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光明日報記者?金振婭
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但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就醫和生活時遇到“數字鴻溝”,無法享受到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能否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和老有所樂,事關億萬百姓福祉。
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落實方便老年人就醫和為老年人辦實事有關工作,用“智慧助老”行動守護最美“夕陽紅”。
早在2020年年底,為了貫徹中央部署,國家衛健委就以全國老齡辦的名義印發《關于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的通知》,提出利用3年時間切實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2021年,國家衛健委把學習黨史與履職盡責緊密聯系起來,深入開展“智慧助老”行動,依托各地老年大學平臺招募志愿者,通過在線學習、線下培訓,提高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指導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智慧助老”公益行動,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濟南、鄭州、武漢、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西安等15個城市招募20000名骨干志愿者,組建“智慧助老”志愿服務隊;聯合共青團中央開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務示范項目評選工作,從全國遴選50個“智慧助老”志愿服務示范項目,集中組織培訓,選樹示范典型等。
如今,全國各大省市先后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智慧助老”行動,為助老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采取“線上線下、智慧服務”模式,以互聯網、物聯網為平臺,整合線上線下醫療養老服務資源,最大程度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享受便捷、智慧化醫養服務,60余萬老年人享受到了300多個智慧化社區居家醫養服務;廣東省建立了省聯席會議機制,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完成時限,開展逆齡智慧、愛心助老就醫及慧老公益等五項“智慧助老”活動,在全國首創“一證通行”健康核驗系統;北京市平谷區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養老院與醫療機構的影音互通遠程會診,解決了醫護人員緊張、基層站點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低、養老院老年人看病難等問題。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醫,國家衛健委在總結地方經驗的基礎上,于2021年6月印發《進一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便利老年人就醫的通知》,主要包括建立老年人快速預檢通道,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優化線上線下服務流程,積極推行入出院“一站式”服務,加強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就醫的宣傳引導及加強老年人就醫滿意度管理等方面。
從踏入上海瑞金醫院門診的那一刻起,老年人就能感受到友善的氛圍——“教您預約”成為瑞金特色的門診服務品牌,解決了大量老年群眾不會使用電子產品的困難;而北京友誼醫院開設的老年綜合評估護理門診,則為出院及居家存在護理問題的老年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包括衰弱篩查、營養、焦慮抑郁、盆底肌功能狀況等護理評估,以及跌倒等危險因素評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針對老年人患者無法運用智能技術導致“看病難”問題,主動發現、了解老年人就醫需求,幫助老年患者更好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增強老年人在信息社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5日?04版)
編輯:yangweijie
10月14日,武漢大學外語學院的志愿者們來到武昌區徐東路社區,教社區老人們唱英文歌。啟動儀式后,省衛生健康委、省老齡產業...
從“數字遺民”到“數字移民”, “銀發族”這樣跨越鴻溝——中國老年人數字生活研究報告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不斷根植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老年人越來越感到“落伍”,自助設備不會用,...
隨著金融智能化的發展,老年人金融服務難題成為社會關切的熱點。據介紹,除營業網點外,此次示范區創建極大的延伸了金融觸角,...
湖北日報訊? ?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7月19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002.4313萬劑次,其中第一劑次接種3292...
咸寧網訊(通訊員陳新華)近日,通山農商行運營服務部聯合通山農商行新都支行開展“反電詐、金融知識進福利院”宣傳活動。此...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數字鴻溝”問題,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
“我們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應該像高速公路收費站一樣,有個綠色通道。針對這一情況,有的地方專門開辟“無健康碼綠色通道”。”...
“不放心”“不會用”成老年人“心病”破除“數字鴻溝”銀行發力“適老化”改進編者按: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于“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