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處宿,一枕玉泉聲……
這是宋代詩人蔣之奇對通山縣城的詩意描寫。
時至今日,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理念的指引下,這座秀美山城又有怎樣一番作為?
答案是:立足資源優勢,打造生態文旅新城。
生態文旅新城展露芳容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松茂竹翠,曲徑通幽;拾階而上,一步一景……9月8日,傍晚六點一過,通山鳳池山的健身步道上,已是人潮涌動。
鳳池山位于通山縣城之南,相傳因鳳鳥棲息此山而得名,是目前通山最大的城市公園。沿著黝黑的瀝青公路蜿蜒而上,路兩旁盡是茂密的樹木翠竹,清風拂過,林海濤聲伴著鳥叫蟬鳴,讓人心曠神怡。
登上山頂,俯瞰城中通羊河,恰似玉帶繞城、波光粼粼,兩岸楊柳倒掛,綠意盎然,木質游步道傍河搭建,亭臺樓閣交相輝映,游樂設施巧妙布設。待到夜間,霓虹燈沿河閃爍,五彩繽紛,游人摩肩接踵,仿佛天上街市落人間。
再往城北,王明璠大夫第古樸大氣。貓拱式的山墻、如躍如飛的脊飾、灰黑斑駁的老墻,無不彰顯出歷史之厚重;邁入“芋園”,高墻、大磚、粗梁、大柱,令人驚嘆;幽長回廊,青青石板路,窄窄小巷,無不展示出文化之縱深。
在縣城東南面,富水湖景區更是如詩如畫。這里碧波浩渺,魚肥橘香;青山四面環繞,島嶼星羅棋布;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鄂南小漓江”。
還有縣城西面的果匠小鎮,一年四季果實飄香,游客滿園;全國鄉村旅游名村石門村,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
漫步通山縣城,就像走進了大公園;一個生態文旅新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我們通山縣城就是一天然生態公園,也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城市!”在鳳池山半山腰,年過古稀的吳爹爹一臉幸福。自打退休后,他每日閑游于城內“景區”,步伐矯健,神清氣爽。
生態文旅新城得天獨厚
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必須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現有山水脈絡,合理布局城鎮空間。那么,通山為什么提出打造生態文旅新城?
“生態、旅游、文化資源應有盡有,通山建設生態文旅新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完全契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理念。”縣委常委金大德說。
通山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境內山清水秀、竹翠洞奇,自然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8個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品牌。據測算,通山森林覆蓋率高達67%。
游山玩水,魅力盡顯。通山縣境內東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華中勝景九宮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園大幕山,中有“水土樂園”富水湖及“地下長廊”隱水洞,境內已經形成“游山、玩水、探洞、觀古民居、謁闖王陵、賞農家樂”的大旅游格局。
吳山楚水,人文福地。通山誕生了全國第一個縣級紅色革命政權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現存冷水坪、楚王山等8個縣級以上蘇維埃政權機關遺址。境內現存170多棟明清古建筑。闖王陵、王明璠府第獲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幾年來,通山縣充分發揮城區山體、水體的資源優勢,依山建園、傍水造景,奮力打造點、線、帶、面相結合的生態文旅新城。目前,通山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和國家園林城市,均已通過初審。
“2019年,通山縣共接待游客184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5.1億元……”縣文旅局局長陳世德表示,優越的生態、文化資源,以及成熟的旅游產業,是通山打造生態文旅新城的硬核支撐。
生態文旅新城建設正酣
9月8日上午,在通山新城區王明璠大夫第旅游項目現場,機械、人工忙碌不停,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仿古街的6棟主體建筑已完工,其他工程正在加速推進。”項目施工負責人王堅介紹,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28.6畝,計劃投資3.7億元,將以國家級保護文物王明璠大夫第為依托,建設仿古街、大戲臺、市民廣場等配套設施,全力打造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大型鄉村旅游公園,集中體現“人城境業”高度融合。
近鄰的王明璠花海是該項目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1.3億元,占地面積476畝,以種植時令花卉為背景,建設兒童游樂園、人工湖等項目,著力打造成通山旅游“后花園”。目前,五彩繽紛的鮮花布滿山頭,游樂設施正積極裝配中,將于10月之前建成對外開放。
