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全市上下堅持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聚焦營商環境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實行評價指標“指標長”制,持續落實“六個一”機制,對標先進,綜合施策。目前,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做得怎么樣呢?
8月25日上午,我市舉行三場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各縣(市、區)、高新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紛紛“亮相”談優化營商環境亮點工作和全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圍繞“減”字
讓服務提質加速
發布會上,各個部門談的最多的就是一個“減”字。今年為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讓服務再加速。各部門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用“減法”換“加法”,優化辦理流程,整合政務資源、融合線上線下、創新辦理手段等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場地減法方面,打造市區一體化服務平臺方面,集中整合市、區五個辦事大廳,可辦理3342項業務,實現“應進盡進”,咸寧市民進“一扇門”辦所有事,有效降低時間和空間成本;設置不動產登記+水電氣視網“五網”一體化過戶聯辦、工程建設領域審批、商事登記、辦稅等業務綜窗,推動跨層級全科受理。
在權力減法方面,政務服務“四減”成效顯著。包括:減時限,開展“清、減、降”活動,時限壓減率提升到86.07%,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減流程,通過一事聯辦,將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減少。減材料,實現了560個事項從電子證照庫直接進行材料獲取,硬減材料比例為5.3%,超省定5%目標;減跑動,全市打造“24小時不打烊”政務自助服務體系,豐富了“就近辦、跨域辦”服務形式。
在流程減法方面,全省首推不動產登記+水電氣視網“五網”一體化過戶聯辦。將19項資料壓減到2項,原需經8個部門25個工作日跑6次才能辦完的事情,如今僅1個部門跑1次當日即可辦結;推進不動產登記“無紙化、零提交”工作,實現增量房、存量房業務“交房即辦證”,惠及全市8萬余人次;推進“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目前,我市已發放綜合許可證14個行業的511張。
圍繞“解”字
全力助企紓困解難
聚焦企業之難、企業之需、企業之盼,助企紓困解難。今年,按照領導帶頭、黨員包保要求,年初全市上下分層次分階段開展“遍訪企業解難題”活動,并將其與后續全省開展的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和“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結合起來,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走出機關、走入企業、走向基層、走近群眾。
通過訪實情、出良招、紓困難,實現了干部服務前移、工作陣地下移。初步統計,全市共走訪“四上”企業1361家;梳理反映問題及訴求890個,其他意見和建議597個,提出解決措施600個;市直黨員干部遍訪企業解難題活動”將市場主體按照行業類別劃分,分解到4997名黨員干部包保,目前已完成企業走訪20304家,梳理反映問題3073個,已解決1452個。
同時,通過創新開展“一把手聽民聲”“早茶匯”、民營企業座談會等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企業建設落地、投產經營、招工攬才、稅收返還、市場推廣等多方面問題,為企業紓困解難。據統計,2022年民營企業座談會累計反映問題65個,已推動解決25個,余下40個問題仍在推進解決中。
圍繞“惠”字
落實惠企惠民政策
今年,我市在國家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省貫徹落實中央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工作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政策,結合咸寧實際,制定咸寧工作清單,細化貫徹落實措施,明確責任分工,推動工作落實。
在“免申即享”改革實施方案中,發布首批政策清單,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免予申報、直接享受,以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更高效率落實惠企惠民政策。咸寧首批納入“免申即享”政策項目共44個,第二批共27個。目前已兌付1312萬元,惠及88戶企業。
此外,全市銀行機構共辦理個人延期還本付息業務380筆、本息金額合計1.96億元。全市有貸款普惠小微達46968戶,較年初增加5563戶。累計為2366戶制造業企業緩繳稅款6.91億元;落實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六稅兩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0.96億元,惠及納稅人3萬戶;辦理留抵退稅22.34億元;全面落實財產行為稅“十稅合一”綜合申報、精簡申報表單,減少申報次數,全市2.1萬戶納稅人通過合并申報繳納稅款45億元。
全市還持續推進“助企補鏈”行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深化“銀稅互動”,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制度,優化委托金融機構辦理的業務類型等等。截至目前,全市已為720戶(次)小微企業發放納稅信用貸款10.75億元,市本級辦理抵押登記3811筆,抵押金額74.56億元,全市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53宗,面積1837.75畝。
圍繞“法”字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按照省、市各級關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系列部署要求,我市司法、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也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立足職能,主動擔當,創新作為,有力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了企業發展。
