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通訊員 黎志遠 徐功頻
寒冬時節,冷風瑟瑟,但崇陽縣奇石林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卻溫暖如春,辣椒、白菜等蔬菜長勢喜人。近日,記者走進崇陽縣白霓鎮油市村,近距離感受了王雄火和他的蔬菜生態種植產業。
王雄火今年44歲,是崇陽縣港口鄉洞泉村人,1993年高中畢業后參軍入伍,1996年退伍回家。此后,當過物業公司管理員,經營過茶樓和酒樓。
“經營酒樓時,采購的食材主要來自家鄉崇陽,因為蔬菜新鮮,味道又好,顧客常常用餐后還會買一些新鮮的蔬菜帶回家。”王雄火說,家鄉蔬菜的俏銷讓他找到了生財門路,自己干脆在茶樓旁邊另開一家小超市,專賣崇陽的綠色蔬菜。
2014年12月,王雄火把多年的積蓄投向家鄉,在洞泉村租地120畝,全部種上蔬菜,專供深圳市寶安區。可2015年、2016年連續的兩場洪災把即將上市的豆角、辣椒、茄子等蔬菜及設施設備全部沖毀,損失80多萬元。
軍人出身的王雄火沒有屈服。2017年,他將蔬菜地改種40畝向日葵、玉米。誰知,命運再次和他開起了玩笑,7月2日,又一場特大洪災降臨……
“三次洪災,100多萬元的投資打了水漂。但我的蔬菜不愁銷路,也就是說創業方向沒錯,在哪里摔倒就得從哪里爬起來。”王雄火倔強地說。
2017年下半年,他獲悉白霓鎮油市村有一個廢棄的磚廠在招租。多次實地考察后,他決定租下。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他再次投資近100萬元,建起了48個蔬菜大棚,成立了崇陽縣奇石林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
記者看到,這里的蔬菜沒有直接種在土里,而是種在一排排填滿黑色基質的種植槽里。王雄火說,他采用的是“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用粉碎后食用菌菌棒、有機肥等做種植營養基質,通過管道滴灌控制水肥施用量,蔬菜生長環境透水、透氣,溫度可調節,菜畦無雜草。“那發生蟲害怎么辦?”記者問道。“利用黃板、藍板殺蟲燈、還有生物殺蟲,利用辣椒水、大蒜油等殺蟲。”王雄火頗為自豪地說,因為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他的基地目前是全市唯一一家農業示范基地。
在農業和食藥監等部門的支持下,2018年11月份,該基地的一個產品獲得了無公害產品認證,夏、秋兩季蔬菜銷售收入達40多萬元。目前,王雄火種植的蔬菜銷往全縣部分超市和學校,產品質量得到了廣大消費費者的好評。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層】“一定要為家鄉多做點事”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層】寒冬慰問暖人心
咸寧網訊通訊員尹玲枝報道:農發行崇陽縣支行積極響應上級行關于服務開展民營小微企業提升工程一系列舉措,近日成功審批200萬...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文景王莉敏特約記者胡向暉通訊員姜偉明汪光敏2月25日,崇陽縣經濟開發區,湖北晶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
近日,記者在崇陽縣青山境內的大泉洞內看到,一派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們正搶抓時間,精心施工。為促進崇陽縣生...
“住新房啰!”日前,崇陽縣白霓鎮浪口村七組12歲的謝子辰和妹妹,喜形于色地跟著祖父搬進了邊寨殷家移民新村。
19日,寒氣襲人,崇陽縣青山鎮冷水港小區卻暖意融融,76戶搬遷戶迎來新年首份“大禮包”——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演出正在進行...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陶然、黃振宇報道:7日,在宗陽印刷公司內,10天前耗資20萬元引進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
9日,在白霓鎮大市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兩排青磚房正在進行內墻裝修。貧困戶程四明早早在現場觀看,嘴角含著笑意,充滿期待。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王凡、通訊員王晶、黃林峰報道:16日,在崇陽縣坤旺農業科技園,林木基地、花卉基地、水果基地林...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姜明助、通訊員鄒曉偉報道:5日,看到在線監測室各項數據正常,公司生產污水連續兩個月實現達標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