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有重癥病人都已轉為輕癥,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連續一個星期都沒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數遠比入院的多……”2月17日下午,記者走進嘉魚縣人民醫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分享這個好消息。
沈雯是云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員之一,也是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1月27日來到咸寧后,帶隊在嘉魚奮戰。
嘉魚與武漢接壤,已融入武漢1小時交通圈。疫情暴發后,這里防控壓力相當大。
嘉魚縣人民醫院是該縣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兩個定點醫院之一。院長熊安嶺告訴記者,該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醫護人員較少,他們將全院300多名醫生護士全部重新分工,分為8個病區,24小時對發熱病人、疑似和確診病例進行診療。但沒有專業醫生,救治真的太難了,“醫療隊來后,幫了大忙!”
“我們到嘉魚的第一天,就發現這里的預案做得很完善。”沈雯告訴記者,“嘉魚縣當年經歷了‘非典’,有過抗疫的經歷,所以在疾控預防上有一些經驗。”
熊安嶺說,這次疫情防控剛開始,嘉魚縣就做了相關預案,而且開展得非常迅速,縣里不僅成立了指揮部,還成立了院專家組、縣專家組,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配。
簡單休整后,沈雯和隊友們全部進入一線,直接參加救治工作。他們總共15人,其中6名都是專業醫生,除沈雯外,趙常迪、孫聰、王杰3人是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呼吸內科醫師,楊芳是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感染管理科醫師,李瑜華是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感染科醫師。
很快云南醫療隊就融入了嘉魚的救治體系,還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研究,明確了對疑似病人、確診病例和救治醫生的分配,形成了抗疫救治的“嘉魚方法”。
沈雯介紹,“嘉魚方法”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最多的一次有8個病人同時出院。當時沈雯和隊友們非常開心,在同這8個人一起合影留念時,其中一個病人哭著告訴她:我的同事跟我一樣的病,他因救治無效不幸去世了,而我卻在嘉魚得到了及時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們做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原來已得到了這里的醫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魚方法’的重要性!”沈雯說。
“本來,在面對危重癥病人的救治時,我們是有困難的,但第二批援鄂隊伍的到來后,我們有底氣了!”沈雯告訴記者。
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嘉魚組是由云南省紅河州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寧選波帶隊,記者采訪的前一天,寧選波他們剛成功搶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癥患者。
“目前,還有兩位80多歲高齡的危重癥患者,因家人不愿意轉院,也不同意有創搶救,我們正在想辦法在無創的條件下對她進行救治。”沈雯說。
熊安嶺說,咸寧第一例診斷病例康復就是來自嘉魚,云南醫療隊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兩批醫療隊到嘉魚之后,迅速與嘉魚人民醫院融合,特別在危重病人治療上,云南醫療隊積極主動治療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熊安嶺也特別對云南醫療隊深深感謝。
采訪結束時,記者又聽到好消息,明天還有康復病例出院。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編輯:hefan
上一篇:
咸寧農商行捐款228.8萬元
下一篇:
通山籍兩姐妹愛心捐贈支持好友助力社區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