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煒林 劉宇 左晨
3月18日,平常卻不平凡的一天。
人們期盼已久的數字終于出現:武漢新增確診病例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
盡管一例散發病例在連續5個“0”后再次出現,但隨后,“0”又如期而至。
春天來了,希望來了。
這場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迎來重大變化: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
3月25日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4月8日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
站在春天里,大武漢的生氣與活力正在重啟恢復。
站在春天里,人們難以忘懷,戰“疫”中那一個個銘心刻骨的瞬間。
【關閉】
1月23日10點起,武漢市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暫停全城公共交通,堅決封堵疫情擴散。這對一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而言,是前所未有的非常之舉。
臘月二十九,早上8點半左右。剛睡醒的龔靜接到了表姐從美國打來的電話:武漢“封城”了。
龔靜,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急診科護士,徐凱,同濟醫院急救中心轉運人員。按照計劃,夫妻倆將帶著7歲的女兒回通山老家過年。
“非典時也沒這樣呀?!贬t護人員的經歷和直覺讓龔靜意識到:接下來醫院肯定會很忙,先把孩子送走再說。
趕在離漢通道關閉之前,徐凱終于在出城高速路口與從通山趕來的老人會合。女兒哭著上了爺爺奶奶的車,央求龔靜:早點接她回來。龔靜滿口答應,這,同樣也是她的愿望。
流著淚,掉頭回醫院。她在朋友圈里寫道:作為醫務人員,作為武漢人,我們要回來和同事們一起堅守!護城!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1月31日,龔靜所在的醫院被指定為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點醫院;徐凱一直在路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轉運發熱和肺炎病人。
【開建】
1月24日,大年三十,武漢蔡甸知音湖畔,數百臺設備隆隆開動。面對各大醫院“一床難求”的嚴峻局勢,上萬名建設者緊急行動。短短10天,建成1000張床位的“武漢小湯山”——武漢火神山醫院。
“下雨啦,后面那個是你嗎?”1月24日進場當天,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裝公司機電工長翟勇接打了近200個工作電話。妻子嚴美玲通過媒體直播看到了在現場忙碌的他,特意發來微信。
這是翟勇第一次在工地過春節。此時,身為心外科醫生的妻子正在協和醫院值守。
1月23日下午,翟勇接到公司參建火神山醫院的通知后,立即從黃岡老家趕回施工現場,主要負責現場施工協調和機電安裝。“人多工序多,交織施工,哪一塊有問題、進度跟不上,都要緊急處理。”翟勇說。
工期太緊。住的地方離工地有六七公里,翟勇索性不回去休息,累了就在車上躺一下,或是在工地上找一個紙箱子靠一下。
2.5萬平方米的工地上,翟勇每天要走很多個來回,腳底磨出了水泡,也顧不上了。幾天下來,大家都知道在工地上一瘸一拐的就是他。
“只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對于上萬名奮戰在火神山、像翟勇一樣的建設者而言,相比擔心自己被感染,他們更多想的是搶時間。
2月2日,艱苦的工地傳出令人振奮的信息——火神山醫院建成移交!
2月4日,翟勇親眼看到第一批病人轉入火神山醫院。他說,再累再苦也值了。
【馳援】
1月24日,除夕。萬家團圓時,上海、廣東等地醫療隊醫護人員告別家人,星夜奔向武漢。
下午5點48分,接到赴武漢的電話通知時,張明明和妻子正在去買春聯的路上。
張明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危重病科90后護師,第一批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
按照傳統,他們原本打算晚上8點做年夜飯?,F在,晚8點前他必須趕到醫院。妻子說不買春聯了,趕緊回家給他包10個餃子墊墊肚子,“年夜飯必須吃?!?/p>
“不瞞你說,她太心急了,餃子其實還沒煮熟?!贝掖页粤?個,張明明就出發了。
此刻的上海,下著雨。“機場外很冷,但機場內很熱?!眮碜陨虾?2家醫院的136名醫護人員集結在上海虹橋機場。張明明說:“熱,是因為都是親人在送別?!?/p>
懷著7個月身孕的妻子來了,站在離他大約10米遠的地方。他說:“人太多,你往外面站站,別擠著?!?/p>
1月25日1點25分,鼠年第一個凌晨,載著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飛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
武漢,也下著雨。
2點10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抵達入住酒店,看到附近“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閃著紅光的大字,張明明知道:戰斗馬上就要開始了。
此時、此后,天南海北的4.26萬名醫護人員紛紛收拾行裝,馳援武漢、湖北,舍生忘死,救死扶傷。
張明明們,危難時刻的光明使者、希望使者!
