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2專題 >> 咸寧,奔跑每一天 >> 精彩亮點 >> 正文

讓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 —— 看通山如何以林長制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2-03-23 09:00

全縣林業用地占國土面積81.4%;森林覆蓋率高達66.51%……

這是綠色通山的硬實力。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首個碳交易試點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支持創建縣……

這是山城通山的金名片。

那么,這硬實力和金名片背后有何秘密?通山一位“老林業”說:“是林長制推動了林業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

精心“護綠”筑屏障

3月3日一大早,通山縣楊芳林鄉高橋頭村護林員謝昌新,在家匆匆吃過早飯,立即向著大城山出發,開始一天的巡林工作。

一把柴刀,一個喇叭,一個水壺,這是他的護林裝備。

清晨的山路霧氣彌漫,但毫不妨礙謝昌新觀察巡查。他輕車熟路地走在山間小道,沿著連片的林場巡邏,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我一天巡查兩次,來回差不多要走15里路。”謝昌新說,除了日常巡山,在有村民居住的地方,還會拿起小喇叭,宣傳護林防火知識。

就在同一時段,通山縣大畈鎮護林防火微信群里,各種消息閃爍不停。100多名護林員,紛紛將自己巡山的視頻上傳到微信群里。

建立這個護林微信群的人是大畈鎮鎮級副林長阮緒立。每天一大早,他就會在群里督促大家“出工”。

“我們這個群不僅有林長和護林員,還有監管員和警員。”阮緒立說,微信群的建立,便于督促大家落實巡林工作,還可以讓護林員在第一時間將案情或災情圖片、視頻上傳,而監管員和警員可以據此及時研判、及時處置。

在林長制的推動下,通山織就管綠護綠的“天羅地網”,每一座山,每一片林,都有幾個具體的責任人。

該縣共設三級林長923人,其中縣級總林長2名、副總林長19名、縣級林長17名;鄉鎮級林長192名;村級林長693名。全縣各鄉鎮“一長三員”即林長+森林監管員+專職護林員+警員,網格化平臺已初步建成。

同時,推行“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構建各司其職、部門協同、法律監督、源頭治理的長效機制,推動形成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合力。

今年初,該縣將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納入全縣57個重點改革項目之一。縣里組建6個專班,對全縣各鄉鎮、林場推行林長制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對督導發現的問題,現場安排督辦整改,將林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做到守住山、看住林、管住火。

為提高護林智慧化程度,該縣12個鄉鎮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建立了護林防火微信群。

精心“護綠”筑屏障。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有林場范圍連續多年沒有發生火警火災。

精準“增綠”固底色

近觀,綠樹成蔭,花木成景;遠眺,竹海松濤,滿山蔥翠。驅車行駛在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通山縣楊芳林鄉路段,沿途美景賞心悅目。

順路來到楊芳林鄉高橋頭村芳林灣,仿佛進了一個江南小園林。

芳林灣鄉村振興項目包括河道整治、沿河房屋立面改造、古廊橋復古修葺,并在幕阜山公路沿岸、河岸修建步行道、親水平臺、景觀帶、休閑廣場,栽植了銀杏、香樟、桂花、風景竹等苗木1000余棵,鋪設草皮2000余平方米。

楊芳林鄉副鄉長夏勇介紹,近年來,楊芳林鄉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大力推進幕阜山旅游公路通道綠化,共計綠化公路205公里,形成了春賞櫻花、石楠,夏看紫薇、荷花,秋冬丹桂飄香的美麗畫廊。 

近年來,在林長制的推動下,通山縣精準做好“增綠”文章,持續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推動植樹造林從綠化走向美化,從造林走向造景。

在“廣造林”方面,該縣以“無山不綠、無水不清、無路不蔭、無村不美”為目標,采取“造、封、改、退”等多項措施,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綠化美化。去年以來,完成新造林2.3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退化林修復1.5萬畝、鄉村通道綠化0.6萬畝、中幼林撫育21萬畝,完成林木種苗培育2456萬株。

在“精造景”方面,該縣結合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推動鄉村綠化美化與旅游景觀景點打造相結合,大力營造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景觀林。去年以來,全縣187個村完成綠化苗木栽植55余萬株、苗木補植3萬株。先后爭創省級綠色示范鄉村53個、國家森林鄉村8個、鄉村振興示范點18個,鄉村生態觀光基地65處。其中大幕山林場獲評“中國森林康養林場”,南林石門村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洪港西坑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大畈鎮榮獲省級旅游名鎮。

該縣還編制《通山縣門戶綠化規劃》,重點圍繞“大廣”“杭瑞”“咸通”三條高速公路以及106、316兩條國道,大力建設生態廊道。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完成門戶造林綠化33萬畝、綠化里程957.44公里。

精細“用綠”增效益

記者來到通山縣黃金尖林場時,十幾位村民正在杉樹林里栽植油茶苗。

“正在移栽的是紅花油茶,它不同于普通油茶,既可以當景觀,也可以摘果榨油。”黃金尖林場廠長梅海林說,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黃金尖林場與省農科院簽訂合同,由省農科院提供技術與種苗,林場提供土地與人工,共同種植紅花油茶。

“40畝紅花油茶還處于試驗階段,預計這個月種完;那邊的山林里,320畝黃精已全部種完。”梅海林笑著說,黃精畝產量在500斤左右,畝產值過萬元。

同日,記者沿著陡峭的山坡拾級而上,來到通山縣大畈鎮杉木園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一處山頂建筑,萬畝油茶基地盡收眼底,蔚為壯觀。

“以前這里都是荒山,如今成了綠色銀行,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還帶富一方百姓。”同行的大畈鎮林業站站長郭幫雄說。該基地種植面積達10000畝,吸引了周邊216戶村民參社入股。2013年至今,合作社每年僅支付當地農民土地流轉金就有20多萬元,而且每年拿出部分利潤給社員分紅。

近幾年來,通山縣以爭創“兩山”轉化示范縣為契機,堅持“興產業”與“促增收”相結合,努力創造更多“綠色財富”。

該縣把精細“用綠”增效益作為林長制的考核目標之一,要求各級林長積極帶領和扶持群眾發展林業經濟。

在林長制推動下,該縣大力推動林業產業由單一種植轉向精深加工。如枇杷產業,不僅引進廣州八福康,承包3000畝荒山種植枇杷等經濟樹種,開發枇杷膏、枇杷酒等產品,還同步引導廣東華星集團研發枇杷飲料,實現了枇杷產品的的轉型升級。

該縣搶抓全國首個碳交易試點縣機遇,大力發展竹碳匯產業,只要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就能變現。據測算,一旦碳匯項目全部進入市場交易,該縣每年僅憑“賣空氣”可獲收益1400余萬元,全縣10余萬農戶可從中受益。

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依托九宮山、大幕山、太陽山等優質生態資源,全縣大力推進林業與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森林人家、采摘園200多個,建成大幕山“中國森林康養林場”1個,讓5000多戶群眾融入綠色產業鏈條增收致富。

如今,綠水青山已然成為幾十萬通山人民的“幸福靠山”!(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昌爐 焦姣 特約記者 孔帆升 徐大發)


編輯:hefan

上一篇: 嘉魚谷神科技公司培育優良種子?服務鄉村振興
下一篇: 穩健開局起步快跑 咸寧前兩月經濟“穩中向好”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