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伴隨著新年的鐘聲響起,一部萬眾矚目的法律“飛入尋常百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開始實施,“民法典時代”正式開啟。
7編、1260條、超10萬字,這是中國法律史上一部前所未有的“大部頭”。從市場經濟運行到百姓日常生活,民法典的每一條規定無不為人民而書寫。“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權利保障的宣言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掌聲中有敬意,幾代法律工作者的努力終有回報。
這掌聲中有喜悅,億萬人民的“民法典夢”一朝得圓。
這掌聲中有希冀,人民權利的保護從此將更上層樓。
盛世修典。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啟了法典編纂的先河。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讀者在新華書店閱讀選購《民法典》。程學虎攝/光明圖片
幾代人的“民法典夢”照進現實
“這是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此生無憾。”民法典問世之際,西南政法大學校園內,98歲的民法學家金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金平曾三次親歷新中國民法典起草工作。他說:“必須承認,只有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備成功編纂的條件。”
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黨和國家先后4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于條件所限沒有完成。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思路,繼承法、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一大批民事單行法律相繼出臺,我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
“1986年的民法通則有‘小民法典’之稱,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民法的人對民法通則都有很深的感情,但民法通則確實承擔不起‘民法太陽系’中心這個重擔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說。
紛繁復雜的民事法律之間難免會彼此“打架”。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編纂和出臺民法典的時機趨于成熟。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重大任務。此后,民法典編纂分“兩步走”:從表決通過民法總則,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審議;從“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到民法典問世,5年磨一劍,新時代的人民法典由此誕生。
舉旗定向,擘畫藍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制定民法典高度重視。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樹高千尺必有其根,回望百年崢嶸歲月,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民事法律的制定實施。新中國成立前,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在土地、減租減息、婚姻、繼承和債權債務等領域制定了大量民事規范,涵蓋人身權和財產權等諸多方面。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數千年的封建婚姻家庭關系被徹底取代。
聚萬眾智慧,成偉大法典。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共有42.5萬人提出102萬條意見建議……一場廣泛而熱烈的“民法典大討論”,生動詮釋了民法典的人民性。
呵護美好生活的權利法典
民法典第一條開宗明義: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市民走過天津市津南區海河故道公園民法典主題長廊一角。新華社發
“老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與民法密切相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指出。生活中的很多平常小事,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會會長王利明指出:“如果說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的民法典,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的民法典,那中國民法典應該成為21世紀民法典的代表之作。”
“熊孩子”網絡大額打賞,今后可以追回;遭受網絡暴力,平臺當負起責任;游戲裝備被盜,虛擬財產也受法律保護;頻遭垃圾短信騷擾,私生活安寧明確入法……互聯網時代的權利保護困擾,都可以在民法典中得到解答。
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區別于域外民法典的顯著特點。
王利明認為,這是“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還從根本上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救不救、為不為、管不管,這些“不成問題的問題”一度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困擾。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見義勇為撐腰,向“霸座”“碰瓷”等行為說不,社會正能量被無限激發。
長期以來,我國各族群眾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形成了大量的民事習慣。民法典確認了習慣法的法律淵源地位,讓群眾在法無明文規定時有章可循,使得民事法律的本土性、經驗性、文化性得以彰顯。
讓民法典進入群眾心坎里
鐫刻民法典內容的民法墻、栩栩如生的著名法學家雕像、寓意婚姻愛情的心形雕塑……在民法典實施的第一周,深圳民法公園暨深圳民法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民法典主題公園不斷涌現,廣大群眾在休閑的同時,可以享受到一場豐富的民法“知識盛宴”。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2019年5月的一個午后,年近七旬的庾某某在小區花園散步,一瓶礦泉水從天而降,導致其受驚摔傷。
2021年1月4日上午,元旦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對這起高空拋物案件公開宣判。依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判決被告對庾某某受傷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各項費用共9萬余元。
這起案件被稱為“民法典實施第一案”。適用“自甘冒險”條款的首例民事案件、適用民法典新規的首例撤銷婚姻關系案、適用“好意同乘”條款的首例民事案件……民法典實施以來,一個個“首案”的宣判,讓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義更加切實可感。
“法不溯及既往”有哪些例外情形?哪些條件可以獲得孩子的優先撫養權?越權提供擔保、導致公司被掏空怎么辦?為確保統一正確適用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7件新的司法解釋,涉及適用民法典的時間效力、擔保制度、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建筑工程合同、勞動爭議等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還對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開展了一次大清理,其中111件予以修改、116件廢止失效。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各級行政機關也紛紛開展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規、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我參加過‘二五普法’,對法律特別喜歡。這部民法典包含了很多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在上海市嘉定區竹筱社區,老黨員顧永良捧著自己手抄的民法典,向居民進行普法宣講。
法律不僅要寫在紙上,更要印在群眾心里。民法典頒布和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推動民法典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民法典編纂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動實踐。民法典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律重器”,其榮光澤被后世,其成就彪炳史冊。
(光明日報記者?靳?昊)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30日?05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抗擊疫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詮釋
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集中反映了人民意愿,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是全面依...
從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開始起草時算起, 66年間,新中國幾代民法學人篳路藍縷、永不言棄,不斷接力,終于在2020年初夏,...
推薦理由:民法典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典型案例涉及居住權、高空拋...
9月11日上午,咸寧市生態環境局邀請咸寧市普法講師團成員、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鄭厚勇教授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鄭...
咸寧網訊(通訊員李毓紅劉旭)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和教育落實的重要指示,近日,咸寧職業教育(集...
民法典將對婦女兒童權益維護、婚姻家庭方面產生哪些影響?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婦聯兼職副主席、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百姓在生活中將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民法典草案進一步擴大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除了姓名、出生日期...
買過二手房的市民都有經驗,交易手續比較繁瑣,要查詢防偽的權屬、司法查封、有無抵押等情況。而就在民法典通過后,買二手房...
? ?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張敬報道:8月28日,市委常委、崇陽縣委書記杭鶯主持召開縣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專題學習《...
工作太忙,領結婚證能不能委托他人代理?”與民法通則第63條關于代理的規定相比,民法典擴充了實施代理行為主體范圍以及不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