【封閉】
2月11日凌晨起,武漢市內所有住宅小區封閉管理。2月17日,武漢市啟動為期3天的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底數,阻斷傳染源。
2月16日晚8點左右,江岸區桃源社區書記胡郡艷仍在小區巡查。她抬頭一望,只見一個單元樓只有兩戶亮燈,其他人呢?“要比對前幾天排查的數據,才能更準確?!?/p>
胡郡艷趕緊叫來所有網格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分成6個小組,44棟住宅,挨家挨戶數燈。
胡郡艷說,數了燈,就找到了重點。
2月17日,結合數燈情況,胡郡艷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始“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大排查,每天上午從8點半開始到晚上10點多,挨家挨戶上門調查登記。
“那個時候,感覺不少人很恐慌。有的半夜三更打電話,說自己體溫不正常,要去醫院做核酸檢測……”剛開始,胡郡艷也有點蒙,電話微信響個不停,徹夜睡不著覺。每天除了各種工作,她要隨時安撫居民情緒。
“封住居民的腿,更要服務好居民的嘴。”為了讓居民安心居家,社區成立了醫療、生活、應急等11支小分隊,定期組織愛心菜發放、社區團購,幫助居民買藥。
“哪怕居民要買一張創可貼,我們也給代買、送到家。”一位高齡婆婆的尿袋壞了,志愿者張勇騎著電動車跑了30多家藥店,才買到這種特殊型號的尿袋。
一個個“小巷總理”,一個個網格服務員,奔波在大街小巷。沒有驚天動地,卻厥功至偉。
【反轉】
3月3日,武漢確診病例2236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4890例。這是疫情期間武漢市累計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過確診病例。
98歲的時老太終于挺過來了。
3月3日,46歲的潘文和79歲的母親、98歲的外婆同時從武漢市第一醫院出院?!皟晌焕先四馨衙W。褪莿倮??!?/p>
潘文一家的主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李元十將從哈爾濱帶來的蛋白粉、維生素片送給了兩位老人?!叭绻夷棠踢€在世,應該101歲了?!甭牭嚼钤脑?,潘文知道他也想著家人。
從醫院病房到集中隔離康復點,不到半小時的車程,院方給她們穿上了防護服?!澳昙o較大,感染風險高。”醫生說,要確保她們從出病房到隔離點的路上不會被再次感染。
1月21日,潘文從深圳回到武漢,與母親、外婆團聚。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疫情,一家人閉門不出。
2月初的武漢,天氣有點冷。外婆開始發燒,潘文以為她是感冒,喂外婆吃了幾天感冒藥沒有好轉,她自己也開始發燒了。上報社區后,一家三口查血、拍CT、檢測核酸。
2月12日晚上,拿到3人全部確診的結果,潘文失眠了。“壓力大,擔心年近80歲母親和年近百歲的外婆能不能挺過這一關。”
第二天,祖孫三代住進同一病房。15日開始接管病區的黑龍江援鄂醫療隊,將輕癥但有高血壓的時老太視為重癥,實施個性化診療,特地安排粥、牛奶等營養流食。
慶幸的是,經過10多天治療,外婆情況好轉,出院前一周,更是一天比一天好。潘文和母親的感染癥狀也全部消失。
當天,有1856人和潘文一家一樣治愈出院。
每一例治愈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慶幸。
【囑托】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稱贊“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號召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
20歲的謝小玉沒想到,她獲得了總書記的點贊。
13點15分許,謝小玉站在東湖新城社區生活物資集中配送點。“總書記一下車我就看到了?!?/p>
謝小玉,土生土長的武漢女孩,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二學生,一家搬到這個社區才兩年,她只在寒暑假才回來,“連對門的鄰居都不認識?!?/p>
謝小玉想在疫情期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2月15日起,她穿上了紅馬甲,每天幫街坊鄰居們買菜買藥。
總書記與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志愿者等交流時,社區書記介紹了這位戴著黑框眼鏡、稚氣未脫的“00后”,總書記親切地問:“你有沒有20歲?”