其中,市司法局在全市行政執法領域建立行政處罰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首次輕微違法免予處罰“四張清單”,涵蓋635項行政處罰事項。實施以來,累計為企業減免金額1639萬元;將農民工法律援助站、人民調解中心向開發區延伸,深入開展“平安咸寧全域提升”活動,打通涉企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來,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5653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462件,有力維護企業和企業員工合法權益。
全市公安機關依托“民警訪聯企業”“平安咸寧全域提升”等活動,組建26個工作組,全警下沉一線,點對點聯系,面對面服務,對口訪聯企業、項目工地、商場店鋪8467家,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案件線索收集、預警提示和安全防范宣傳活動,排查涉企矛盾糾紛2762起。
全市檢察機關建立辦理涉市場主體案件“綠色通道”。對涉市場主體案件從受理環節開始進行標注,做到快速流轉、優先辦理、重點監督。上線運行律師互聯網閱卷系統,推動律師閱卷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有效保障了涉市場主體案件中律師執業權利和當事人訴訟權利。
市中級人民法院結合省法院、咸寧市營商辦的各項文件精神,印發了《關于在全市法院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深化年”活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從深化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提升司法效率、提升審判質量、加強破產審判機制改革等方面確定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35條舉措。
圍繞“新”字
解決項目驗收難題
發布會上,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傳清介紹說,在解決項目驗收難問題上,今年住建部門有了4個方面的創新。首先構建了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一方面,項目在取得施工許可后,第一時間把項目信息推送給相關監管及驗收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主動上門做好服務,就驗收工作進行技術指導,避免企業“走彎路”。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工程建設項目尤其是住宅項目驗收事項的全面把關,明確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網絡等市政公用服務設施接入事項必須在驗收前達到接入條件,明確房地產項目物業承接核驗、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移交事項由各職能部門在聯合驗收環節一并核實把關,堅決避免因小區配套設施建設不到位而引發矛盾問題,切實從源頭上保障群眾利益。
其次,實行“限時辦結+分段分時相結合”的模式,由申請企業自主確定采取“同一時間集中聯合驗收”或“分時分段驗收”模式,聯合驗收形式更加靈活,更加便利企業。
此外,創新實行“驗收即備案”。對于已順利通過聯合驗收的項目,由聯合驗收綜合窗口根據各職能部門反饋的驗收意見單及相關認可文書,直接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企業無須再次提交竣工驗收備案申請,進一步精簡流程、材料,降低企業成本。
最后一個方面的創新是我市工程項目審批工作中首創提出“超時默認”機制。如果相關主管部門存在辦件“超時”情況,聯合驗收綜合窗口直接默認超時部門的意見為“通過”,并辦理后續相關手續,相關法律責任由辦理超時的主管部門承擔,從根本上杜絕辦件超時問題。(葛利利)
編輯:hushaopeng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二百八十八號)《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集中修改部分省本級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日前,市政府辦印發《咸寧市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實施方案》,第一批納入咸寧市“免申即享”政策清單項目44個,符合...
各項政策主管部門收到“免申即享”事項文件后,要迅速開展審核工作,收集兌付相關信息、在5個工作日內將資金直接撥付至企業或...
各項政策主管部門收到“免申即享”事項文件后,要迅速開展審核工作,收集兌付相關信息、在5個工作日內將資金直接撥付至企業或...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令第5號《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室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3...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的通知》,要求規范網絡文學行業秩序,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引導...
3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其官網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例如,其中擬對保護未成年人的措施加以...
2022年咸寧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享受優惠政策審核表中共咸寧市委組織部咸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2年4月2日來源:中共咸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周榮華報道:3月17日,我市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召開今年第一次會議。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繼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服務質效,贏得各方認可,獲得豐厚回報:大項目、好項目競相落戶,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