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2專題 >> 下基層 察民情 解民憂 暖民心 >> 動態 >> 正文

匯聚民智 激發民力 ——咸寧市以共同締造賦能基層治理綜述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4-03-05 15:17

2月20日,濃濃年味還未散去,在嘉魚縣高鐵嶺鎮楊山村大屋杜家自然灣的通組路上,一行熾烈的燈光,點綴了一場寒雨,溫暖了居民的心。

去年初,該村群眾在“共同締造”的指引下,積極投工投勞、捐款捐物,“眾籌”安裝60盞路燈,讓2公里的回家路不再“漫長”。

匯聚民智,激發民力,是我市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真實寫照。

2022年,在省委、市委的號召下,全市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2023年,我市通過“共同締造”辦成了一批好事實事,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構建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從“你講我聽”到“共謀共議”

咸安區雙溪橋鎮高鋪村位于大廣高速和蘄嘉高速的重要節點,往來貨運司機為省錢省時,多選擇穿村而過。

人流密集,讓高鋪呈現出“小集鎮”的樣貌,200米長的高鋪街上有27家商戶,過去為了方便經營,大家搭起各式篷房,久而久之,道路空間被擠占,既不美觀,也不安全。

在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咸安區聽到了群眾呼聲:“道路要拓寬,環境要改善,安全要保障。”

拆除違建,拓寬道路勢在必行,但“蠻干”“硬干”顯然不可取。群眾的事,還得群眾自己辦。“共同締造”成為破題之道。

當地派出村民代表赴外地參觀考察,制作設計效果圖,通過微信群、抖音號等方式廣為傳播。最后召開屋場夜話征求大家意見。

一步一步,喚起了村民“決策共謀”的參與熱情。

大家不等不靠,出資出力,主動拆掉違建,爭當“監理員”“施工員”,讓過去逼仄的街道煥然一新。

去年6月完工的市人民廣場改造項目,也是聽民意、集眾智的生動實踐。

在項目啟動前,市城發集團充分了解群眾需求,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從“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三個維度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將市民的合理建議一一落實到位。煥然一新的市人民廣場,游人絡繹不絕,群眾紛紛叫好。

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過去一年,全市黨員干部帶著政策、資源、感情下沉走訪,變“干部講、群眾聽”為“大家講、共同議”,通過“村灣夜話”“屋場會”“圓桌會”等形式,深入群眾問需問計。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全年召開各類群眾議事活動近萬場,在一場場議事活動中,議出“民聲”為“民生”。

從“單向治理”到“共同奔赴”

如今,單從視覺觀感上,就能看到共同締造為城鄉面貌帶來的巨大變化。

在通城縣井堂村,屋舍儼然,阡陌縱橫,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一幅和諧恬淡的美麗鄉村畫卷,再也不復村民口中“家禽到處跑、垃圾隨意堆,滿地泥濘、污水橫流”的景象。

在崇陽縣白霓村,多年的危舊房屋、垃圾場、黑臭水溝被整飭干凈,群眾還捐資捐物、籌工籌勞,修路、挖渠,建起了停車場和文化廣場,村容村貌發生巨變。

外在變化的背后,其實是治理方式的巨大轉變。我市通過健全村(社區)黨組織、村灣(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架構組織體系,用各類“接地氣”的機制塑形鑄魂,最大限度動員各方力量實現“長久立”。

在此期間,“紅色管家”“紅色驛站”“幸福商圈”等各類創新舉措接連實施。過去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攬的單向治理,變成了政府、社會、群眾共同出力。

咸安區官埠橋鎮泉湖村按村民投入,統計“共同締造”積分。在該村年底舉行的“年終積分兌換”活動上,57戶村民拿著積分到指定副食店換取商品,樂得合不攏嘴。讓有德者有“得”,成為群眾一年來共同努力的最真實寫照。

赤壁市中伙鋪鎮安豐村請來省“三師”技術服務團隊,借運營師、鄉村規劃師、建筑師以及大學生志愿者的力量,培育2個村民自治組織,動員當地村民投工投勞,捐贈資金、物資、空閑土地、破舊房屋,從更加專業化的視角,共建美好家園。

過去一年,我市大力實施紅色根須工程,在城鄉全覆蓋建立村灣、小區黨支部3775個,推行“十戶共治”,推選中心戶5.1萬余戶,覆蓋群眾62.5萬余戶,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同步建立起覆蓋城鄉的調解委員會、志愿服務隊、村灣理事會、監督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8300余個,將每一位群眾都納入自治體系之中,構建起基層治理共同體。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過去一年,全市共有978個共同締造點扎實推進,以共同締造機制發動群眾共辦實事項目652個,縱貫城鄉的共同締造,呈現出由點及面的磅礴生機。

一法通,萬法通。從試點推進到全面開花,共同締造的應用場景還在延伸。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統龐大、過程復雜、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需要全市各方面通力合作和市民積極參與。

共同締造為營造“人人關心創文、人人參與創文”的良好局面,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提出了“最優解”。

在市主城區,永安街道文明實踐積分“幸福商圈”通過發動市場主體和社區居民共建共治,發放文明實踐積分兌換券,居民可根據積分,在“幸福商圈”內的愛心商家享受價格優惠等服務,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參與”的種子在生根發芽,“共建”的意識開枝散葉。

在去年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日當天,市、區153家單位參與,開展各類活動191場次,帶動近4萬名群眾參與其中。溫泉街道十六潭社區負責人感慨:“越來越多居民從幕后走到臺前,由旁觀者變為行動者。”

共同締造還在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大放異彩。

咸安區宏宇小區通過黨建引領,挖掘熱心退休老干部,帶頭出資籌款、扶弱幫困、調解矛盾,實現了小區自治。

通山縣濱河苑小區引導居民自籌資金21萬元,全部用于小區設施改造、管理維護等,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我市創新推行“政府主改 居民自改”模式,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改善小區房前屋后環境、公共設施配套等實事項目建設。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專業社工、志愿者等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增強共建合力。

在此期間,人力資源、專業資源、組織資源在社區層面整合。去年,全市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03個,近年改造完成的476個老舊小區,均實現了“紅色物業”“垃圾分類”全覆蓋。

記者 吳文謹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外塑顏值 內修氣質 通城:以共同締造理念推動城市更新
下一篇: 蹚出“共同締造”新路子 ——市婦聯創新實施“五子”工作法綜述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