謝小玉大方地介紹了自己和自己做志愿者工作的情況。“總書記問我,做志愿者苦不苦,怕不怕困難。我說,也有辛苦的時候,但遇到困難,總會得到社區和下沉黨員干部們的幫助,他們的奉獻精神時刻都感動著我,居民們對志愿服務的認可,也讓我覺得做這些事特別有意義。”
總書記當場點贊說,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抗疫一線有很多年輕的護士,很多都是90后,甚至95后,都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國的年輕一代,有擔當,能奉獻。
總書記的到來,讓她感覺更有了希望,更有了信心。作為奔波在武漢的萬名志愿者中的一員,謝小玉說,目前社區防疫形勢一天比一天好,武漢保衛戰將贏得最后的勝利。
【休艙】
3月10日,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休艙。這是疫情期間,武漢首批開艙、最后休艙的方艙醫院。至此,武漢市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朱忠橋,武漢市漢陽區城管執法局公廁管理站清掏班班長,60歲的他,還有3個月就退休了。
2月12日中午,朱忠橋接到通知,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公廁發生堵塞,需要緊急疏通。
放下吃了一半的午飯,朱忠橋帶著班組人員和工具趕往現場。只見三個堵塞的廁所蹲位一直往上面冒污水,在外等待如廁的病人越聚越多,大家都很著急。
朱忠橋趕緊清理現場并檢查,發現了堵塞原因——有異物落入排水口。因為異物卡在管道內較深位置,他用了全部帶來的工具仍無法取出。
“如果破拆,耗費時間長不說,公廁在短時間內也沒法正常使用。”根據多年經驗,朱忠橋說只能用手探摸。
來不及細想,他在防護服外套上長筒橡膠手套,將手伸進排水管內摸索異物,兩三分鐘后取出異物,排水管很快疏通。
“雖然穿戴了防護服和手套,但仍有少量污水滲到了手上。”朱忠橋說,為保險起見,他被送到了一線人員集中居住點單獨隔離觀察。
所幸,他沒有被感染。2月27日,隔離14天后的朱忠橋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臟了我一人,方便了大家?!备闪?1年的環衛工,這是朱忠橋常說的一句話。
他說,疫情期間很多普通的環衛工人都在堅守崗位,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0”新增】
3月18日,武漢確診病例首次零增長。對于宅家50多天的武漢人來說,希望的曙光已經顯現。網上授課、居家寫作、練習廚藝、花式鍛煉……宅家的武漢人忍受不便,以各自的方式參與著這場戰“疫”。
光谷,一輛757路公交車上,安裝了全新的智能彌霧消殺系統。關好車窗,輕按遙控器,44個噴頭啟動,僅10秒,車內便消毒水霧彌漫,效率是人工的20倍。
這套系統,是宅在家里的姚濤,在陽臺上試驗出來的。
姚濤,武漢全華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不出門的初期,他不時感到郁悶。后來想,生活還是要繼續,不如去找一些之前想做、沒有時間去做的事。
看到新聞上說接送醫護人員的公交車每天靠人工消殺,他覺得既費時又不安全,為何不智能化消毒?
1月30日,姚濤將初步設計的“彌霧消殺系統”圖紙發到同事群中,喊話同事:大家都閑著,不如出點力,為防疫做點貢獻。
“彌霧消殺系統”需要8個組件:水箱、水泵、噴頭、穩壓器……為了湊齊這些材料,姚濤花費了3個星期。
“用水泵從水箱中抽水,再通過噴頭噴灑,原理很簡單。但是,噴頭要什么角度、間距多少、噴多長時間,得一遍遍做試驗。”
不到兩平方米的陽臺上,姚濤從早到晚做著噴淋系統試驗。2月27日,他覺得系統可用了,就聯系東湖開發區,捐出了這套系統。
如今,疫情好轉,姚濤的公司逐漸復工。北京的客戶一口氣訂購了100套智能彌霧消殺系統,公司正在抓緊生產。
姚濤說,春天到了,武漢也會一天天好起來。
比拼意志、比拼決心,史無前例的武漢保衛戰何止這些瞬間?
直面病毒的白衣天使,迎著風雪的建設者,日夜堅守的水電氣工人,整天忙碌的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宅在家里的武漢市民……他們萬眾一心,用堅韌、犧牲和奉獻,書寫著一個個平凡的抗疫瞬間。
平凡,照樣閃光。連綿接續的瞬間,透出這座城市的英雄氣質。
編輯:但堂丹
湖北日報評論員“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
題:兩對戰“疫”夫妻的愛情故事新華社記者黎云、劉藝諶磊彎著腰,正在清點新到的醫用物資,突然有個女孩子跳到了他背上?!碧?..
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陜西,有這樣三名年輕的“逆行者”,他們分別從一個普通貨車司機變身救援物資運輸司機、從一個打工者...
毛怡鳳新冠肺炎,讓武漢封城了一個多月。面對這一切,我感慨萬千,無法言表,自己唯一能做到的是,代表臥床多年的老母親,代...
2020-02-25 07:222月21日,位于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的中商徐東平價廣場,網約車司機在超市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忙著搬運社區居民...
王勿寧你以干城雄風的名字仰天長嘯你以英雄豪杰的浩魄駕波馭濤啊——天上河漢地上武漢橫空出世你是我的驕傲拔地而起你是我的...
圖為武漢公共交通停運后,市民選擇步行或單車出行。途中,我倆再度談起早在策劃中的有關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書,要趕在放...
1月12日上午,湖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王曉東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大交通武漢至仙桃城際鐵路(今年建成通車)武...
1月10日,參加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省政協委員,陸續到會議各駐地報到。省人大代表趙志勇:“新武漢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