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省委國安委在漢召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維護人民安全”座談會。會上,11名與 人民群眾安全和利益息息相關領域的省直單位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結合新冠疫情防控,立足部門職能和研究范疇,就如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更好地維護人民安全,提出真知灼見,貢獻智慧力量。現將發言內容摘登,以饗讀者。
抗疫斗爭賦予總體國家安全觀新內涵
省社科院院長 劉光遠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國內安全和國際安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重要成效,為控制疫情全球蔓延作出了積極貢獻。
抗疫斗爭貫徹和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原則要求,同時也在斗爭實踐中賦予總體國家安全觀新的內涵。
一是堅持了“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根本要求。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要求迅速轉化為維護人民安全的有力行動,有效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是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隨著疫情形勢變化,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好維護安全、推進發展“雙線戰役”。
三是致力于維護人類共同安全。中國對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支持與貢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人類共同安全、打造安全共同體的具體體現。
四是豐富了我國國家安全體系。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不僅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與時俱進,而且更加全面地筑起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防線,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
發揮國家安全壓艙石作用
省公安廳副廳長 余平輝
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公安機關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投入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按照“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保穩定”總體要求,積極適應疫情期間接觸式犯罪銳減、非接觸式犯罪攀升的治安形勢,及時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打擊網絡詐騙等重點工作,努力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切實發揮了國家安全壓艙石的作用。
針對群眾關注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頻受攻擊破壞的情況,牽頭建立重大安保工作聯絡機制,科學打造外圍圈全量監測、重點圈跟蹤指導、核心圈直接守護的工作體系,保證了水、電、氣等重點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正常運行。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借疫情實施詐騙行為多發高發亂象,堅持重拳出擊、嚴抓嚴打,發起打擊涉疫詐騙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群眾網上安全感、滿意度。
針對群眾關心的因疫采集公民個人信息易導致泄露問題,全面監管公民個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的全過程,確保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下一步,全省公安機關將進一步統籌做好國家安全、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等相關公安工作,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更大貢獻。
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領域重大風險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郭新明
2020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巨大,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必須在思想上再武裝、責任上再落實、力量上再聚焦、措施上再加強。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全面完成“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任務為目標,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收官結賬為重點,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快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的短板,為生態安全提供保障。
加強生態的保護和修復。抓好長江大保護,開展好“十大標志性戰役”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大專項行動”,守牢環境風險的底線。主動服務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服務企業綠色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抓好輻射安全,夯實環境安全的基礎。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湖北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完善疫情防控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安全體系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 劉家發
加強新時期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迫切需要,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首先要站在戰略高度上,將公共衛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去布局和統籌。
其次,提升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的全民衛生應急意識和能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加強政府、專業機構等系統內外和全民的公共衛生安全教育,培育安全風險與應急準備意識,形成長期導向的應急核心價值觀;二是加強應急防控的信息公開,實事求是發布信息,提高新時期公眾衛生健康應急信息素養;三是加強衛生應急知識教育和衛生應急技能培訓,提高公眾衛生健康應急知識素養和參與疫情防控能力;四是加強衛生應急心理教育,特別是應急心理疏導技能、溝通技能以及依法防控技能等,提高公眾衛生健康應急心理素養。
第三,謀劃長遠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助力健康中國。完善體系建設,織密公共衛生安全防控網絡;完善機制和能力建設,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應急能力;強化保障措施,為公共衛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在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中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
加強安全生產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 閘源虹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應急管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盤中統籌謀劃,為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指明了方向。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應急管理部門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洗禮,得到了實戰和練兵機會,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風險問題。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已逐漸步入正軌,但疫情對應急管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交織疊加的,對我們完成全年目標、對現有的監管治理模式會造成較大挑戰。應急管理部門,要以疫為鑒、痛定思痛,加快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深化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展,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全省應急管理部門要超前謀劃,做好應對更加復雜、更加困難局面的準備,加快推進危機決策專業化、監測預警聯動化、準入標準嚴苛化、隱患排查常態化、問題治理工程化、安全管理網格化、宣傳教育全民化,不斷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底線思維 維護金融安全
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副行長、巡視員 林建華
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影響,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認真貫徹人民銀行總行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引導全省金融部門]加大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實維護全省金融穩定與安全。
