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1專題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正文

紅旗屹立 薪火相傳——大別山精神述評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1-11-04 09:03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光明日報記者?丁一鳴 常河 王勝昔 夏靜 張銳

“一山復一山,一嶺高一嶺。學堂遍黃岡,處處讀書聲。百年老師范,代代鑄師魂。初心似紅燭,不畏霜天永放光明。”10月19日晚,黃岡師范學院大型原創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在京首演,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近年來,我們以大別山革命史為主線,組織師生自編自演了大型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大別山紅色薪傳》劇目和大型校園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并將其作為新生入校的第一堂思政課,一批批學生在一場場演出中接受紅色文化洗禮。”黃岡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王立兵介紹。

“巍巍大別山,矗立江淮間。東西瞰平原,雄踞鄂豫皖?!边@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最早的地區之一,這里是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武裝斗爭的主要區域之一,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這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全國勝利的戰略轉折地。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無論斗爭多么艱苦,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了對大別山區革命活動和斗爭的堅強領導,大別山人民始終高舉紅色旗幟,先后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36萬人英勇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熔鑄了光耀千古的大別山精神。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28年紅旗不倒”,這樣一座山,是紅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光榮的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中國畫)??馬國強、房巍、喬云

河南新縣英雄山上的紅旗雕塑。資料圖片

1、堅守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边@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的明志詩。早在五四運動時期,董必武、陳潭秋等就開始在大別山區傳播馬克思主義。1921年秋冬,陳潭秋在黃岡陳策樓發展中共黨員,建立大別山區中共地方組織。從此,大別山區革命斗爭不斷,革命火種不滅。

在鄂豫皖地區廣為流傳的《便衣隊之歌》中,有這樣的歌詞:共產黨是我們親爹娘,哪怕敵人再圍剿,紅軍越打越堅強。哪朵葵花不向太陽,哪個窮人不向共產黨?任憑敵人再猖狂,燒我的房屋搶我的糧,一顆紅心拿不去,頭斷血流不投降。

寧可犧牲,也不叫敵人“拿去一顆紅心”,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你們要殺就殺我一個,共產黨是殺不完的!”箭廠河地區(今屬河南省新縣)農民自衛隊隊長程儒香在黃麻起義中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馬列思潮沁腦骸,軍閥兇殘攫我來。世界工農全秉政,甘心直上斷頭臺?!蓖跤装彩嵌踉ミ呏泄颤h組織創始人之一,在一次運送武器途中不幸被捕,獄中他受盡折磨,寧死不屈,寫下這樣的詩句。

無論是在將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的過程中,還是1932年10月后,因反“圍剿”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或是1934年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留守的紅二十八軍獨立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來自大別山的革命軍民,始終緊跟黨走,縱然歷經苦難,依舊初心不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贝髣e山,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信仰如山,信念如磐。許許多多革命先烈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為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始終堅信,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努力,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之流血犧牲,崇高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2、胸懷全局

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向劉伯承、鄧小平致3A級密電,電文寫道:現陜北情況甚為困難,如陳賡謝富治及劉伯承鄧小平不能在兩個月以內以自己有效行動調動胡宗南軍一部,協助陜北打開局面,致陜北不能支持,則兩個月后胡軍主力可能東調,你們困難亦將增加。

3個“A”!“甚為困難”!劉鄧二人深知,毛澤東甚少如此表達,一定到了最緊急的時刻!

“實際上,這是一著險棋?!卑不帐〗鹫h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遠說。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剛打完魯西南戰役,傷亡較重,亟須休整。況且,從魯西南到大別山,相距千里,黃泛區、汝河、淮河宛如天塹。

“完全服從中央決定,半個月后行動?!?個“A”深深印入腦海,劉鄧二人決定不要后方,“圍魏救趙”,直搗國民黨戰略縱深大別山區!

同年8月1日,鄧小平在部署躍進大別山的會議上強調,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陜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陜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8月7日,劉鄧大軍分三路向大別山挺進。8月27日,越過最后一道天險淮河,勝利到達大別山。

在生死關頭,大別山軍民堅決聽從黨的指揮,向黨中央看齊,一切從全國戰略大局出發,一切服從革命大局的需要,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一切有生力量,主動配合完成重大戰略行動。

顧全大局是一種長遠眼光,是一種戰略思維,體現的是一種為了全局利益勇挑重擔的奉獻精神。

在小我與大我之間,在局部和整體之間,大別山的兒女們是清醒的,他們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從鄂豫皖邊區農民革命武裝的主要締造者吳先籌身上,能夠深切感受到服務全局的博大情懷。

1928年12月,得到上級批準,吳先籌趕回家中結婚?;楹蟮诙欤瑓窍然I就急急忙忙要趕回部隊。他的父母希望他多住幾天,過了年再走。吳先籌卻說,一個人應該有兩個家,一個小家,一個大家。有了大家,才有小家。我們不能為了小家,忘了大家。要時刻想著革命,想著大家。

穿越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歷經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見證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大別山精神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胸懷大局、勇擔使命,以顧全大局的氣度和精神,以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擔當和境界,團結帶領人民克服一個個挑戰和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3、團結奮進

