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湖北長江醫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明(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4月21日上午,湖北長江醫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明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亮出企業“成績單”。
繼連花清瘟后,全球第二款抗疫中藥——葛厚石苓方已進入中試,今年有望上市。
今年年中,湖北公安、寧夏固原兩座大型產業園投產,將成為華中、西北最大的中醫藥種植、生產、加工和交易中心。
兩年之內,全球領先的膠囊自動化生產線將在荊州投產,達到年產1000億粒的產能,躍居國內同行首位。
長江醫藥從30多平方米的小藥店起步,如今形成集中藥材種植、高科技中藥生產、中藥交易、新型醫藥膠囊生產、醫藥物流網絡和連鎖平臺于一體的完整醫藥產業鏈,成為湖北省最大的中藥企業。
談起將來,創始人羅明信心滿滿:“‘十四五’末,企業總營收沖擊230億元大關,為湖北打造醫藥強省貢獻‘長江力量’!”
企業名片
湖北長江醫藥集團創立于2003年10月,是湖北省最大的中藥企業,擁有中藥材種植、研發、加工生產、中藥材交易、醫藥膠囊生產、醫藥物流、終端零售連鎖為一體的完整醫藥產業鏈,目前為1200多家國內一線藥企提供藥用飲片、中藥原料藥、膠囊中間體。2014年1月,“長江醫藥”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總有效率95% 鄂產抗疫中藥即將問世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2020年武漢保衛戰中,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研發的“葛厚石苓方”獲準運用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4名新冠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以上。后來,長江醫藥與該校展開校企合作,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攻關,將該湯藥變成可工業化生產的中成藥。
羅明表示,這款中成藥本就成熟,但在工業化生產過程中仍有大量困難需要克服。比如,該藥是包括12味中藥的復方,“中藥的不傳之秘在于量,每一味藥的微量變化,對最終藥效都會產生影響。”為此,研發團隊對各味藥的用量搭配進行了微妙而細致的調整,前后進行了數十次的論證和調整,才最終確定了最優方案。
目前,我國中藥抗疫使用率在98%以上,得到了國內外廣泛認可。“中醫抗疫的關口前移、防治并重已成趨勢。”羅明表示,雖然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異,但病毒的濕、熱、毒、虛等這些病癥未變,而“葛厚石苓方”著眼于激發和恢復人體本有的免疫力以清除病毒,“我們對這款抗疫新藥寄予了厚望,也很有信心,它能夠為人類抗疫盡一份力。”
堅持品質第一 自建種植基地5萬余畝
有了好的藥方,還要有優質的原材料。
隨著2020年版新藥典的頒布實施,國家對于中藥材的質量標準要求大幅提升,整個行業也迎來大洗牌。
長江醫藥始終堅持品質優先的原則,提前近十年布局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目前,集團在湖北荊州、十堰以及寧夏固原等地已有種植基地5萬余畝,生產的中成藥、中藥飲片品種超過了600個。“未來三年有望實現體量的成倍增長。”
“我們利用廣大農村地區的閑置土地、山間林地,組織當地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對藥材進行保底回收。”羅明介紹,這一模式既保障了企業有可靠的原料來源,又帶動了百姓增收,避免了藥材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2016年,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長江醫藥積極響應號召,將公司注冊地遷入十堰鄖陽,成為華中地區第一個將公司注冊地遷入國家級貧困縣的藥企。在十堰,長江醫藥以“租金+薪金+股金”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證監會的高度認可與推廣。
搭建全產業鏈 兩大產業園相繼落成
前有研發,中有種植,中藥產業鏈的后端還需要生產、交易與流通。
羅明介紹,長江醫藥位于寧夏固原六盤山的現代中藥大健康產業園總投資13億元,可年產中藥飲片5000噸,產值4億至5億元。“一期車間還未正式投產,就與國內6家飲片類企業簽訂了1.5億元的訂購協議。”
位于荊州公安的長江醫藥大健康產業園總投資53億元,規劃占地3500畝,分五期建設。目前一期中藥產業園建設已基本完成,設備正在進場。投產后,長江醫藥20余種專利、18個國藥準字批文將整體遷移落戶于此,使其成為中部地區產能最大、設備最先進的中藥生產基地。
