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代表、潛江市委書記向斌。
潛江日報 供圖
長飛潛江公司生產車間。
潛江日報 供圖
水鄉園林城市潛江。
潛江市委宣傳部 供圖
潛江是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湖北“兩圈兩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素有“曹禺故里、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作為武漢城市圈西翼門戶,潛江在武漢城市圈中如何定位?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潛江又將如何擔當作為?1月23日,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記者聯合對湖北省人大代表、潛江市委書記向斌進行了專訪。
記者: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加快形成“強核、壯圈、帶群”多點支撐、多極發力的格局。推動城市圈(群)協同發展。潛江市在武漢城市圈的總體定位是什么?
向斌:省政府工作報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對實施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動員,為我們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潛江將牢固樹立“九市就是一城”理念,與圈內城市一道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共享發展機遇、發展要素、發展紅利,切實以小板塊實現大發展。
我們立足小板塊,錨定大目標。牢記省委、省政府對潛江“勇當標桿”的重要要求,召開市第九次黨代會,立足自身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明確提出“沖刺五十強、建設新潛江”的奮斗目標,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鍛造高素質隊伍上當先鋒、打頭陣,奮力建設更強實力、更加美麗、更具幸福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潛江,切實以一域出彩為全省增光添彩。潛江位列2021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87位,已連續三年實現進位。
記者:省委提出,要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動武漢城市圈規劃、建設、管理,要堅持“全域一張圖、全局一盤棋”。潛江市在“規劃同編”上有哪些作為和打算?
向斌:我們將當好小伙伴,融入大協同。堅持同城化、協同化發展理念,站在武漢城市圈看潛江、謀潛江、定位潛江,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對接,主動融入編規劃、積極協同謀項目、立足同城搞建設、擴大開放促發展,大力推進同城化三年行動計劃,謀劃實施一批同城化交通、同城化產業、同城化項目,深度參與武漢城市圈產業鏈、供應鏈、資本鏈、人才鏈、創新鏈。
記者:省委提出,要形成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城市圈、在全省,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在全省,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在全省的產業發展格局。潛江市在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向斌:我們做強小支點,撬動大產業。深入對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突出特色,放大優勢,在全省小龍蝦產業發展上當“主角”,大力推進潛江龍蝦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小龍蝦千億特色產業,“潛江龍蝦”品牌價值達251.8億元,始終保持全省全國領先地位;在服務全省“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上當“主力”,向武漢追“光”,與武漢同“芯”,加快推進以晶瑞微電子、鼎龍半導體、北旭電子等項目為重點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培育上下游配套的良好產業生態,建設國家級化工示范園區;在全省全域旅游發展上當“主場”,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加強跨區域宣傳營銷合作,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博湖北館、星期8生態農業公園等景區景點已加入“武漢城市圈旅游年卡”。
記者:省委提出,要做強“硬聯通”、做優“軟聯通”,通過各市交通、物流、信息、能源、基礎設施等網絡的高度耦合,推動形成城市圈內部循環暢通的“大動脈”,讓城市圈“有血有肉、強筋壯骨”。潛江市在軟硬聯通方面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向斌:建設小樞紐,推進大聯通。充分發揮潛江作為武漢城市圈西部門戶、緊鄰“宜荊荊恩”城市群的區位優勢,圍繞融入武漢城市圈一小時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拓展鐵路網、貫通航道網、加密公路網、聯通航空網、構建管道網,謀劃建設武漢至潛江城際鐵路、漢江平原貨運鐵路西延、澤口港區綜合碼頭、漢宜高速潛江東互通、潛江至荊州沙市機場一級公路、監利至潛江輸油管道、中國蝦谷物流園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鐵水公空管”無縫銜接、內聯外暢、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將潛江打造成為武漢城市圈對接“宜荊荊恩”城市群發展的“橋頭堡”、全省“一主兩翼”聯動發展的重要橋梁。
記者:省委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圈教育、醫療、社保、公積金等公共服務同城化,在“民生同保”上實現更大突破,讓城市圈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同城化帶來的便利性,有更強獲得感。目前,潛江市在“民生同保”上給群眾帶來哪些便利?
向斌:聚力小切口,共享大幸福。落實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務“九同”工程,推動武漢優質資源向潛江延伸,讓潛江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積極向武漢借智,加強與武漢工程大學、湖北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進電子半導體材料分析檢測中心、綠色化工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建設,實現人才培養在武漢、創新創業在潛江,科技研發在武漢、成果轉化在潛江。搭乘武漢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順風車”,開辟“武漢云·潛江域”,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一網通辦”,實現公共管理、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空間地理等領域信息同城化。
記者:下一步,潛江將如何優化發展環境,加速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向斌:營造小氣候,釋放大引力。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弘揚“店小二”精神,深入開展遍訪企業行動,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堅持有信必諾、有諾必踐,營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接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大力實施“雁陣工程”,靶向糾治“庸軟懶慢粗”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健全完善干事創業容錯糾錯機制,推動干部隊伍提神提能提標提效,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武漢城市圈主流媒體聯盟 潛江日報記者潛軒 通訊員杜少華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高喜明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建設城市圈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天門市委書記易先榮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徐浪通訊員張興)10月31日上午,市工商局組織事中事后監管聯席會議46家成員單位進行業務系統操...
咸寧網訊:4月28日上午,新華保險召開“新華家園·頤養金生”壽險與康養業務協同啟動會,首次對外詳細闡述康養產業的規劃及最...
近年來,市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以推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試點工作為契機,積極探...
增量資金入市可期日前中國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促進保險公司發揮自身優勢,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允許保險資金投資...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正迎來金融政策的支持。去年8月,該局印發了《關于上海...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社會影響最深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不僅是對...
國家醫學研究院和世界一流科研機構是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載體,包括依托國家醫學研究院和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建設的...
光明日報記者齊芳顏維琦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部濃縮的科技強國史: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墨子號”量...
一起向未來, “雙奧”正驅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列車加速前進。
1月21日, 2022年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省人大代表、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介紹宜都將主動融入“南翼”陣列,合力共建區域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