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咸寧怎么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大事多、喜事多。面對復雜的宏觀形勢和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奮勇爭先,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的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6%
地方稅收增長7.3%
進出口總額增長69%
城鎮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9.1%
城鄉品質不斷提升
獲評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
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審
入選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城市、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市文化中心、市美術館建成開放
嘉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有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百日提升”行動
建成“四好農村路”“美麗農村路”1759公里
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會場活動在通山縣成功舉辦
重點改革亮點紛呈
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發展注入新活力。
113項國家級、省級改革項目縱深推進。
供銷合作發展基金專項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企業開辦“511模式”、與中節能環保集團合作治理長江等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
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國家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標準化試點、國家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標準化試點等探索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明顯改善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8%
“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鄉村醫生發展”的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信息簡報采用
貧困發生率降至0.05%
區域整體脫貧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雙雙跑贏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城鄉低保補助及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分別提高5.1%、9.3%、9%
七大聚焦結出碩果
1 聚焦三大攻堅戰,補齊發展短板。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主動仗。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49%。
■精準脫貧成效明顯。減貧7404戶、21530人,出列12個貧困村。
■污染防治強力推進。PM2.5、PM10濃度均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赤壁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2 聚焦項目投資,夯實發展基礎。
■4輪集中開工活動啟動項目413個、總投資1394.4億元。
■21個省級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三庫”入庫項目1719個,轉化率居全省前列。
■交通投資完成47.1億元。
■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1.1億元。
■全年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850個,到位資金1090億元。
3 聚焦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后勁。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省“一芯兩帶三區”、市“133”區域和產業布局落實落細。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家,總數突破1000家。
■深入推進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三品一標” 達449個。
■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實現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4%、15%。
4 聚焦改革創新,激活發展動力。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6家煤炭生產企業全部關閉。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預計降低企業各類成本共18億元。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市級“12345”公共服務熱線整合上線。新增市場主體5.6萬戶,增長44.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高標準完成,財政績效管理改革、國企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殯葬改革在全國、全省推廣。
■推動金融創新。連續17年被評為全省金融信用市。金融機構存款、貸款余額分別增長7.4%、14.5%,余額貸存比68.3%。
■引進近4000名大學生來咸就業創業。
5 聚焦城鄉統籌,優化發展布局。
■啟動全市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率先發布公園城市建設省級地方標準。
■統籌推進“三帶”建設,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4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億元;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成86.4公里示范段;沿江生態文明示范帶4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9億元。
■打造41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和170個整治村,獲評2個“湖北省森林城鎮”、9個“湖北省綠色鄉村”。
6 聚焦民生熱點,共享發展成果。
■抓好殘障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改善提升61所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新建、擴建市主城區4所中小學校。
■大力打造健康咸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開。
■74個老舊小區加快改造,棚戶區改造年度任務順利完成。
■文化小康建設不斷滿足群眾新需求。
■深入推進“法治咸寧”“平安咸寧”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級人民調解中心。
7 聚焦政府建設,提升發展能力。
■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5件、政協提案132件,辦復率、滿意率均為100%。
■大力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治理,查處問題327個,處理494人。
■健全完善網絡、廣播、電視、報紙“四位一體”全媒體問政監督平臺,督促問題整改296個,跟蹤辦理群眾訴求3100多個。
2020年,咸寧怎么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事關“十四五”規劃平穩開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順利開啟,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十分重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穩”的基礎、“進”的動力、“好”的勢頭。要善用辯證思維、科學方法謀劃推動工作,既要看自身、更要看全局,既要看困難、更要看利好,既要看當前、更要看長遠,用好政策窗口,用足政策紅利,化挑戰為機遇,讓穩的基礎更牢、進的步伐更大、好的勢頭更旺,奮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0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
●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統籌推進穩、促、調、惠、防、保各項工作。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全力打造全省特色產業轉型發展增長極。
●建優建美長江流域公園城市。
●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
●進出口總額增長6%;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
2020年九大重點工作
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對所有建檔立卡脫貧戶開展“回頭看”。
重點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突出問題。
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遷扶貧、自主脫貧、駐村幫扶、保險保障等六大提升工程。
總結推廣“產業雙保險”“防貧保”“135生態養殖”等經驗模式。
■ 提升文化軟實力。
打造咸寧文化產業品牌,提升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
深入挖掘咸寧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加強文物、非遺保護利用。
推進“四館三場兩中心”建設。
加快羊樓洞“萬里茶道”申遺步伐。
打造一批高品質文旅“套餐”。
■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確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5%。
實現年度專利申請總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增長11%以上。
完成科技成果登記60項,轉化科技成果60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5億元以上。
二、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 狠抓項目投資。
持續深化“三抓一優”,繼續實行“五個一”機制,抓好3個省委、省政府督辦項目,150個省、市重點項目,56個10億元以上續建和新開工項目。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超過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超過1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超過100個,新開工產業項目超過100個。
