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過去農民種地的真實寫照。如今有了“金扁擔”,一些農田變“聰明”了,種地也更加輕松了。2020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講述了“金扁擔”的故事。這個“金扁擔”被總書記理解為農業現代化。
現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了什么程度?“金扁擔”的故事,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本期《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為您娓娓道來。
地處黃土高原的陜北,干旱少雨、土地貧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的百姓還只是期待著“半年糠菜半年糧”。
幾十年過去了,梁家河村的變化日新月異,村民們吃肉的愿望早已實現。農業現代化也讓當地的蘋果產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不僅涵蓋了作物的種植、養護,還延伸到了收割、包裝、銷售等全產業鏈條。越來越多的農民挑起了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
在“中原糧倉”河南,有了“黑科技”的幫助,加之大規模機械化收割,讓秋糧“顆粒歸倉”有了保障。
在“中國蔬菜之鄉”壽光,“智慧大棚”更是讓菜農們“坐在家里就能種菜”。更多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激蕩在希望的田野上,讓農業借助科技的翅膀騰飛起來。
總指導:何平
總策劃:劉思揚
監制:劉剛
出品人:孫志平
制片人:樊華
統籌:幸培瑜、韓珅
編導:王志斌、陳曉宇、李林欣、彭卓、曹彥語
記者:李林欣、陳昌奇、梁愛平、吳鴻波、姜亮、尚昆侖、馮媛媛、李小波
包裝:夏勇
海報:劉思奇(實習)
部分素材來源:延安市延川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微視頻:特殊的客人
下一篇:
“三區三州”戰貧記|安居之夢
孔帆升(通山)說到某人的時候,有人會說:“他是個捋鋤頭把的。也有人自謙自己世世代代為農,祖上是“鋤頭把,把鋤頭”。把接鋤...
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全國發行。《習近平扶貧故事》的出版發行,有助于人們...
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
扶貧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他花的精力最多到過中國絕大部分最貧困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
核心提要:面對貧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扶貧論述,形成了科學的扶貧思想體系。習近平扶貧思想具有深厚...
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他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考察了20多個貧困村,連續4...
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二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十二年來,...
編者按: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組建國家綜合性...
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時間來看,在北京進社區并連線武漢那次調研是2月10日,此時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