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見博報道:初夏時節,記者來到咸安區官埠橋鎮紫潭村,只見這里青山環繞、綠樹成蔭、與青磚黛瓦的古屋相映成趣。走進孫家莊文化講堂,“愿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的木字對聯精致有韻味,400多年歷史的禮堂現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群眾娛樂活動中心。
近年來,鄉愁文明漸漸回歸,村灣里的公共建設,修路、修塘、環境衛生的整治被提上日程。孫家莊文化講堂的修復建設成了第一步,為此村里建起了議事QQ群、微信群,除村里及上級的配套資金外,還需村民自籌,倡議一經發出,自愿捐款的踴躍響應。不到一周就收到捐款20萬元。
講堂內,“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得亮眼,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體的格言赫然醒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村里的名人均有上墻,狀元榜、教師榜、軍人榜,每個人物的簡歷及功績一目了然。還有近現代身邊的名人名事,滿滿的正能量。
“以前大家在家沒事就是打打牌,現在打牌的少了,除了在外務工人員外,大家就是在活動中心里鍛煉身體,下棋聊天。”村民孫敏告訴記者。
以前,孫家莊的村民一度因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成風,人情負擔普遍較重。針對此類問題,該村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一改過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陋習,推進厚養薄葬,以孝為先。并成立紅白理事會,進行監督。通過評選移風易俗示范戶,帶動村民涵養文明風尚。
村民周翠云兒子在深圳結婚,不僅沒有請客,甚至連鞭炮都沒有放上一掛。幾年前,周翠云的丈夫孫元清因不幸患上肺癌離世。臨走前,孫元清還不忘囑咐妻兒要一切從簡。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思想的轉變,村子里好人好事越來越多,鄉村勁吹文明風。
記者從咸安區創文辦和區民政局獲悉,在紅白理事會的作用下,該區大操大辦現象逐年減少,群眾對移風易俗滿意度達到95%。全區移風易俗工作已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開展專項治理“百日行動” 重點整治“征信修復”亂象
下一篇:
咸安永安街道整治私搭亂建 拆除40處違建鐵棚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鄧青、李娟、吳科瓊報道:近日,咸安區總工會與賀勝橋鎮花坪村開展“工農手拉手,結對共建文明”活動,投...
“正月到現在,我們隊員就沒有休息過,這不,明天又是一家過新屋,邀請咱們去湊個熱鬧。”日前,咸安區程益橋村舞蹈隊負...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余靜報道:清明小長假將至,為改善占道經營回潮及亂搭亂放等現象,3月28日,賀勝橋鎮提前部署、周密安排...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陳志茹 通訊員張嶺)清明時節,慎終追遠。為倡導文明新風,杜絕安全隱患,連日來,一群身穿迷...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特約記者 胡劍芳、通訊員 洪瓊芳、李星、李想報道:“路修通了,村民進城只需半個小時了,山里的竹木...
初冬的咸安,暖流涌動。十九大勝利閉幕以來,桂鄉大地到處洋溢著十九大精神宣講的濃烈氛圍,鄉村巷里、企業車間、機關學校,...
大理石的護欄,清可見底的塘水,粉刷一新的機站泵房……14日,在咸安區馬橋鎮曾鋪村11組,記者看到這樣一幅圖景。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陳志茹 通訊員 饒輝煌 曾悅)近日,咸安區總工會一行來到咸安供電公司張公供電所,代中華全國總工會為該...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奇峰 通訊員 張涵 符珉)1月20日夜,我市迎來大寒節氣的首場降雪。為防止惡劣天氣危害電力設備影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