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萱
從2012年加入通城縣義工協會至今,潘紅敏和志愿者伙伴們一起奉獻愛心、傳遞溫暖。
十多年來,她累計獻血60000毫升,與志愿者一起資助困難學生,協會累計發放助學款20萬元。
“自己淋過雨,想給別人撐把傘”
在潘紅敏的手機里,有一位特殊的聯系人“小志”(化名)。這是她資助長達7年的孩子。
“第一次見到小志時他讀6年級,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潘紅敏記得,一間瓦屋、幾張床、一口鍋幾乎就是小志家的全部家當。
“孩子不能沒飯吃、沒學上。”除了政府的幫扶,潘紅敏將小志列為通城縣義工協會“愛心助學”計劃的幫扶對象,由協會給予每年1000元助學款資助。平時,潘紅敏也常上門陪伴,或把小志接到家住。
今年,小志考上了大學,能夠勤工儉學,不再享受“愛心助學”計劃資助。潘紅敏又自掏腰包,每月拿出400元給小志改善生活。
“我小時候家庭貧困,求學路上遇到很多困難。在有能力時,希望能夠幫助困難學生完成求學夢。”潘紅敏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
像小志這樣接受“愛心助學”的孩子還有很多。從2014年起,潘紅敏牽頭帶領義工協會成立助學部并制定“愛心助學”計劃,協會成員自籌資金助學,并對困難學生開展長期的關愛陪伴。
2018年,潘紅敏帶領義工協會爭取到壹基金平安小課堂的項目,開展兒童安全教育宣傳,3000余名學生受益。
“我只是眾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員”
10月23日一大早,潘紅敏就和義工協會的志愿者們一起,帶著慰問品,來到北港鎮福利院,陪老人聊天,幫忙打掃衛生、理發、剪指甲……
“不只是重陽節,每個月我們都會來一兩次,看望和幫助老人,有時候和老人家一起包包餃子。”潘紅敏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敬老愛老的傳統,如今一些孤寡、空巢老人需要幫助,自己應該盡微薄之力。
除了慰問老人,潘紅敏還組織志愿者在農忙時節,到鄉村里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做農活。平時,也會為身邊的獨居老人幫辦代辦事項。
每逢閑暇時,潘紅敏都會積極組織、參與志愿活動。有人開玩笑,說她不是在做志愿服務,就是在去做志愿服務的路上。
近年來,潘紅敏先后獲得“湖北青年優秀志愿者”“咸寧市學雷鋒標兵”“咸寧市最美志愿者”榮譽稱號。面對榮譽,她說:“這是全體志愿者的共同奉獻,榮譽也應是全體志愿者的,我只是眾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員。”
“幫助他人,是給予也同樣是收獲”
在常態化開展公益活動的同時,潘紅敏注意到鄉村公益事業缺少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
她帶領志愿者長期服務在城鄉,先后對8個鄉鎮開展進村入戶實地走訪。截至去年12月底,走訪11個鄉鎮、120個村、600余戶困境兒童、殘障家庭并登記入冊。每年,通城縣義工協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70余次
作為普通工薪族,潘紅敏這么多年捐款捐物、做公益花了多少錢?
“沒算過!”她笑著說,做公益不能計較利益得失,“我從中收獲了很多。”
她幫助過的困難學生,有些已經讀大學、成人,如今仍然和她保持著聯系,逢年過節都要打電話問好。有一次,一個孩子對她說:“潘阿姨,要是你是我媽媽就好了。”潘紅敏覺得,這是對自己最高的評價。
潘紅敏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志愿服務不僅體現了個人價值,也收獲很多感恩、快樂、感動。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好人”楊霞 做幼兒的守護者
下一篇:
咸寧好人陳如意 敬業奉獻數十載 “醫”心一意為病患
當天,咸寧義工協會聯合黨支部7名黨員,在市社會工委直屬黨支部、咸寧義工協會聯合黨支部書記高當發的帶領下,為汀泗橋鎮古田...
每年組織12次進福利院獻愛心活動, 2018年為200名庫區留守兒童完成“夢想成真”活動, 2019年為2000名學生上好兒童平安課, 2...
今年以來,通山義工協會組織義工參加文明出行、交通勸導、禁毒宣傳等各種活動十余次。
事后,老師和家長紛紛給張勇軍的手機發來感謝短信:“是你的安全護送,給了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
”杜華英說,未來全家人也會在各自的崗位和領域發光發熱,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也為社會大家庭做貢獻。
風雪中,他不顧生命安危,隨車遠征武漢、孝感,將一批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物資,及時送進醫院、社區。運送中,楊均勇雙手被包...
有這么一個人,明明自己有足夠資格成為義工的服務對象,但他反而竭盡所能去幫助其他人。他就是70高齡的鄧福凡,一位退休的黨...
3月5日,十六潭公園里,來自市義工協會的成員們正沿路撿拾垃圾,成為公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攝。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程思慧報道:近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們聯合咸寧義工協會,來到通城縣馬港鎮潭下村小...
關愛貧困村民、甘當愛心媽媽、奮戰抗疫一線、參與抗洪防汛、關愛弱勢群體……在加入赤壁志愿者隊伍的3年多時間中,義工服務時...