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雷神山醫院
在雷神山工地上的肖能文。 攝影:袁早霞
荊楚網-荊楚網客戶端訊(記者 董育雄 通訊員 陳朝陽、徐濤、袁早霞)4月4日晚8點半,人在河北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職工肖能文,電話中被問及兩個多月前會戰雷神山最難挑戰時,思考片刻后說:“累,是那種要玩命的累,我們經常是工作24個小時后,休息四五個小時,馬上又干24個小時,有時候站著停幾分鐘都有可能瞌睡過去。”
1月23日,在抗擊新冠肺炎最關鍵時刻,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25日下午,武漢市決定在火神山醫院之外,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總體規模超過兩個火神山醫院。通常,3萬多平米的傳染病醫院,業內正常完工周期以年計。但火神山、雷神山建設,與抗擊新冠肺炎大局成敗系于一身,中建三局的回答是:“堅決完成任務!”
“基建狂魔”是以這樣一種“奪命狂奔”的姿態上線的:1月23日當晚,中建三局即刻調集武漢市正在加班的5個建設項目中的工人,迅速展開場地平整等工作。僅用兩天多時間,他們挖填40萬方土,填平地基高差,夯實了火神山建設的基礎。
然而,“兩山”建設總指揮——剛上任一個月的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衛國頭疼的是,春節期間是傳統建筑行業冬歇期,人機物料本就極度短缺。怎么辦?廣發“英雄令”。于是,在年三十的中建三局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傳得最多的招工啟示是:“兄弟,國家有難,咱們一起去火神山(雷神山)拼命吧!”
1月26日晚11點15分,中建三局一公司鋼結構分公司工作群發出了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召集令。11點30分,肖能文發出了請戰短信,請戰的名單上除了他自己,還加上了兒子肖輝、徒弟丁超的名字。1月27日,肖能文帶著兒子肖輝、徒弟丁超,驅車三小時從老家麻城趕往雷神山,在來武漢的車上他們收到了電子版的復工證明。到達現場后,他們馬上投入生產,負責項目病護區鋼結構的施工。
剛到知天命之年的肖能文,1987年10月加入中建三局,從事電焊以及焊接管理工作33年,斬獲“楚天名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焊工”“荊楚楷模”等業內頂級榮譽。此前,他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搶工期的時候,“就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基本是兩班倒,一個班12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但在雷神山,肖能文覺得,雄安的工作強度“那都不是事”。
肖能文在病房區與工人作鋼支柱安裝作業交底。 攝影:袁早霞
2月5日,2月5日 肖能文與兒子、徒弟在雷神山醫院合影。 攝影:袁早霞
“最難的是雷神山ICU鋼構安裝時候,本來設計工期是48小時就非常非常緊張了,后來現場調整為36個小時,聽到這消息內心其實是崩潰的,還不能在團隊面前表露出來,只能拼了命去帶頭干……”
肖能文與同事,將所有的場地、人員、設備都用到每分每秒。土建還在澆筑混凝土時,鋼結構的十余臺汽車吊設備已全部現場待命。構件到場之后,先將鋼梁在地面做整體拼裝,三根柱子之間的鋼梁全部焊好,然后開始吊裝。在吊的過程中,另一組鋼梁就地拼裝,吊裝與拼裝同時進行,不浪費一秒鐘的時間。用這樣的方法,比常規的先吊鋼柱,再吊裝鋼梁的工序,要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奮戰8天,肖能文團隊完成深化鋼構件8000件,制作安裝3000件,圖紙輸出1100張,鋼支座長度10300米,屋面8500平米,總用鋼量1700噸。
25歲的肖輝回憶說,老肖管理300多人的團隊,通常是早班6點起床,6點半開會給各班組交底,隨后除了吃飯外,這個班就要干到第二天早晨6點,睡四五個小時,再開始下一個24小時的晚班。肖輝說:“他都50歲的人了,有時候還是很擔心能否吃得消。像我們這些20多歲的后生,現場每天至少要走兩萬多步,最累的時候兩條腿都在打擺子,靠著鋼構件都能睡著……”
肖能文團隊同3.4萬名“兩山”工友在10天工期內,挑戰極限。他們搭建的,不僅僅是支撐雷神山醫院的根根鋼筋鐵骨,更是與疫情賽跑的希望。“早一天建好,早一天醫院投入使用,就能挽救更多同胞、老鄉的性命,在這里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努力,沒別的,豁出去了……”25歲的肖輝說,“其實,我們做了自己該做、能做的事情,內心都蠻自豪、很驕傲。也希望今天我們所做的,能被人記住,不要忘記了。”
中建三局總經理陳衛國說,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創造了可載入史冊的奇跡,也體現了新時代建設者的“兩山精神”:“‘兩山’建設太難,能參與‘兩山’建設,是我們所有基建人一輩子的光榮。”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網事·感動2020”一季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日前,武漢雷神山醫院發布隔離病區整體效果圖和病房樣板模型。目前,醫療隔離區場地基礎已全部完成, 12萬平方米防滲膜圖基本...
咸寧網訊:疫情雖無情,服務顯大愛。肩有擔當,疫情短信頻宣傳配合政府部門加強政策措施解讀和疫情防護宣傳,截止目前已累計發...
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收治首批患者。43床做咽拭子”……2月8日中午12時,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二病區的對講機里不停地呼叫,護...
題:他們,聞令即動挑重擔新華社記者梅世雄、黎云、賈啟龍“在武漢的日子,每天都像在打仗。”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主任張西...
題:使命如山——火神山醫院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記事新華社記者賈啟龍、黎云2月3日起, 1400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開始承擔...
激情滿格的“護航員”新華社記者賈啟龍、黎云抵達武漢那天起,金鑫就進入了“戰備”狀態:為了第一時間啟用醫療設備,金鑫和戰...
題:和時間拼速度與死神搶生命——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里的“生死戰”新華社記者黎云賈啟龍廖君侯文坤傳染病ICU病房被稱為...
愛是一道光——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呼吸與危重癥專家宋立強■解放軍報記者高立英中國軍網記者高輝通訊員王煜宋立強在工作中...
題:趙玉英的“心”藥方——發生在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一病區的故事黎云、劉會賓、王均波火神山醫院收治的首批50名患者,其中24...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陜西,有這樣三名年輕的“逆行者”,他們分別從一個普通貨車司機變身救援物資運輸司機、從一個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