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 特約記者?李星?通訊員?馮超
走進咸安區(qū)桂花鎮(zhèn)毛坪村,路邊的田地里不時能看到連片的黃桃果園。這個果園是桂花鎮(zhèn)種植能手何紅新的果園基地。2008年以來,何紅新憑著勤勞肯干的韌勁和虛心好學的鉆研精神,不斷擴大黃桃種植規(guī)模,還帶動周邊10多戶村民就業(yè)。
2008年,何紅新從年邁的父親手上接管果園, 由其夫妻兩人經(jīng)營。何紅新介紹,果園種植至今已有30年,以前完全靠自己采摘,然后一車車運出販賣,一天最多賣200元,又辛苦又低效。
如何擺脫以往的流動販賣困境,做大做強“果園經(jīng)濟”?“如今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更加注重健康,也愿意選擇純天然的水果,更加向往田園的采摘樂趣。”何紅新琢磨著。
經(jīng)過外出學習與借鑒,何紅新新種植了大棚葡萄,引進錦繡黃桃,基地種植面積有30余畝,大力推行田園采摘模式。兩年下來,何紅新發(fā)現(xiàn),種植大棚葡萄虧了錢,作為“副業(yè) ”的黃桃卻越種越有“錢景”。
雖說種黃桃是誤打誤撞,但夫妻倆卻用足了心思。為了種好黃桃,何紅新先后到省外的多個農場學習,從施肥用藥到剪枝套袋,起早貪黑,扎扎實實學習種植技術。
2015年,何紅新夫妻倆決定大量種植黃桃,投資10余萬元,租了7畝數(shù)百棵果苗。憑著多年積累的種植技術和悉心的呵護,300多棵黃桃茁壯成長。2018年底,黃桃種植實現(xiàn)“保本”。2019年,黃桃樹長得更大,掛果也更多,平均一棵樹年產(chǎn)50公斤以上,每棵樹年收益達百元以上,當年的收入把前幾年的投資都賺了回來。何紅新夫婦乘勝追擊,將黃桃的種植面積從7畝擴大到15畝,種植規(guī)模近600多棵。
“今年的黃桃完全不夠采摘,供不應求,近期還有些散客前來采購葡萄。”近日 ,在毛坪村紅星果蔬家庭農場,一串串如寶石般的葡萄長勢喜人,顆粒飽滿,行走在果園小徑,淡淡果香沁入心脾,小徑一側的錦繡黃桃早已采摘一空,何紅新正俯身忙著給客人采摘鮮甜可口的葡萄。
“接管果園后,新種植了大棚葡萄,引進錦繡黃桃,大力推行田園采摘模式。”何紅新說,此外還發(fā)展果樹育苗產(chǎn)業(yè),培育桃李、櫻桃、獼猴桃 、柿子等十余種苗木,整個果園年產(chǎn)值達到20余萬元。
“盡管勞作很是辛苦,但是再也不用出遠門打工,也無需自己流動販賣,在家里就有一份可靠的收入,日子比以往好多了。”何紅新告訴記者,以前一年下來也存不了多少錢,現(xiàn)在通過發(fā)展“果園經(jīng)濟”不僅自己致了富,每年還帶動周邊鄉(xiāng)親數(shù)十人務工就業(yè) ,一年發(fā)放務工工資8萬余元。
小小黃桃在桂花鎮(zhèn)成了香餑餑,在何紅新夫婦的示范帶動下,不斷有村民加入到黃桃種植中,黃桃成為帶動當?shù)卮迕裨鍪盏摹爸赂还薄?/p>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盆地里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