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連續站穩1.3萬億斤臺階,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
山東省嘉祥縣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楊承東一點按鈕,噴灌設施便自動運行,細小水滴滋潤著青青麥苗。他說:“科技護航,種地方便,效益實打實,一畝地每年節本增收300元。”
安徽省蒙城縣籬笆鎮宋圩村,農民宋效利說:“線上申請,代辦員跑腿,我不用出門就辦好了殘疾人證,數字鄉村真貼心!”蒙城縣2.3萬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讓農民“小事不出村,難事有人幫”。
中華大地,一幅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不斷鋪展。
——科技動能澎湃,質量效益躍升,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
“現代農業必定是高效農業,種水稻照樣有前景。”5年前,江西省高安市石腦鎮返鄉青年丁旦領辦專業合作社,開設公司,通過幾年發展,1萬畝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種富硒稻、有機稻,發展稻蔬輪作、蝦稻立體種養,效益不斷增長。
廣袤田疇,越來越多的鄉親們挑起“金扁擔”。平田整地用上北斗導航,打藥施肥用上無人機。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為農業生產注入源源動力。鄉村產業鏈條縱向延伸,功能橫向拓展,去年全國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高到2.48∶1,全國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1120萬人。
——基礎設施強起來,公共服務優起來,農村成了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歸湖鎮獅峰村里,田園風光惹人醉。“這幾年,村里開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莊綠化、水體凈化,土泥路變成了風景路,臭水溝改造成了親水公園,鄉親們就像住進了花園里。”獅峰村黨支部書記李統偉自豪地介紹。
“家門口看病,越來越方便!”陜西省寧強縣燕子砭鎮島灣村村民宋興發說,村衛生室與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建立聯合體,好醫生互通共享,鄉親們看病不再犯難。
一個個宜居宜業的村莊,成為廣大農民的幸福家園。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不斷延伸拓展,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實現。
——腰包鼓,文化豐,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走進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棠棣村,仿佛進入了花海。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介紹,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村里走出了一條文化傳承、花木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效結合的路子,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村民錢又夫說:“收入年年增加,這日子舒坦!”
興產業、促就業,一個個富民產業旺起來,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數據顯示,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目前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組建縣域醫共體超過4000個,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成現實。
農民生活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來到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光前村村民劉金奇家,門上掛著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匾分外顯眼。“通過‘星級文明戶’‘好婆媳’等評選,越來越多的鄉親們養成了美化環境、孝老愛親、和睦相處等好習慣。”杭錦旗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勇亮說。
文明鄉風拂過廣袤田野,目前全國共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萬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億萬農民擼起袖子加油干,昂首闊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記者顧仲陽 王浩 常欽)
《人民日報》(2022年04月25日第01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井岡山上的紅色“接棒人”
下一篇:
“多員”變“一員” 山青水更美——安徽池州探索“一員制”護美麗鄉愁
許愛瓊(嘉魚)2020年的6月,天空時有陽光,時有雨霧,云朵時凝聚在一塊,時被風吹散到四處。2015年,他的田野集團駐點觀音寺村...
胡喜榮(嘉魚)夏日,我的小村,是荷的天下。把藕帶掛在脖子上,或斜挎在肩膀上,邊走邊嚼,那甜津津的味道,和那股藕荷特有的...
本報記者龐革平張云河起個大早,全國人大代表劉入源直奔廣西博白縣江寧鎮道根村。不履職盡責,咋能對得起鄉親?”去年6月,道...
“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不僅有黃花,還有寧夏肉牛、黑龍江藍莓、河...
“鄉親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封建衙門的腐敗現象。朱晚照后來隨母回家,一生耕耘田疇。
“不管是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還是疫情防控,大咀頭都沒讓我們操過心!2017年,李記華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籌資26萬元,建...
他向總書記轉達了老人的心里話:“總書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多小時,我是站著聽完報告的,我如果不站著聽完,我就感覺對不起總書記...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
? ? ? ?當春節遇上冬奧,習近平格外忙碌。據曾在福建與習近平共事的潘征回憶,當年他最經常干的一件事就是隨同習近平去調...
光明日報記者陳海波張銳夏靜在奔向小康的路上,發生著許多令人感動和振奮的故事。有的人返鄉創業,給傳統手藝插上互聯網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