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走進通城縣石南鎮楊山村青背屋場,房前屋后花草掩映,農家小院亮麗整潔,瀝青路面寬闊平坦,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以前,這里路面坑洼,環境衛生較差。通過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整個屋場煥然一新。”村民胡炳南說。
青背屋場有村民81戶286人,因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衛生差、缺乏文化活動場所,村民頗有微詞。
今年2月,青背屋場被選為“共同締造”示范點。該村通過黨建引領,大力改善屋場的環境面貌。
村“兩委”通過入戶走訪、召開屋場會等方式,發動黨員干部和村民投工投勞,對屋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改造升級,鼓勵村民自發拆除老舊房屋,對自家庭院進行整修,形成風格統一、干凈整潔的村灣格局。
閑置危舊瓦房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嚴重影響人居環境。60多歲的老黨員黎和平積極響應,帶頭拆除自家危舊房屋。
“我是一名老黨員,應該以身作則,我帶頭拆!”在黎和平的示范帶動下,屋場3處危房順利拆除。
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楊山村堅持“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組織村民外出實地參觀學習,拓展村民對屋場建設方向的新思路;成立石南鎮青背屋場黨支部,由黨員中心戶帶頭輻射屋場全體村民,充分利用“五共”理念,最大限度激發村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產業發展是“共同締造”的關鍵支撐。楊山村在大力推進“共同締造”示范點建設的同時,充分整合資源,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將通往屋場的主干道“牌花線”進行改造刷黑,打造出一條長約1000米的產業大道。
如今,道路沿線建起了110余畝的輪種基地,主要種植優質稻與中藥材,吸納40余戶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胡陽志是石南鎮引進的黨員種植大戶,他返鄉成立了通城縣美麗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種植元胡等中藥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元胡是大宗常用中藥之一,球形塊莖可入藥。”胡陽志說,元胡種植周期短,一季采收后,接著種植優質稻,實行“元胡-優質稻”輪種模式,既節約土地資源,也能提高經濟效益。
元胡的果實根莖易碎,收獲期需要大量人工采摘。楊山村積極動員村民,安排近10戶脫貧戶加入采摘隊伍,平均每戶可增收1000余元。
村黨總支書記胡大芳表示,楊山村將繼續圍繞產業發展,因村施策、合理規劃,利用好村級資源稟賦,實現集體增收、資源增效,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發展紅利。
本報記者 李嘉 通訊員 李索 廖妍君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嘉魚 零工微站搭建就業平臺
下一篇:
嘉魚83個“紅色驛站”建成開放
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如果在農村隨處看到閑置荒蕪的土地、抹牌賭博的村民,會怎么做?胡盛與記者講起了投資中藥材的緣由與動...
茶葉、油茶種植既不能占用基本農田,又不能毀壞林地,高山石漠化地區成本又太高),發展中藥材不受基本農田和生態公益林等條...
中醫藥不僅能治百病,而且許多中藥材具有藥食同源的屬性,可用于膳食,調養身體,治未病。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示范帶,加...
11日,走進崇陽縣銅鐘鄉清水村聚草康“七彩藥王谷”基地,一壟壟長勢喜人的中藥材苗,吐著綠油油的芽苗。
藥姑山管委會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中藥材產業的服務和指導,不斷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提升中藥材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全面推進...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姜明助、特約記者劉健平報道:連日來,通城大坪鄉來蘇村菊花種植基地老板胡來龍心里樂開了花:烘...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程昌宗、通訊員周紅松報道:11月3日,位于通城縣馬港鎮金山村的裕豐生態農業種植合作社基地里, 5...
咸寧網訊(記者徐浪?通訊員吳鵬)9月20日,在五里鎮尖山村,只見油茶產業基地的每一株油茶充滿生機,而另一側,是前不久剛播...
與此同時,串聯銅鐘村“柿子部落”、大嶺村萬畝櫻花度假區等景區打造一條精品鄉村旅游路線,實施“農業+旅游+賽事+民宿+...
“冬瓜嶺上種冬瓜,樂得村民笑哈哈。冬瓜嶺中藥材基地于今年3月份建成,因中藥材長勢慢,收益時間最少需要三至四年,為充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