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一場重要會議——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與以往相比,此次會議的名稱增加了“文化”二字,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會議用“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八個字對這一思想的重大意義作出總結。“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中國傳統哲學智慧,也具有豐富的現代意義?!绑w”指本體,即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價值觀念、優秀文化,亦指科學的思想理論;“用”指實踐。這八個字旨在將經義與治事有機結合,闡明了理論指導實踐的重大意義。即日起,《東湖評論》推出“明體達用 體用貫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專欄,陸續編發楚天網絡評論研究院專家來稿,學界、業界專家文章等,一起講好中國故事、書寫湖北精彩,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強調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好這一工作,湖北責任尤為重大,使命尤為光榮。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風煙含越鳥,舟楫控吳人?!碧幗瓭h朝宗之所,居東西南北之中,當四通八達之會,荊楚大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表明,湖北不僅是遠古人類文化演化地、長江文明重要發源地、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繁盛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而且是民間文化的沉積地、山水文化的靈秀地、南北文化的融合地。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荊楚文化有著很多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同的重要元素,具體而集中、鮮明而深刻地展示著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從建始人、鄖縣人到長陽人、黃龍洞人,從雞公山遺址到清江桅桿坪遺址,從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到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從屈家嶺文化早期稻作文明初創到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從商周時期銅綠山古礦冶到近現代漢冶萍聯合體,清晰書寫了荊楚文化突出的連續性;從楚滅權為縣首創縣制到武昌首義推翻帝制首創共和,從陸羽著《茶經》到李時珍修《本草》,從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到張之洞湖北新政,“締造多從江漢起”,充分體現了荊楚文化突出的創新性。從“土不過同”到“地方五千里”,“從我蠻夷,不與中國相號謚”到“撫有蠻夷,以屬華夏”,響亮表述了荊楚文化突出的統一性;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從荊州學派到蘄黃禪宗,生動彰顯了荊楚文化突出的包容性;從楚莊王倡導“止戈為武”到董必武在聯合國簽署憲章,高度例證了荊楚文化突出的和平性。與此同時,荊楚文化在漫長的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崇尚自然、浪漫奔放、兼容并蓄、趨時拓新、敢為人先的文化性格,鑄就了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一鳴驚人的創新意識、上善若水的和諧理念、九死未悔的愛國情懷、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的精神標識,具有特殊的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在中華文化璀璨星空中地位顯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這是對荊楚文化的精辟闡釋和高度評價,更是對荊楚兒女應當更好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殷殷囑托和深切厚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文化在振奮民族精神、維系國家認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的重構、走向更光明前景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中華兒女責無旁貸。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對于湖北而言,博大精深、驚采絕艷的荊楚文化是一座文化創新的寶藏,深耕于此,久久為功,綿延荊楚文脈,傳承好、發展好荊楚文化,就是在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力量。
為此,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做好荊楚文化的研究宣傳闡釋,加強荊楚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利用,加強荊楚文化的交流合作傳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文化傳承發展保障機制,激發全省人民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推動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為奮進新征程、建設先行區注入強大精神力量,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貢獻更多的湖北智慧和力量。
稿源:荊楚網
作者:陳紹輝(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所所長、副研究員?。?/p>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三個事關”中牢牢把握極端重要的工作
下一篇:
人民日報評論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劉斌是良渚古城的發現者、發掘主持人,崔勇則是中國第一代水下考古隊員、南海I號考古發掘領隊……這10位學者將考古報告中的地...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基于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作者:楊共樂(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張明(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人類文明...
繪畫藝術,不僅是以線條、色彩、構圖等藝術手法,表達畫家情感的藝術創作,亦是反映文明進程的重要載體。
這是一本田野考察片段的記錄,帶你回到傳統的春種、夏耕、秋收、冬藏,從中重拾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激發傳統造物在民眾生活...
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充分吸收其中...
(作者:蔣樂平,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跨湖橋文化和上山文化主要發現者、發掘者).
內容提要: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提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
數字媒體互動裝置“時空中轉站”古琴交互體驗“高山流水”主辦方供圖站在大屏幕前左右移動,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