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嶺十八坡”,嘉魚縣高鐵嶺鎮九龍村的村民,這樣形容本村的地貌。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個嘉魚縣唯一的深度貧困村,于2018年底成功脫貧摘帽。
8月4日,記者再度走進九龍村,一探該村脫貧的密碼。
“沒有別的,就是發展產業,依靠產業帶動。”村黨支部書記劉克和直截了當地回答。
在九龍村林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育雛基地,張全軍正在觀察雞苗孵化情況。
今年5月,育雛基地購置了4套自動化孵化設備,使雞苗孵化、供應能力一下提升了好幾倍。“6月以來,基地就供應了近4萬只雞苗。”他說。
65歲的李茂鑒,是九龍村最后一批脫貧的村民之一。2017年,在嘉魚縣扶貧辦的幫扶下,李茂鑒購回2個雞籠,養了100只雞。一年下來,除去成本賺了8000多元,讓他信心倍增,第二年又租了13個雞籠。
“精明、干練。”這是記者見到九龍村三組村民李紅光時的第一印象。
曾長期從事銷售行業的李紅光,2015年回到家鄉,在嘉魚縣產業孵化園內創辦嘉魚幼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銷售家鄉的菜籽油、紅薯粉等土特農產品。
李子熟了賣李子,桃子熟了賣桃子,油菜收獲了賣菜籽油……李紅光說,他要將家鄉的生態綠色產品推銷給更多顧客,帶領大家蹚出一條持久致富的路子。
經過數年發展,李紅光和他的幼春農業,每年銷售當地各類農產品近百萬元。
“連續幾年,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持續推動扶貧項目和精準扶貧政策落實,一舉甩掉貧困村的帽子。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2.4萬元。”劉克和表示,將繼續盯緊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領村民奔向小康生活。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昌強 特約記者 龍鈺 通訊員 吳世忠 張海麗)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還江于民 幸福生活在上海浦江兩岸延伸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近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去年,研究院在整理永樂宮搬遷資料時,發現近百件與永樂宮宗教活動有關的古籍...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育明報道:近日,筆者采訪嘉魚縣相關部門獲悉,為全面展示抗疫風采,謳歌抗疫典型,該縣正開展《南嘉戰“疫”...
通訊員皮道琦報道:嘉魚一小方家莊校區(原魚岳六小)毗鄰方家莊村,占地18畝,原有教學樓兩棟,生活用房一棟,部分操場硬化,已...
調研組先后走進湖北嘉麟杰紡織品有限公司、湖北元拓鋁合金模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了解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和信貸資金需求...
嘉魚縣,咸寧市轄縣,在市境西北部。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因盛產“嘉魚”,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命名...
咸寧網訊通訊員梅皇榮報道:“各鎮紀委要重點抓好村(社區)監察信息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盡責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將每一...
通訊員程黎明2月11日上午11時,在省市分行的部署和安排下,中國農業銀行嘉魚縣支行行長周國棟代農行人向嘉魚縣人民醫院捐款10...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馬辰“我是剛剛聯系嘉魚慈善會的劉梓熠,我和爸爸帶著壓歲錢過來捐款。”1月26日下午,一個...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龍鈺26日,嘉魚縣慈善會收到嘉安集團一筆10萬元捐款,及10萬元物資。此前,嘉魚縣新冠肺炎...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惠春報道:日前,嘉魚縣財政局與嘉魚農商行簽訂《嘉魚縣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代理協議》,嘉魚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