得進,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流、實打實服務,才能掌握...
下基層一定要帶著感情、責任、政策和資源,推進一批民生實事項目,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防止“空口白牙”,真正讓老百...
下基層一定要帶著感情、責任、政策和資源,推進一批民生實事項目,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防止“空口白牙”,真正讓老百...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在開展下基層活動時,有些“厚此薄彼”:對經濟條件好、交通便利、工作干得好的地方情有獨鐘,對基礎薄弱...
連日來,赤壁市文旅局組織工作專班深入游泳池等經營場所,與經營業主會商解決“辦證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