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譜寫新篇·開局 >> 正文

高質量發展在咸寧系列報道③勇立潮頭敢為先 —— 通城縣域治理路徑觀察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6-08 09:35

郡縣治,天下安。

近幾年,通城縣委縣政府聚焦縣域治理現代化,抓改革、促開放,攻脫貧、謀振興,上項目、惠民生,發展面貌日新月異。

五年間,通城先后獲批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綠色防控示范縣等13項國字號桂冠,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進位顯著單位”、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范縣創建單位。

抓改革——破除痼疾,開創新局

投籃,射門,攔網……2日下午,通城縣實驗學校體育場上演一場場精彩的球賽,數以千計的“運動健將”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和歡樂。

“這場景,在以前是不敢想,也不可能實現的。”校長吳繼明說,從前的實驗小學在擁擠的西門巷內,校園面積只有8畝,2700多名學生擠在35間教室內,共享一個水泥操場,其他體育設施幾乎為零。

投入3億元新建的縣實驗學校集小學、初中一體,建有6幢高標準的教學樓,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擁有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科技樓、圖書館、體育場,校園面積達到150多畝。

變化,源自該縣2017年以來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改革。

“以前,由于投入不夠,學校普遍負債,根本談不上搞建設。” 很多校長的大部分精力花在“搞錢”上。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縣32所公辦學校共計負債2.2億元。

“教育抓好了,才能為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必須推行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改革!”面對亂象,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表態擲地有聲。

化解債務風險和矛盾,通城不是簡單給錢,而是探索通過改革構建資金集中化、財務專業化、監管全程化的管理模式。

2018年8月16日,隸屬通城縣財政局的縣教育資金管理中心揭牌,集中管理全縣84所公辦學校資金,各校不再單獨設立賬戶。

“這在全省乃至全國,絕對算是首創。”管理中心副主任柳尚文說,中心審核各校報賬,違規事項均無法報銷;清理“吃空餉”教師58人,清退臨時人員221人;債務由財政撥款和城投融資計劃在3年至5年內化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宗物品由8家中標供應商統一供貨。

校財縣管,教有保障。2018年以來,通城縣教育項目累計投入資金達30多億元,新建5所、改擴建5所學校,僅縣實驗學校就新增學位5500個。

與教育保障體制改革同步的還有,城市建管改革、殯葬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五年間,通城共出臺改革方案377個,完成結項重點改革任務163個,一大批制約縣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縣委改革辦主任胡朝霞說。

促開放——跨省協作,搶灘進博

4月23日,摩爾多瓦共和國駐華大使杜米特魯·貝拉基什一行到訪通城,為第24個入駐通城萬雅國際商貿中心的國家館——摩爾多瓦國家館揭牌。

此前,意大利館、俄羅斯館、日本館、韓國館、西班牙館、東南亞館……相繼入駐萬雅國際商貿中心,一排排歐式建筑透著異域風情,一間間國際化商鋪接待著各方來賓。

一個既不靠海、也不沿邊,無鐵路、無港口、無機場的偏遠山區縣,是如何突破短板束縛、建立起開放新格局、樹立起濃濃的“國際范”?

“破除內陸意識,走開放之路,探索出一條適合通城發展的新發展路徑,構建新發展格局。”通城縣委主要領導把這當作治理現代化新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破解。

“借港出海”。2018年7月,通城與湖南城陵磯新港締結友好縣區,建立口岸、內陸進出口貿易直通機制,縣內企業全面享受該港優惠政策,通城企業由武漢陽邏港改為湖南城陵磯港通關后,每標箱物流費用降低一半以上,通關時間縮減約2/3。

“借機起飛”。同年8月,與岳陽三荷機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辟貨運綠色通道,建立倉儲物流基地、分撥中心、配套生產加工基地。此后,又與三荷機場簽訂通勤協議,將機場候機廳前移到通城縣城,乘客坐上通勤巴士直達機場安檢。

通過加強跨省合作,通城這個不靠江、不靠海的內陸山區,形成了“空、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讓外向型經濟從“絕不可能”變為了“大有可為”。

2018年11月7日,通城作為內陸地區唯一的縣級參團單位亮相首屆進博會,并成功引進浙江萬雅集團,投資40億元建設通城·萬雅國際商貿中心,打造輻射鄂湘贛三省200公里商圈的區域性超大型商旅綜合體,配套海關、商檢、稅務、電商等國際貿易服務機構。

據統計,2020年,在疫情影響和全球經濟疲軟形勢之下,通城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27億元,同比增長19.2%,保持著逆勢增長態勢。

謀振興——突出特色,文旅融合

4月8日,通城攜手湖南平江、江西修水等三省九個縣(市區),共同推出“初心源·湘鄂贛文旅一卡通”,將300余家景區、酒店、餐飲店、購物點整合起來。

“預計2021年該卡將帶動消費6億元。”縣雋達文旅集團負責人胡繼周介紹,該卡售價99元,可以在一年有效期內享受無限次免費進入加盟景區,享受酒店、民宿、餐飲等加盟商戶折扣優惠,實現“一卡在手,暢游湘鄂贛”。通城內沖瑤族村、善源谷風景區、高沖公社、紅色小鎮等景區景點加盟文旅一卡通。

擴大朋友圈,促進大循環。通城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注重突出特色,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全縣先后推出紅色文化、古瑤文化、休閑購物等7條一日、二日、三日游線路。品藥姑古瑤文化,看黃龍紅色花海,一處處鄉村美景串起全域旅游的美好圖景。

通城旅游業起步晚、起點低,近幾年卻呈井噴之勢,個中奧秘何在?“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引爆了通城的鄉村游。”縣文旅局副局長吳斐介紹,通城縣從2018年就開始統籌謀劃全縣鄉村振興試點,全面摸排鄉鎮村資源特色,選擇具有交通、文化、人文歷史和產業基礎的19個村,連片打造13個鄉村振興示范點。

大坪鄉內沖瑤族村按一軸兩環三片布局,著力打造中華古瑤第一村;五里左港村突出善文化和山水田園特色,建設上善田園綜合體;塘湖鎮荻田村突出紅色文化基因,打造集紅色教育、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美麗鄉村……每個美麗鄉村各有亮點、各有特色,著力構建一村一景,串點連線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繼續深入實施旅游活縣戰略,發力全域旅游,用5年時間,建成40個左右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副縣長劉長青說,“文化+旅游”將為通城經濟增長、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柯建斌 陳新 特約記者  劉健平)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高質量發展在咸寧系列報道②造一方人間桃源 —— 崇陽鄉村振興路徑探析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