“王明璠大夫第項目只是建設生態文旅新城的一部分。”縣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還有鳳池山、通羊河升級改造工程,城區增綠、老舊小區改建等多個項目。
鳳池山是天然氧吧,是山城市民休閑健身、旅游觀光的城市公園。早在1997年,湖北省林業廳批準成立“鳳池山省級森林公園”。2018年起,該縣對鳳池山實施第三次改造,投資3500萬元,對車行道、游步道以及休憩點、供水、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改建新建。
通羊河是城區市民的“母親河”。通山縣投資5704萬元,對2.5公里沿河兩岸實施全面改造,建成了集防洪、綠化、生態、休閑為一體的濱水觀光游憩帶。
該縣還采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墻透綠和拆違還綠等措施,盡可能增加城市綠量。截至2019年底,通山縣城綠化覆蓋率接近40%。
生態文旅新城前景可期
孩童嬉戲玩耍,大人健身娛樂;夜市車水馬龍,生活悠然自得……
每到夜晚,通羊河畔的政府廣場公園成為最熱鬧的場所。
“根據規劃,我們將在河對面再建一個生態公園。”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馮小斌指著通羊河對岸的一片綠地說。
阮家灣公園項目位于通羊河河灣半島處,屬于中心城區偏西的城中村位置,地理位置及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將建造一個集巖石藝術區、生態濕地公園區、市民游玩區和文創藝術商業區于一體的城市生態大公園,進一步拓寬市民休閑娛樂空間。
據悉,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專項工作啟動以來,該縣成立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專責小組,正有序展開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并結合通山實際修訂《通山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編制《通山縣公園城市建設工作綱要》,科學規劃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進程及方向,以確保穩步推進,取得實效。
根據規劃,該縣將通過鑿山挖隧道的方式,向南拓展城市空間,并將石航山林場改造建成大型生態公園,將南面環城公路建成城市綠道。
與此同時,將對所有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實行拆減增綠,提升綠地率;所有新建居住小區必須符合生態公園城市要求,確保做到一區一景、一區一園……
“我們建設生態文旅新城,既有頂層設計,也有底層措施,發展前景一片光明。”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阮義堂堅定地說。(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昌爐 宋文虎 特約記者 孔帆升 徐大發)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調研行系列報道 ⑤】通城:怎樣建設秀美新城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鄭安國報道:9月21日,通山縣一部關于脫貧攻堅故事的微電影《暖陽》正式發布,受眾可以通過網...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遠杰、陳才添、汪延煜報道:“要是沒有通山縣鎮南中學黨員送教小組周國慶老師的精心輔導,我這名剛入職的數學...
在9月3日“超姐”工作室法制講堂進校園的通山縣雙語學校第一堂上,女法官彭超結合實際辦案經歷和初中生心理特點,采取以案說...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李姍姍報道:本報報道通山寒門學子朱周的新聞后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并引來愛心接力。9月3日,...
咸寧網訊(通訊員徐煥新范薔薇)近日,郵儲銀行通山縣支行與通山縣政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續簽助農貸業務合作協議。據介紹,助...
咸寧網訊:2020年8月4日,省司法廳行政執法監督處處長朱德富,副處長陳海燕,市司法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朱細權與行政執法監...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靜妍、滕永欣、汪詩琪:8月3日,咸寧市通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博士志愿服務...
咸寧網訊通訊員汪麗娜、胡亞芳報道:“公司開工晚,現在訂單量大,多虧了你們的資金支持,我們也好趕上今年落下的進度!據了...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洪琦、陳俊報道:近日,通山縣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利用公益場館尚未對外開放的間歇,深入...
通山縣稅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后期將通過派專人前往大廳輔導, QQ、微信群答疑等方式,更進一步精準輔導納稅人享受疫情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