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通訊員 龔愛華)“媽,我們一放假就回來,陪您過年!”何珊琳和母親打完這通電話,心就飛到了赤壁的家。去年父親不在了,春節前母親又病了幾個月,回家她有一種歸心似箭的感覺。
可第二天一到辦公室,就接到因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黨員干部不能離開駐地,全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作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室主任的何珊琳,馬上拋開回老家陪母親過年的想法,迅速投身到一場全新的戰“疫”中。
“忙碌是最充實的”
“這個材料下午5:30前要準時上報”,“你馬上去辦公室把原網格值守安排作個調整”,“社區居民需要的防護用品要抓緊協調落實”……何珊琳,每天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辦公室本來就是單位的中樞,況且在防疫戰時狀態中,工作就顯得更為緊迫。而辦公室主任何珊琳,成了單位最忙碌的人,這40多天里,她就像人工智能機器人一樣,設定在家、單位、社區“三個點”上連軸轉,老也按不下暫停鍵。
因為是非常時期,各種文件、通知比平日要多得多,畢竟關乎疫情,誰都不得掉以輕心。即使不是何珊琳值班,她也每天都要到辦公室處理公文,尤其是有急件時,更是不得耽誤。連門衛師傅看到她頻繁出出進進,都對她說:現在放假了,又是特殊時期,你要少出門。她何嘗不懂得這個道理?但職責所在,她不得不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傍晚5點多,何珊琳接到市委總值班室電話,告知單位內網有個急件要在晚上8點前報送材料。她接完電話,立即放下手上的家務事,等不到吃晚飯,晚6點前趕到單位。內網所發文件沒有電子版,有關表格還需要重新制作,特別費事。她細心地按要求將要報送的3份表格一一打電話填報、確認、校正,然后發給單位領導審定,晚8點前準時發給指定的郵箱,又電話確認已接收后,才放心回家。回到家時已快21點了,家人還在餐桌邊等她吃新年第一個晚餐。
隨便翻開何珊琳的一天工作日志,滿滿都是她忙碌的身影:
2月2日,正月初九,早上7點30分出門,8點到辦公室,做衛生,消毒,燒開水,開始辦公。
1.將2月1日晚單位組織的網評情況發給市網信辦;2.處理政務內網6個文件;3.電話詢問三位干部及家屬身體狀況,得到“正常”回復;4.制作《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記錄表》發給社區值守干部;5.收到市政府辦春節假期延長到2月13日急電,迅速通知同事,制訂單位值班安排,報領導審定后,發到工作群并報送市政府總值班室;6.接到市委組織部通知,草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020年第2期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方案》,經領導審定后在工作群里發布,并組織大家捐款;7.向市委組織部報送《離咸干部返回統計表》《全市已離咸黨員干部外出情況匯總表》;8.協調單位干部黃江城到精準扶貧村開展防控通行事宜,保證其按時到達渡普口村;9.單位領導召集本人等有關人員開會,研究安排近期單位值班、社區值守工作;10.擬寫《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亮身份、踐初心、比作為”活動方案》。
晚上9點才離開辦公室。
這樣的日志,在何珊琳那里比比皆是。40多天里,何珊琳辦理各類公文110多份;上報防疫情況材料30余篇、表格近百份;組織網絡評論500余條;制定方案、撰寫文件通知41份;發表通訊稿件16篇;撰寫疫情防控工作日志《特別的假期》2萬余字。其中一些工作特別瑣碎,有很多事情都在家里完成,經常一忙就到半夜。
“責任就是敢擔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中心領導身先士卒,全體黨員干部全部下沉。何珊琳自然也不例外。
她深知小區是防疫最基本的單位,想到工作的細度、難度、強度,她就不敢懈怠。每次值守,何珊琳都是提早出門,提前到崗,最后一個離開。入戶宣傳、登記測溫、解釋勸返、上門核查,一絲不茍。
2月15日,正遇溫泉下了一場小雪。何珊琳被刺骨的寒風刮得透心涼,她冒著雪,頂著風,走到值守點。這是個還建小區,根據前期摸底,小區共有24套房,其中2套未裝修,6戶春節期間無人居住,現有16戶住戶。按照入戶排查“不落一人”的要求,何珊琳和同事發現1-402周某某家信息不全,卻一天三次敲不開門,同事說可能這家沒人吧?何珊琳說,原來的信息說他們家有人啊,今天必須核查清楚。一直到晚上7:50,何珊琳和同事第四次上門,連敲了數十下,才聽到屋內有一個老婦人的聲音。原來,這家人有人從武漢返回,是密切跟蹤對象,所以面對詢問人員就躲躲閃閃。
終于,該小區各戶信息全部核對清楚,逐戶建檔,對今后的值守就更有底了。
這個小區是“三無”小區,住戶較為復雜。偶爾碰到素質不高,甚至胡攪蠻纏的人,何珊琳總是苦口婆心,好話說盡,才把他勸回去。經何珊琳和同事們反復宣傳,小區防疫管理現已走上了正軌,和值守人員配合越來越默契。住戶黃姓大姐還經常為值守人員做幾個熱騰騰的菜,讓大家感動不已。
