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咸寧日報刊發的新聞報道《對疫情防控工作不作為不擔當的嚴肅問責 我市處理黨員干部152人》和《問責之后,他們在干什么?》,被學習強國、人民網、環球網和湖北日報等媒體轉載,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疫情是一面考察識別干部的鏡子,既照出慵懶懈怠,也照出履職盡責。”市紀委監委干部鄭紅霞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問責疫情防控工作不力的干部,有助于凝聚人心,更扎實地推進我市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對問責處分的黨員干部不拋棄、不放棄,我市在幫助教育的同時,允許他們“戴罪立功”,這是把問責的壓力轉化為擔當的動力,用組織溫暖促進他們在防疫一線積極履職。
“市委問責疫情防控工作不力的干部,是對群眾生命健康負責,也是對干部負責。特別是給那些疫情防控中抱著敷衍了事心態的干部敲了一記警鐘,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為民服務。”通山縣黃沙鋪鎮大地村黨支部書記鄧磊說,在這個非常時期,不管身處什么崗位,作為一個黨員,一名干部,心中應該始終裝著老百姓,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沉下去,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才能和他們一起共度難關。
疫情發生后,溫泉辦事處花壇社區書記呂翠紅一直戰斗在戰“疫”一線。她告訴記者,當前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期,是檢驗我們黨員干部初心和成色的考驗期,要把疫情防控這場“大考”作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被問責后,咸寧絕大部分黨員干部仍奮戰在戰“疫”一線,說明這些干部已經深深認識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知恥而后勇,正在以實際行動去彌補不足。
“最近有些防疫一線的基層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受到市委問責,我認為市委的問責是必要和及時的,因為他們沒有依法履行好疫情防控職責。”市人大代表孟劼說。很多被問責干部沒有因自己受處理而氣餒,依然奮戰在戰“疫”一線,在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前堅持“不退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彌補犯過的錯誤,為全市戰“疫”的最后勝利履行好一名基層普通干部的職責,充分體現了在疫情面前,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戰“疫”精神。
“市委明確對在受處分期間能切實轉變作風,在防控疫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干部,只要符合規定,完全可以重新安排工作,甚至予以重用,這個機制很好!”市政協委員程文敏建議,對干部問責要體現治病救人,做到以責督戰。要在依紀依法依規問責的前提下,區分犯錯的原由和具體情形,不使問責泛化簡單化。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鼓舞戰“疫”士氣。要關愛基層一線干部,為他們“降壓減負”,讓他們輕裝上陣,有力前行。
網友“樂道”說,對那些作風扎實,沖在一線,在防控疫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干部,應該記功獎勵、優先提拔重用等方式激勵關愛。受處分的黨員干部要認真檢視自己、心無旁騖、爭分奪秒,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哲)
編輯:hefan
上一篇:
他們是怎樣戰勝“疫魔”的
下一篇:
問責,是警鐘也是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