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梯田層層疊疊,田間架滿吊瓜棚。遠遠看去,像是給大地披上了毛毯……日前,記者走進崇陽縣路口鎮金沙片區時,被這里的吊瓜產業所震撼。
“種植吊瓜,是我們向拋荒田地要效益走出的重要一步!”柳林村村干部馬偉兵說。
柳林村位于大山深處,由于田地少,野豬猖獗,山沖叉尾農田收益很低。針對這種現狀,路口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導村民們改種吊瓜。
“一畝地純收入4000至6000元,比種植傳統作物收益翻了好幾番。”馬偉兵說,如今,該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吊瓜,全村找不出半塊閑置田地。
路口境內多山,除了金沙山區外,還有雨山、白羊山等崇陽名山。如何讓美麗生態成為致富一方百姓的“金飯碗”?近年來,該鎮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蹚出了“六個一萬”的發展新路。
在金沙山區試種的吊瓜,如今已發展到下巖、白羊、團山、棠棣等多村,面積超過了15000畝,吊瓜子遠銷江浙一帶供不應求,年創收超4500萬元。
金沙山區有楠竹面積3萬畝,儲量962萬株。當地家家有使用竹籃、竹筐等楠竹制品的習俗。該鎮領導班子通過實地考察、專家指導、市場調研后,將楠竹產業作為該鎮“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產業發展的重點,并將楠竹撫育及深加工項目與金沙田園綜合體聯合發展,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路線。
雨山片區是我省唯一的石漠公園所在地。從2017年起,那里引進博瀚香榧康養產業園項目,產業園主要位于境內的雨山、高耀兩村,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包含游客接待中心、技術培訓中心、農家樂、民宿、加工車間和萬畝香榧種植示范園。
昔日長滿雜草的白羊山,如今,已由鎮村兩級引導崇陽縣超成種植專業合作社栽種油茶,發展已超10000畝。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離不開做好特色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除了萬畝吊瓜、萬畝楠竹、萬畝香榧、萬畝油茶外,我們還有萬畝中藥材和萬頭生豬。”鎮黨委書記王京華介紹。
該鎮還按照“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鎮22個村發展黃精、白芨、射干、石菖蒲等中藥材種植。與正大集團合作力度,在廂所、橋邊等村新建8座5000頭生豬產出規模的大型豬場,生豬年產量達到40000頭,為地區性生豬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馬麗婭)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赤壁中伙鋪鎮常態化開展鎮區秩序整治
眼下,吊瓜又開始掛果了,徐育文也隨著進入“臨戰狀態”。只是經過現場破碎和籽皮分離,機器還存在一些小毛病:籽皮分離不干...
近年來,崇陽縣路口鎮高田村以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帶動村民就業...
19日,寒氣襲人,崇陽縣青山鎮冷水港小區卻暖意融融,76戶搬遷戶迎來新年首份“大禮包”——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演出正在進行...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陶然、黃振宇報道:7日,在宗陽印刷公司內,10天前耗資20萬元引進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陶然、黃振宇報道:7日,在宗陽印刷公司內,10天前耗資20萬元引進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
38℃,39℃,40℃……7月下旬以來,咸寧進入“燒烤”模式,不斷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10千伏七星線橋邊臺區嚴重超...
17日,指著農村項目分布圖,崇陽縣農辦負責人汪為民介紹,千方百計跑“部”進京、跑省廳,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目的是為農村基...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王新華報道:“如今這里綠草如茵、植物相映成趣,但在兩年前,這里還是地勢低洼的棚...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王晶、黃林峰報道:16日,在崇陽縣坤旺農業科技園,林木基地、花卉基地、水果基地林...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通訊員汪光敏、胡志良報道:昨日,記者獲悉,在工業制約因素增多、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