作為省人大代表,羅明還積極推動在該產業園建立由政府牽頭的區域共享型醫藥檢測中心,對各種植基地、各批次中藥材進行獨立檢測,避免杜絕摻假、制假現象,同時避免園區及藥企重復投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營造科技資源開放的共享政策環境。
堅持創新為魂 奮力弘揚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國粹。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這份規劃是新時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藍圖,讓所有中醫藥人都備受鼓舞,充滿信心。”羅明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多次提出打造“中醫藥強省”,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湖北建設中的作用。“作為全省中藥龍頭企業,長江醫藥責無旁貸。”下一步,長江醫藥將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從新藥研發、嚴控規范化種植質量標準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更加完整、高效的中藥產業鏈,“力爭2025年企業營收達到230億元,為湖北醫藥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在創新方面,長江醫藥正計劃與中國飼料研究所立項研發“中藥材飼料”,解決當前寧夏養殖業飼料來源困難的現狀,并向全國推廣,預計可創造百億級商業價值;將原本用于高檔中藥材加工的凍干技術普及化,運用于枸杞、天麻、三七、鐵皮石斛、肉蓯蓉等道地中藥材,整體提升中藥材處理的品質和質量。新型中成藥方面,長江醫藥目前在研并有望在兩年內上市的中成藥品種有5個。
精彩語錄
長江醫藥的發展,一刻都離不開創新。
從創業初期1名黨員,到如今8個黨支部、108名黨員,長江醫藥可持續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黨員沖鋒在前的身影。
鏈接
長江醫藥關聯上市公司去年凈利潤4910萬元
湖北日報訊 (記者成熔興)4月27日晚,湖北長江醫藥集團關聯上市企業康躍科技發布2021年年報,企業醫藥板塊表現亮眼,拉動業績創下新高: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2億元,同比增長94.48%。其中,醫藥板塊占比達65.98%。公司凈利潤4910萬元,同比增長94.91%。
這標志著,自2020年康躍科技與湖北長江醫藥集團旗下的湖北長江星重組以來,已成功扭虧為盈,并實現營收、凈利潤連續增長。
康躍科技總部位于山東,原本主營內燃機零部件,自2014年登陸創業板以來,業績表現一直不理想,曾嘗試轉型光伏產業,卻遭遇巨虧。2020年,長江星與康躍科技重組上市。當年第四季度,因合并報表,康躍科技就開始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擴大到2314.67萬元。
2021年,康躍科技的醫藥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58億元,同比增長433%,實現凈利潤2.38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4億元。隨著2021年醫藥板塊占比上升至超六成,康躍科技已成功轉型為一家以大健康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春山—— 沿江“超級高鐵”來了!
下一篇:
內蒙古:以“水”為筆繪生態宜居畫卷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程昌宗、通訊員周紅松報道:11月3日,位于通城縣馬港鎮金山村的裕豐生態農業種植合作社基地里, 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
冬奧手記:中醫藥亮相冬奧,驚艷!以“守正創新”姿態亮相北京冬奧會的中醫藥,值得打出高分。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要求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診療...
中醫藥不僅能治百病,而且許多中藥材具有藥食同源的屬性,可用于膳食,調養身體,治未病。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示范帶,加...
今年,在湖北中醫藥大學劉大會教授指導下,試種天麻,以營養棒替代傳統的原木,成本降低,種植周期由原來兩年縮短為一年,產...
在文旅融合上,以重大項目助推,打造具有咸寧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及時管用的咸寧“藥方”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中醫統方施藥與西藥同用的治療方案,運用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