“我們所依靠的是人民。”1949年10月,劉伯承在回顧千里躍進大別山時總結道。

大到土地改革、架橋鋪路,小到柴米油鹽、生老病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期,蘇區政府把群眾的事情視為自己的事業。換來的是人民群眾積極參軍擁軍,竭盡所有支援革命。最艱苦的歲月里,革命群眾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

一首民謠生動再現了軍民齊上陣的情景:“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睋妨嫌涊d,在第三次反“圍剿”斗爭準備和紅四方面軍成立時,僅六月到八月,就有7360人參軍,群眾支援的糧食達4萬余擔,現金11萬元,鞋襪4萬余雙。

當時的大別山區,不少農家門前都貼著這樣一副對聯:“紅軍來了雞犬不驚,白軍來了雞犬不寧”,橫批是“紅白分明”。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劉鄧大軍初到大別山時,沒有固定醫院,傷病員主要安置在群眾家里。廣大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傷病員,精心護理傷病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擁軍頌歌。

河南新縣陳店鄉熊家洼是一個只有14戶人家的小山村,一次就安置了9名傷員。為了使傷病員早日康復,人民群眾寧愿吃糠咽菜,也要把糧食省給傷病員吃。為躲避敵人搜捕,群眾白天將傷病員背到深山巖洞里隱蔽,晚上接回家里休息,喂湯熬藥,日夜護理。

軍民團結如一人,戰爭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如此?!拔覀兪擒娙?,要去最艱苦的點,幫最貧困的村?!泵撠毠詰鸫蝽懞螅笔≤妳^主動將扶貧點調整為位置更偏遠、基礎條件更落后的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社區。

建設基礎設施、整治村居環境、引進特色產業……如今的小寨社區,處處小橋流水,處處鳥語花香,處處產業興旺,處處安居樂業。

“三條半槍鬧革命,二十六將出乘馬。”這里曾是黃麻起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走出了王樹聲、陳再道等26位共和國將軍。還是在這里,軍民團結演繹了新的篇章。

事實一再證明:人民立場,始終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4、勇當先鋒

“大別山里出好漢,生就骨頭似鐵堅。今日逃出虎狼口,明日回來報仇冤?!敝蓝槐埽乱病4髣e山地區的革命軍隊不畏強敵、英勇頑強、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拖不垮、打不爛,越是艱險越向前,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為敵人所屈服,在淬火的礪煉中,涌現出了徐海東、許世友、王近山等一大批血性十足、強悍睿智的將領。

1932年年初,蔣介石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紅四方面軍軍部根據軍情部署了商潢戰役,開國大將、時任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徐海東部成為敵人20多個團的主攻目標。

“人在陣地在!”面對營連排干部傷亡慘重的情況,徐海東不顧安危跑到前沿陣地上,從犧牲的司號員手中拿過軍號,親自吹號指揮戰斗,高喊著“共產黨員,犧牲也要向前倒”。這場歷時半個月的戰役,共斃傷俘敵4000余人,繳槍2000余支,最終使數萬敵軍全線崩潰。

只要打起仗來,徐海東總是身先士卒,虎虎生威,用鮮血交納“學費”,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他一生中先后9次負傷,身上留下了17個窟窿,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徐老虎”。毛澤東同志高度贊揚他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革命洪流中,大別山地區的黨組織及其領導的軍民走在時代前列。

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大別山地區是全國最早有黨員活動、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組織了黃麻、商城、六霍起義,創建了全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成長和壯大了新四軍二師和五師兩支戰略部隊,成為華中地區最早進入敵占區,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部隊;解放戰爭時期,中原軍區部隊堅守反內戰前哨陣地,率先接受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炮火的洗禮,劉鄧大軍義無反顧千里躍進大別山,又率先拉開全面反攻序幕。

大別山兒女的血脈中,始終流淌著勇當先鋒的紅色基因。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河南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北國江南的山清水秀和豫風楚韻在這里交相輝映,呈現出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耙虻刂埔?、因勢利導,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如今村里民宿有21家,創客小店也有20多家。”“老家寒舍”民宿老板韓光瑩向記者介紹改造理念,“不亂挖亂填,不亂砍亂燒,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歷史風貌?!?/p>

離新縣不遠的羅山縣鐵鋪鎮何家沖,也是紅色教育的“打卡地”。1934年,紅二十五軍從這里的一棵古銀杏樹下集結出發。這個地處大別山深處的小小村落,也因此成為“地球上的紅飄帶”上的一個支點——紅軍長征四大出發地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當年目睹紅二十五軍離去、現已94歲高齡的村黨支部原書記王傳偉,常在銀杏樹下,對遠道而來的人們講述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如今,這棵千年古銀杏,仍浸潤著大別山這片沃土。

偉業垂千古,精神勵后人。大別山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需要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堅守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胸懷全局,用奉獻精神鑄就絕對忠誠;團結奮進,以人民為中心凝聚磅礴力量;勇當先鋒,用擔當作為書寫輝煌篇章。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3日?05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丨重實際、辦實事、出實績——各地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出新意獲實效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