■ 促進消費升級。
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和“荊楚優品”工程,健全城鄉流通網絡體系。
建成一批多業態融合發展大型綜合體,創建“放心消費”示范城市。
深化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打造華中“養生福地”。
啟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
■ 提高開放水平。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
推進外貿“三項工程”,建設市外貿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推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融合發展,爭創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支持湖北·通城萬雅進出口商貿交易中心發展。
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和優質項目。
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加快建設特色產業。
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咸寧行動方案”。
引導企業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和“機器換人”。
做大咸寧軍民融合產業園、赤壁軍民融合應急產業園,壯大12個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 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持續抓好新興產業培育,打造中部地區極具特色的新興產業示范基地。
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48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6.5%。
做強做優一批生物醫藥產品。
深入實施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工程。
■ 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實施“萬企上云”工程。
開展“一縣一品”質量提升行動。
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通過國家驗收。
四、加快建設美麗咸寧
■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戰役。
繼續開展非煤礦山整治“雷霆行動”,深化礦山復綠及綜合修復利用。
■ 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
堅決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
開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專項整治。
持續壓實河湖庫長責任。
完成“五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任務,新增7個生態鄉鎮、50個生態村。
■ 優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精準劃定“三區三線”空間格局。
嚴守285萬畝耕地紅線。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制度。
五、全面深化改革創新
■ 加大改革力度。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生產要素變革。
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
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細化投融資模式改革。
■ 支持創新創業。
以創新驅動發展,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打造富有活力的“雙創”生態系統,建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示范市。
深入實施“南鄂英才”計劃、“院士專家咸寧行”活動、“招碩引博”工程,優化實施“回歸工程”,激發創新活力。
■ 優化營商環境。
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積極培育民營經濟全省100強企業。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力爭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10億元。
進一步創新完善企業開辦“511”模式,力爭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5萬戶。
加快推進區域性統一評價工作,著力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六、推進區域協調融合發展
■ 擴大區域合作。
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
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
推進全域旅游一體化。
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推進區域城市合作一體化。
■ 高昂市區龍頭。
堅持“一公三生”,從解決“城市病”突出問題入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做大做強飲料食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奮力沖刺全國百強高新區。
■ 做強縣域經濟。
支持咸安區打造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崛起先行區和對外開放示范區。
支持嘉魚縣打造長江臨港新城、建設湖北經濟強縣。
支持赤壁市爭當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打造綠色產業展覽交易基地、應急裝備制造基地、休閑度假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
支持通城縣打造回歸創業先行區、通平修合作示范區和湘鄂贛區域邊貿中心。
支持崇陽縣建設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先行縣。
支持通山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
■ 培植特色農業。
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
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持續推進千億農產品加工工程。
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 建設美麗鄉村。
鞏固“五線五治”成果,創建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
探索城鄉環衛“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模式。
積極防控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新建“四好農村路”“美麗農村路”800公里。
■ 優化農村治理。
深入實施“三鄉工程”,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引導承包地“三權”分置,支持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
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八、更大力度辦好民生實事
■ 強化風險防控。
著力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重大風險。
著力防范化解社會領域風險。
積極申報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不斷提高“平安咸寧”“法治咸寧”建設水平。
■ 加強民生保障。
加大民生投入,用于民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在78%左右。
穩定就業總量,提升就業質量,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
加快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推動94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發展社會事業。
繼續實施市城區義務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緩解城區“擇校熱”“大班額”難題。
完成國家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試點任務。
支持湖北科技學院和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發展,湖北健康職業學院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建成招生。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
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九、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打造忠誠型政府
打造法治型政府
打造擔當型政府
打造服務型政府
打造廉潔型政府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全完善網絡、廣播、電視、報紙“四位一體”全媒體問政監督平臺,督促問題整改296個,跟蹤辦理群眾訴求3100多個。
本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 朱哲報道:6日,咸寧市召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動員大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見習記者焦姣通訊員吳蔚今年3月,我市將迎來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第二輪檢查。近年來,咸寧...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通訊員魯玉玲報道:18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獲批準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成為...
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提升九宮山旅游景區品牌,加快131軍旅小鎮、富水湖綜合開發、青山湖景區開發...
9月23日,新華保險“贏在新華”大型組織發展活動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活動深入貫徹公司2019年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隊伍抓...
1“一城為核”堅持規劃引領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
圖: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8月16-17日,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加速構建發展競爭壁壘,科學合理編制年...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