充分運用央行政策資金,積極防范流動性風險;不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防范信用風險;努力保障基礎金融服務,積極防范金融市場風險;切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防范金融輿情風險。
當前,受疫情影響,我省一些企業訂單流失,現金流緊張,銀行反映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信貸資產質量下行,后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總體金融風險可控。
下階段,武漢分行將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擔當作為,盯緊、抓牢、管好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堅持疫情防控與防化風險兩手抓,加強金融政策引導,確保風險可防可控;加強風險監測預警,確保風險可估可測;加強重大風險化解,確保風險精準“拆彈”;加強工作機制協調,確保風險聯防聯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總監 王琦
食品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基石,必須一以貫之抓緊、抓好、抓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全力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援鄂醫療隊餐飲安全等各項保障服務工作,切實維護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實現了保物價、保供應、保質量、保安全、無事故的目標。
下一步,全省市場監管系統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食品安全工作使命擔當;堅持黨政同責,嚴格屬地責任、主體責任、行業主管責任、市場監管責任,積極推進“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企業自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省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現代化。健全追溯體系,實行網格化監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問題食品召回制度,促進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互聯網+”智慧監管水平。履行監管職能,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完善食品安全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大聯合懲戒力度,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 維護國家生物安全
省林業局副局長 蔡靜峰
林業與國家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息息相關,是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搞好疫源疫病監測、防范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對防范化解國家生物安全風險,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力健全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著力加強棲息地保護,著力防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野生動物保護成效明顯,全省沒有發生野生動物重大疫情。
目前,我省野生動物在涉及生物安全方面主要存在野生動物物種安全風險、野生動物疫病傳播風險、野生動物外來物種入侵風險。
全省林業部門將樹牢林業生物安全意識、筑牢三大網絡,積極防范林業安全風險,切實維護國家生物安全。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源頭保護,強化執法監管,加強巡護巡查,筑牢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網絡;二是加強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監測手段,積極宣傳引導,筑牢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三是強化檢驗檢疫,嚴格外來物種引進的審核審批,強化監督管理,筑牢外來物種入侵防范網絡。
自覺把藥品安全融入國家安全之中
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劉文斌
藥品安全與國家安全是部分與整體、個別與全面、行業安全與共同安全的關系。我們要自覺把藥品安全融入到國家安全之中,堅決落實藥品監管“四個最嚴”的要求。
疫情發生后,省藥監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堅守崗位、嚴格監管,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織牢“安全網”,確保質量安全,多措并舉、分類施策,全力協助抓好物資保障,有效緩解了疫情初期我省醫用防護物資“緊平衡”問題,鍛造“供應鏈”,保障數量安全。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為導向,積極在社會治理大格局中落實藥品安全監管職責,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當好“減震器”,維護社會安全。
下一步,全省藥品監管部門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加強藥品安全工作,強化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監管,統籌處理安全監管與產業發展的關系。一方面要以安全促發展,把保障“藥品安全、有效、可及”作為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保質的安全,又保量的安全;另一方面要以發展促安全,寓監管于服務之中,使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游艾青
我國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湖北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全省糧食庫存充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出口國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會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波動,但對目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于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具有積極作用。我們完全能夠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市場價格波動和糧食安全危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要抓當前、謀長遠,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個發展生命線。
抓當前。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省要統籌抓好農村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采取“保夏糧、穩秋糧”策略,突出抓好小麥和油菜田間管理,確保夏糧夏豐收,重點抓好水稻播種育秧,確保種下田,實現穩面積,穩產量目標。
謀長遠。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科技支撐,挖掘增產潛力。加強糧食作物品種培育和新技術科研攻關,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搶占科技制高點,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
加強生物安全管控能力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A3實驗室主任 李紅良
生物安全是社會發展的根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們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來加強我國生物安全管控能力。
第一,加強對生物安全的監管力度。通過立法,明確職責,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更好地防范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和應用引發的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可能構成的危險或潛在風險,構建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第二,加強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及防護物資儲備。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納入國家生物安全相關部門統一管理,并提供穩定的建設發展支撐,將生物安全實驗室提升到國家高度,作為國家戰略儲備重視起來。同時,加強生物安全防護物資的生產布局,儲備力量,制定生產供應機制,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第三,設立生物安全重點研發專項。將生物安全研究列為國家研究計劃的重點領域,加大投入,未雨綢繆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做好科研鋪墊工作,避免因生物安全相關技術問題阻礙我國生物安全的發展。
(轉自湖北日報)
編輯:但堂丹
6月18日起,我省進入梅雨期。咸寧是湖北的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是一個洪澇頻發的地區,防汛歷來都是“天大的事”。
6月18日起,我省進入梅雨期。咸寧是湖北的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是一個洪澇頻發的地區,防汛歷來都是“天大的事”。 預計進...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用足用好刑法,...
2020年4月15日,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對普通人來說,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自身安全,捍衛國家安全就是捍衛自己利益。面...
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復工復產安全意識要跟上新華社記者王新明、李黔渝30日中午, T179次列車運行至湖南郴州境內時發生脫軌,初步排查,脫軌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