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少年是互聯網虛擬空間里的“原住民”,是各種應用平臺上最活躍的群體。
如何為青少年塑造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日前,在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網絡保護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呼吁,應依法持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護航青少年網絡安全,要不斷彰顯法律的力量。”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表示,構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網絡生態,要進一步織密織牢網絡安全保護法律之網。任賢良認為,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一樣需要秩序,針對網絡空間亂象和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要堅持立法與執法相統一。
今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從法律層面為未成年人用網安全保駕護航。“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不同主體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的職責和措施,以實現涵蓋線上線下的全方位保護,開啟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新篇章。”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杭元祥表示,加強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是其中的關鍵。
杭元祥建議,要一體貫通履行網絡保護、家庭保護、社會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等各個方面法律措施,構建多元的保護體系,筑牢網絡防線,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關于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網絡安全法治環境建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建議,一是做好不同層級的法律的銜接。針對青少年用網安全,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同層級的立體化法律體系,但如何做好線上與線下、家庭與學校等各層面的銜接,仍有待完善與探索。二是做好精細化的立法工作。比如:對于游戲時間限制,如何執行、誰來監督?對于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行為,實踐中如何定性?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
為支持青少年健康用網,國內短視頻、直播、游戲等平臺紛紛推出“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統”。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看來,這些舉措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相關法律實施應該注意六個問題:第一應當擴展理解未成年人模式的設置目的;第二應當認識到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是一項強制性法律義務;第三未成年人模式的提供應成為一項普遍義務;第四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必須簡單便捷、容易操作;第五應當更為積極地理解未成年人模式建設工作;第六應當注意應用法律責任條款處罰違法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
近年來,利用網絡侵害青少年權益的犯罪行為明顯增多。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郭斐飛說,在依法懲治犯罪行為的同時,應注重對受到網絡侵害的未成年人進行多元救助,比如推行一站式救助工作機制,可以有效避免二次傷害問題,同步提供心理疏導、經濟救助等支持。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為人民、靠人民 習近平高度重視網絡安全
下一篇:
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守護網絡空間精神家園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進一步加強網...
注重提升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準確把握個人信息保護...
省政協委員、武漢市澤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呂瑩。2019年11月,澤霈社工中心承接了由武漢市民政局支持的“親情永駐”專業...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熊大平)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做一名學法、知法、守法的合格學生,營造平安、和諧、文明的校...
2020年暑期在即,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國家網信辦決定即日起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
題:壓實監護責任·細化網絡保護·加強校園安全·助力學生“減負”——聚焦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新華社記者胡浩、白陽備...
針對學段特點開展網絡教育《報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網絡社會屬性在初中開始形成,高中得到鞏固,應基于這一特點進行差異化教...
填個興趣培優班孩子的個人信息就被盜用了?如何保護兒童和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汪延煜報道:7日,通山縣教育局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評選出該縣10名“新時代好...
佘娟多次委托心理咨詢師對被害人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解決被害人的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問題,用專業的司法保護理念給孩子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