40多天里,她是值守較多的一個;出入管理,她又是最較真的一個。問她哪來的力量?為什么這么認真?她在日記中里是這樣寫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在防疫一線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如多值守一次,多宣傳一次,多勸阻一次,每次的多一點,就會讓疫情早一點過去。災難面前,人人都是搶險者、責任人。每一個細小的平凡做到極致便是不平凡。
“懂得珍惜才動情”
何珊琳年紀不大,但卻是一個最容易動感情的人。
她惦記著卡點值守的同事。2月21日早上七點,同事父親過世,帶班領導打電話說要辦公室安排人員換班,何珊琳毫不猶豫地告訴領導,讓同事放心回家,她的班由自己來頂。她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會遇到難事,大家都不容易。
她惦記著值守小區的居民。通過這一個多月的值守,何珊琳了解到小區部分居民是改制企業下崗職工,生活較為困難。她和同事們總是想法設法為他們爭取一些捐贈物資的分配,1棵花菜,2把生菜,2顆圓白菜,幾個雞蛋......盡量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同時,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哪家沒菜了,沒米了,沒油了,她都想辦法給他們代購。她要把黨的溫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愛心傳遞給他們。
她惦記著那些戰斗在救治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他們歌,為他們哭。當她看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自己患了冷凍癥,妻子感染新冠肺炎,仍然在一線救治其他患者的事跡后熱淚盈眶。她自己妹妹妹夫也是醫護人員,一直奮斗在救治病人的一線。每天都要問他們的安危,為他們的平安祈禱。單位號召捐款時,她積極響應,體現了她報國的拳拳之心,敬醫的眷眷之意。她在日記里寫道:我不是醫生,救不了病人;我不是工人,建不了醫院;但我是志愿者,可以幫助宣傳,堅定大家投入抗擊疫情的決心。
她惦記著自己的老母親。她老人家一人在赤壁還好嗎?吃的食物還夠嗎?病好些了嗎?白天忙,只有晚上回到家里,才有時間和媽媽噓寒問暖,叮囑她不要出門;再就是想辦法,讓赤壁的同學朋友給媽媽捎去一些食物。身不能至,心往矣。她在日記中寫道:身體遙遠時,心靈反而近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母親,對不住了,只希望疫期早點過去,我再回您膝下請安。筆記本里還有她的女兒淚。
疫情還沒結束,何珊琳依然在抗疫戰斗中奔忙著。這朵別樣的花兒是那么美,那么艷,那么紅。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發揮黨員作用 解決管控難題 市直343名黨員下沉小區任“一把手”
下一篇:
三無小區終于找到“組織”了 73戶居民有組織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
武昌水果湖街北環路社區有居民樓近百棟,部分老舊小區既沒有物業,也沒有門房,如何實現封閉管理?”鄭廣元說,下雪那天深夜...
2020年2月17日7時,時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崇陽農商行安全保衛部副經理姜省思在防疫值守點值夜班回家途中,...
咸寧網訊通訊員許愛瓊報道:2月15日一大早,嘉魚縣農業農村局原種場隔離區帶班值守的石六華,在風雨中急匆匆地趕往值守點。等...
有這么一個身影,宛如一個衛士矗立在村卡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這么一個鐵人,不間斷投身到防疫斗爭第一線,夜以繼日...
疫情發生以后,劉春燕主動請纓協助單位包保金龍花園小區的防疫工作,組織國資委機關8名黨員參與疫情防控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發...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會文通訊員李炯)3月4日,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黨員志愿者到社區網格點包保小區變身為“快遞小...
“疫情當前考驗人心,真要感謝志愿者們這些天對我婆婆的照顧。”劉苒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婆婆和家政阿姨一起住,年前阿姨回家后...
2月26日上午,一對年輕的夫婦敲開了咸安區雙龍社區電大小區黨員志愿者崗亭大門,表示要就近居住在婆家方便就醫。自疫情防控工...
2月26日下午,記者走進咸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南昌路社區第三網格,只見每個小區及重要路口均設執勤點,處處是黨員干部、居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